解读《说文解字·叙》之二十五

解读《说文解字·叙》之二十五

原文:

《说文解字·叙》:“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解读:

秦始皇兼并天下的初期,丞相李斯就奏请书同文,凡与秦文不同者皆停止,不再使用。于是李斯写了《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写了《博学篇》。他们将史籀大篆做了一些简化和改动,这就是所谓的小篆。

小篆即秦篆,从史籀大篆省改而来。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其意义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从秦朝开始彻底定形的,隶变、楷化都是建立在秦篆基础上的。

秦篆章法自然,结字端庄,比古文更加规整美观,有大国风范。更具有象征意义。可以说在当时深入人心。

秦篆以前统称为古文,而秦是从史籀大篆为古文范本改变而来。也算保留了古文的基因。但如果直接将甲骨文与秦篆作比较,其中差距还是很大的。秦篆虽然美观,但显然更加复杂。使用起来非常麻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