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游缙云山,时隔三十年

作者:三分明月

今年初夏,适逢六一儿童节,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爬缙云山。

说走就走,从中央美地出发,乘坐轻轨约1个时辰便到了北碚。

在北碚公交站登上520路公交车便可直达缙云山山顶。

所谓山顶,其实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半山腰的停车场。

停车场旁边立有一座石牌坊,上书“缙云山”三个繁体大字,这便是景区的入口,看来进入景区还得购票。

我凭这一把年龄当然不去理会这事,大摇大摆地径自闯进去,收票员竟然也不理我。

明明是好事,我却感到一阵悲哀。

沿着石階慢行,不多会儿便到了名闻遐迩的缙云寺。

这可是一座享有一千六百年历史的深山古刹,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

当然,现在的缙云寺已是几经损毁,又几度重修才延续至今。

令我奇怪的是诺大的寺庙既无香客也无香火,除了一些零散的游客以外,没有看到一个信众,显得似乎有些冷落。

我记忆中的缙云寺不是这般景象啊!

难道是因为寺庙处于青山之中,担心引起火患?

缙云山历来都以森林覆盖率高而著称,三十年前便是如此。

近些年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生态保护修复已大见成效,森林覆盖率已达到97%,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公园。

大巴车登山时,我从车窗向外一看,好一派青山滴翠,生机盎然的景象,大巴车完全是在一片绿色海洋中盘旋穿行。

这么一大片林区,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

正在遐想,看见庙门口有两位僧人在闲聊,我湊过去向其打听山脚下的温泉寺。

答曰年底就可完工,你们烧香就可以在下面了。

这话引起我一阵深思。

难道真是为了防火吗?完全有这种可能。

来时一路上就看到不少森林防火的警示牌。

峨眉金顶当年就是因为香客的烟火被烧得精光,缙云山素有“川东小峨眉”之称,又处在层层青山环抱之中。

大峨山的惨痛教训,不能不引起小峨眉的高度警惕。

僧人的这番话确实含有深意。佛语是不能穷问的,禅意只有你自己去领会了。

但转而又思,有寺庙而无香火,更不闻晨钟暮鼓和僧众的诵经之声,总感觉缺少了一点深山古剎的禅味。

是堵是疏?自有高人点化,我辈凡胎俗子去操哪门子心?

退出寺门,站在寺后的公路上,抬头仰望,眼前便是缙云山的最高点狮子峰了。

仰望巍巍狮子峰,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三十年前游缙云山的情景。

大概是上世纪的90年代之初吧,重庆市煤炭公司由公司培训处的一位姓余的处长带队,由各矿务局技工校派出二至三名成员,组成一个评估验收团,对各所技校进行评估验收。

永荣技校就派陈副校长和我随团参与。

在天府技校评估的间隙,我们想到附近的缙云山和北温泉去遛遛。

天府局自然十分支持,还派了一辆当时十分时髦的桑塔拉专程送我们上山。

其时好象是暮春时节吧,我俩还穿着外套。

总体感觉是,缙云山风景如画,缙云寺香火鼎盛,游人香客如潮,商业气息浓郁,热闹非凡。

卖各种小吃和小玩艺儿的摊点把寺庙前的空地摆得满满当当。

那时候还没有索道,游人上山可以坐车,还可以坐滑杆和骑马。

反正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我同陈校长边看边耍,不知是谁提议,干脆爬到狮子峰顶去看看。

那时人年轻,脚力也旺,没费什么劲就到了山顶。

还专门请山顶的专业摄影师为我俩拍了一张合影作纪念。

事后收到邮寄的相片一看,我俩都乐了。

原来由于山顶风大,我的头发被山风一吹,就象扎了个小辫儿。

从狮子峰下来,陈校长还余兴未尽,提议骑马下山,在山下等车来接。

一般人都是上山骑马,下山骑马是“倒栽葱”,所以马贩们都是牵马下山。

如果有游客要骑下山马,他当然求之不得,就跟出租车返空时揽到一个乘客一样。

于是,我俩各选了一匹马,谈妥价钱大概是每马十元。

由马贩小心翼翼地牵着缰绳,马儿迈着碎步,慢条斯理地将我们送到北泉门口。

我一辈子就骑过这一回马,而且骑的是“倒栽葱”的下山马。

往事悠悠,我写作此文时,又想起当年同游缙云山的陈校长。

前不久,我在永荣小区门口碰到陈校长爱人李老师。

摆谈中,才得知陈校长因严重的糖尿病引起双目失明,而且小脑萎缩,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

当年游缙云山吋,陈校长不过五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三十年后的陈校长却年老体衰且重病缠身。

想到这些,我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这就是自然规律吗?这就是辩证法吗?这就是人生吗?谁又敢说这不是哩?

游山于我,本是件愉悦的事情,而此次游山归来,心情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

唉!别想这么多了。

何须自寻烦恼?这不就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吗?

最后还是唱两句诗,自我解解嘲吧。

两游缙云山,时隔三十年。

青山依旧在,夕阳映山边。

当年游山事,历历在眼前。

人生即如此,哪还有昨天?

2021年6月1日夜

作者简介杨克纯,退休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却没有什么建树,显得十分平庸。

平时喜欢喝点小酒,打打小牌,看看闲书。偶尔也玩玩文字游戏以打发空闲时光。

身上也有一些臭文人的臭毛病,别人觉得有些高冷,其实是无能。

《僰俗》征稿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