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宁王沐英:讨西番伐北元、战曲靖震定边,保朱元璋西南无忧!
沐英(1345一一1392),字文英,定远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他四处乞讨,以求生存。八岁那年,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使他对朱元璋和马氏感恩不尽。而朱元璋和马氏待沐英也如同亲生儿子一般。请人教他读书识字以及各种作战本领。沐英渐渐长成了勇敢英俊的青年小伙子。朱元璋外出带兵打仗,沐英就守卫在朱元璋的军帐内。他总是兢兢业业,夙夜不懈,为保卫朱元璋的安全尽心尽力。朱元璋见沐英渐渐锻炼成出色的青年指挥官,完全具备了独当一面的作战能力,于是便授予他统管闽北、闽西军务的重任,调任建宁卫指挥,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这一年沐英仅二十四岁。不久,他又升任大都督府同知,成为明朝军队最高指挥机关的决策人物之一。
沐英年轻精练,反应敏捷,精力充沛,他的聪明才智也得到充分发挥,他感谢宋元璋夫妇的养育之恩,为朱元璋统一全国南北转战,建立了显赫的功绩。尤其在镇守云南十余年间,他汗马宣劳,勤纯不二,旗常炳耀,为加强朱明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征讨西番,谋设州卫。
洪武十一年,因西番各部屡为边患,沐英奉命为征西将军,率部督蓝玉、王弼等将京师及河南、陕西、山西兵征讨西番,沐英率军日夜兼程赶往河州,在土门峡大败西番兵,俘虏其万户乞迭迦等。其后,洮州十八族酋长舒朵儿、只都、乌都儿三副使等反叛朝廷,朱元璋命沐英移师进讨。为了加强前线军力,朱元璋并命曹国公李文忠亲临前线,督理河州、岷州、临洮、巩昌等地军务,与沐英一道协同征讨。
沐英分析了敌我双方态势,决定趁西番立足未稳、徘徊不定之机直趋洮州旧城。一鼓聚歼西番主力。李文忠同意沐英提出的作战方案。洪武十二年二月沐英率都督蓝玉、王弼等掩袭洮州旧城,番酋三副使等望风而逃,沐英挥师追击,俘虏番酋数人,斩杀甚众。乘胜攻占洮州。占领洮州城后,沐英仔细考察洮州一带山川地势,在东笼山南川修筑新城,留兵戍守,并设置洮州卫。
当时,李文忠认为不宜在洮州设卫,主要理由是路途险远,运饷艰难。两将意见不一致,只好报告朝廷。朱元璋否决了李文忠的说法,指出:
“洮州西控羌、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就是西北备边要地。如果现在弃而不守,诸番必将再度侵拢,又成边患。现在筑城戍守,等于扼制住西北咽喉要道,我军就可以控制西北边陲的形势。”
朱元璋的这一分析,从侧面反映出沐英战略眼光和判断能力的远大和正确。不久,李文忠奉诏返京,沐英独立负责西北边陲的军事重任,他在安置好陕、甘边境的防备事宜后,率军深入西番腹地,平定朵甘、纳邻七站之地,大败西番,生擒其酋长舒朵儿等人,俘虏西番男女二万人,缴获杂畜二十余万,拓地数千里,大获全胜而还。
西番诸部经过这次打击,慑于明军威势,不敢再侵扰边地,双方开始进行正常的茶马贸易,西北局势从此开始安定。
二、讨伐北元,出奇制胜。
征讨西番的战争取胜后,沐英又被调往北部前线,两度参加讨伐北元的战争,均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第一次是洪武十三年三月,当时,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已死,其弟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北元丞相驴儿,蛮子哈刺章,国公脱火赤,平章完者不花、乃儿不花,枢密知院爱足等尚拥有数万军队,屯驻在应昌、和林一带,不时侵扰塞下,威胁明王朝北方边境的安全。沐英奉命率陕西边军进讨,沐英把部队分成四路,从四面将元军包围。一路从元军背后袭击,两路从左右两面夹击,沐英亲自率帐前亲兵捣其中坚。当时,天尚未明,各路军衔枚(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前进,待各自进入攻击地点时,元兵还沉睡在梦乡里。沐英看到时机成熟,发布进攻号令。一时,金鼓齐鸣,四路兵马一齐杀来。元军毫无防备,一下子就被打得晕头转向,根本就没有能力组织防御。
这次漂亮的偷袭战,不过几个小时就结束战斗,全部元军无一漏网,尽数被俘。国公脱火赤、知院爱足等成为俘虏,被沐英用槛车送往京师。元王脱古思帖木儿、丞相驴儿等当时未在营中,才得以幸免。
第二次是洪武十四年四月。经过明军数次打击,北方势力逐渐衰微。但元平章乃尔不花、别里不花,知院李宣等仍屡次侵扰边境。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汤和、傅友德等进师征讨,沐英领兵从古北口出塞,独当一面,进攻高州、嵩州和全宁诸部,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三城,元军望风崩溃。沐英乘胜挥师北上,掩袭公主山长寨,渡过胪朐河,大败元军,俘获枢密知院李宣及其部众,凯旋而归。
在两度出师讨伐北元的战斗中,沐英用兵神速,出奇制胜,较好地完成了战前的作战计划,自己部队伤亡较少而能取得全歼敌军的战果,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沐英卓越的军事谋略才能。
三、曲靖大战,批亢捣虚
洪武十四年九月,沐英从北部边疆调往西南,以征南右将军的身份随颖川侯傅友德率师进攻云南,以曲靖为中心进行了一场明军平定云南的关键性战役。
曲靖大战之前,沐英分析了双方作战态势及心理,对傅友德说:“云南兵屯在曲靖,企图以逸待劳,一举将我军消灭在白石江畔。然而,他们自认为我军深入疲劳,而且按正常的行军速度计算,也不会马上就赶到。因此他们必然懈怠,防备自然松弛。如果我军兼程前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批亢捣虚’战术,取胜无疑。”傅友德认为他的分析有理有据,深表赞同。于是连夜召集将士商议,全面部署,激励土兵树立必胜信念。
第二天拂晓,当大军赶到曲靖城外数里的地方时,忽然大雾四起,弥漫山野,数步之外不见人影,这种天气给他们的军事行动带来很大便利。沐英率领先头部队,利用大雾作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白石江边,依水列阵。不久大雾消散,明军已隔江列好阵势。元军做梦也未想到明军从天而降般抵达曲靖城外,大惊失色,仓皇间不知如何措置。傅友德想马上渡江一决雌雄。沐英审时度势,决定以巧取胜,他对傅友德说:“我军远程赶来,列阵对峙,当然利于速战。然而我们现在就渡江决战,恐怕伤亡太大。况且,若敌人利用我们半渡之机发动猛攻,胜败就难以逆料。不如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引诱敌人上钩。”傅友德接受了沐英的建议,立即集结部队赶到江边,擂鼓鸣金,佯作渡江之势。
元军见状,赶紧派遣精锐部队列阵江岸,准备阻击渡江明军。这时,沐英另派数十名士卒从下游偷渡过江,绕到敌军背后,鸣鼓吹角,大张声势,又在山林间遍树旗帜以迷惑敌军。元军急忙回师抵御,趁敌军阵脚一乱,沐英拔出剑来,督促士兵赶过江去。敌人前军抵挡不住,略一退却,数百名明军一拥上岸,以一当十,奋勇冲杀,后继明军纷纷跟上,很快全部渡过白石江。接战数合,双方尚未分胜负,沐英看到敌军士气不振,便亲率骑兵数百人,直捣敌军中坚,杀死敌军数百人,左右横击,敌兵望风披靡。明军乘胜掩杀,生擒元军首领,俘虏敌军二万余人,战马万余匹。
在这次进军云南的关键性战役中,沐英根据双方的兵力构成及心理状态,审时度势,扬己所长,克彼所短,一举聚歼云南元军主力,为平定云南奠定了基础。
四、定边大战,以少胜多。
明朝征滇大军班师回朝后,沐英率领自己部下数万军队留镇云南。沐英因地制宜,置卫立所,建立了稳固而又灵活的防卫体系。并注意与当地各族酋长搞好关系,借以安定人心。
明代前期云南边境最严重的问题当数麓川、平缅一带土著部族首领思伦发家族的反抗活动。思伦发起初震慑于明军的声势,举众归附。后来他看到明朝征滇大军班师回朝,云南官军兵力单薄,便渐渐不听朝廷节制,骄蹇不法起来。洪武十八年十二月,思伦发集结士兵反抗朝廷,率其部众十余万人大举进攻景东,攻下城池。洪武二十一年正月,他动员全部兵力,号称三十万,率战象百余头,大举进攻定边。就这样沐英镇守云南期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定边展开。
临战前夕,沐英分析了敌众我寡,土军骑象作战,硬拚于我不利的战场形势,决定用射杀敌象,扼制土军骑象作战的威势,先挫败思伦发的锐气,然后再和他决战。于是,他布好阵势,先派勇将冯诚率轻骑三百出阵挑战,思伦发士卒万余人,骑象三十头出营交锋,结果第一回台,明军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士气。沐英看到士气已经鼓动起来,可以决战了。
于是,在第二日决战时,明军士兵个个精神抖擞,沐英统帅全军出战。土军气势汹汹、驱象突奔向前。明军士兵也大声呐喊着冲杀过来,两军刚一开战,明军阵中火锍、神机箭如雨点般向土军射击,一时间烟火弥漫,铳声震天动地。土军战象受到惊吓,掉转头来逃走。反将士军阵型搅乱,明军指挥张因、千户张荣祖等率骑兵趁势冲杀,直捣士军营寨。经过半天的鏖战,土军全线溃败。明军乘势掩杀,斩首三千余级,俘虏四万余人,生擒战象三十七头。土军头目大多死在象背上,唯思伦发狼狈逃走。
定边大战,沐英以少击众,以弱胜强,大败思伦发三十万土军,使土军主力受到决定性打击。从此,麓川、平缅于思伦发在世时不敢再聚众反抗。沐英在此役中充分发挥明军火器、弓箭的优势,用火铳神机箭遏制土军战象的冲击力,同时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沉着冷静,善于鼓舞部下的士气,严明军令等,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冶军艺术,不愧为一位智勇双全的武将。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沐英在昆明得知皇太子朱标的死讯,感念手足深情,悲痛欲绝,以至呕血不止,终于溘然长逝,终年四十八岁。朱元璋闻讯悲恸,为之辍朝,派遣官吏前往致祭。祭词中有“使我无西南之忧者,英之功也”之句。灵柩至京师应天,朱元璋派中官临祭,追封英为黔宁王,谥号昭靖,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