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西北大片疆土,为何不迁都洛阳?

唐朝安史之乱后,西北战场的唐军主力东调平叛。吐蕃趁机夺取了河西、陇右,隔绝并最终侵吞西域, 常年寇掠陇右和巴蜀,占据居高临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直接威胁唐朝中枢心脏地带,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

整整百年光阴,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神策军与各大藩镇每年轮流出兵秋防,同时靠着巴蜀与江南地区的财赋竭力维持,历时百年战争,才终于抵御吐蕃侵攻,拖垮了这个强敌。

那么,  如此恶劣的战略局面,为何唐朝即使在这种困境,也从没考虑过东迁洛阳呢?而宁可将天子与朝廷留在强敌兵锋之测?

其实,从东汉开始,过度开发的关中平原,就无法再承担中国经济中心, 独立支撑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中枢的财政和粮食供应能力的重任了。

整个魏晋南北朝,国家长期经济重心是河北,关西贫弱是公认的。北周灭北齐一统北方,那是天时(北齐)不如地利(南陈),地利(南陈)不如人和(北周)。关中地区几百年沉寂后,北周依靠在梁朝遗产争夺战的胜利,拉进和关东北齐的差距后,趁北齐昏君(高玮)在位,自毁良将(斛律光、高长恭),逆天搏命一把胜出的结果。

而隋唐两朝开国,关中对河北的胜利,从来就不是经济的胜利,反之,帝国中枢的运转, 就得依靠关东供血,供应物资才能维持。

安史之乱过后, 唐代宗李豫就一度想定都洛阳不回长安了,但是被郭子仪给劝说回来了、他说的道理确实是没法驳斥。

如果是此前关东全面平定,西北无事的局面,如武则天时期,那定都洛阳为神都,确实未尝不可。

但是安史之乱后, 河北各镇割据隐为敌国,吐蕃在陇西虎视眈眈, 朝廷主要威胁一在陇山一在河北,实际国门线就是河内和凤翔, 东部边防在徐州以及滑州。

和后世定都河南汴梁的北宋相比,西夏的国力体量,相比于吐蕃之强比就是个笑话。河北三镇虽不及契丹辽国,但辽国可没常年驻军在魏博,守着黄河大门口,相比之下,唐朝的地缘局面更恶劣得多。

这种情况下,唐朝都城留在长安是最合适的,如果迁都洛阳,那就是自弃地利。平白让关东各藩镇觊觎,直接把中枢财富送到河朔、淄青、淮西、这些强藩的鼻子底下。

李唐王朝能成功挫败了安史叛军,进而让叛军余部老实被招安,接受分割为三镇的前提,就是关中险固和河东太行巍峨,居高临下的地利条件。

如果没有地利险固,两京失守后安史叛军拿下太原,整个关东地区沦陷,安史集团最少也是个北齐的局面,甚至是曹魏的局面也不是没可能的。就算是史思明起兵灭安氏,那也是后赵替代前赵的翻版,反正天下之争,不会有李唐王朝什么事情了。

此后唐德宗时期,发动削藩战争,致使“二帝四王之乱”接连爆发,同样是靠太行和关中险固,隔断了关东关西叛军联络的可能,否则河北三镇、河南、平卢、淮西各镇,怎可能会眼睁睁看着唐政府军关中平叛,然后腾出手来?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另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吐蕃这个空前强大的劲敌,在侵吞了河西、安西之后,席卷西北地区后,进一步对陇右与巴蜀的觊觎。

关中八镇,年年防秋,应对吐蕃侵攻,靠的是江南与巴蜀财政的支撑。巴蜀地区正值经济全盛期, 而且是中枢财政的重要支柱。

为了对付吐蕃和南诏,必须配置藩镇和重兵,本身地形封闭,又太容易形成割据了。如果唐朝东迁洛阳乃至汴梁 ,那么巴蜀局面肯定会失控,形成新的独立藩镇。

而且,如果唐朝国都东迁,十几万神策军不跟着迁移,就是给关东各大强藩送菜,一如东周局面,如果把神策军也全东迁了,关西地区就更不肯能守得住吐蕃的进攻了。

所以, 在吐蕃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如果唐朝迁都关东,就等于直接将陇右、关中、巴蜀尽数放弃,选择逃跑了,这是从西周天子,直接变成了沦为关东诸侯玩物的东周天子,周朝的历史教训已经明摆着的了。

基于历史上唐代的地缘政治结构,隋唐时期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变迁,开皇至天宝之间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农业的发展。当时国家经济重心还是关东,也就是淮河以北,燕山以南,东到大海,西到黄河这块广大的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地区。江南远没到成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地步。

为了对抗河北割据,唐朝又在河南建立了一群防御藩镇,因此关东的大部分资源无法由中枢使用了,于是才有不得不依靠东南财政维持中枢,并不是说南方经济当时就超过了关东。

从中国历史传统角度,首都和主要经济重心从来就不是一致的, 历史稳定的大一统王朝,隋唐到 元明清,都是政治军事重心和经济重心分离的。真正经济重心和政治军事重心重合的,可能只有西汉,对此也是大有疑问的。

对唐朝来说,和两汉比,最大的问题还是吐蕃,如果没有吐蕃,以唐朝前期对草原游牧民族空前的胜利,本来可能缔造出一个远超两汉的空前版图和大扩张才对。契丹也好,渤海也好,甚至新罗,都会被唐朝轻易碾碎的。 南诏和此后的党项也根本不可能兴起。

无奈青藏高原千年一遇的温暖气候,铸就一个强大奴隶制古典军国,让这一切变为空谈。

唐朝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兴,一必须把关东藩镇彻底压服,重新控制住整个华北平原。二是必须在西北战场打垮吐蕃吗,收复陇右河西养马地,问题这两点,唐朝中后期都没能彻底实现,或者实现得太晚了,而且也不够彻底。

如果是在唐武宗会昌中兴,攻灭回纥,唐宣宗大中年间,河西汉人大起义,收复河湟,吐蕃瓦解的短暂回光返照期,还能进一步解决半独立的河朔三镇, 从经济安全的角度,迁都洛阳倒也不是不可以,

可惜的是,时间已经太迟了,近三百年王朝机制运行,已经接近衰腐,又连续是唐懿宗唐僖宗这样的昏君在位,被庞勋到黄巢起兵,撕碎了画皮,于是各地藩镇割据混战,土崩瓦解。

综上所述,虽然唐朝之后,中国各个王朝,就再没有定都关中的历史了。但是中晚唐最好的定都选择,还是留在长安——天子守国门,从来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本文大部分观点,为笔者好友【元年春王正月】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整理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