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这样防虫才有效!
天气越来越热,
宝宝越穿越少,
蚊子也愈发猖獗。
但是有些虫子,
比蚊子更可怕,
杀伤力更是超乎想象!
两男孩好似被“鞭打”
出现红肿伤痕
其实
他们都是被虫咬了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什么 虫呢?
一、蜱(pí)虫
陈女士夫妇带着3岁女儿外出郊游,之后,孩子说头上有点痒,妈妈拨开头发一看,发现一个米粒大小的虫子吸在孩子头顶,家人连夜送孩子到医院取虫。急诊外科医生发现是蜱虫。医生试图用酒精和石蜡油让蜱虫窒息松口,但虫子口器仍牢牢咬住不放,最终,外科医生用手术方式,将虫体完整取出。
蜱(pí)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草爬子,蛰伏在草丛、植物或动物皮毛间。
蜱虫咬人时会分泌一种麻醉物质,然后将头钻进皮肤里吸血,更可怕的是蜱虫全身还有多种细菌和病毒,可导致皮肤感染、破溃、发热,严重可危及生命。
怎么办?
尽量不要让宝宝在草丛里长时间逗留;回家后仔细检查宝宝的头皮、腰部、腋窝、脚踝下方等部位是否有蜱虫叮咬。
如果发现宝宝被蜱虫叮咬,建议就医处理。因为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然后引起进一步的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只要及时发现取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二、 隐翅虫
隐翅虫大小形体类似于蚂蚁,南方地区是隐翅虫的重要分布地,而北方则较少。
很多人乍一看像蚂蚁,一巴掌就拍下去了,结果就悲剧了。
隐翅虫体液呈强酸性,拍打或揉搓虫子,会导致强酸性体液直接沾到人体皮肤,从而出现灼痛和灼痒感,条状、点状或片状的水疱、红肿等。
7岁娃胳膊上莫名出现两颗对称的“爱心”,又痛又痒;另一个4岁男孩背部好似被“鞭打”,出现一条红肿伤痕,他们都是中了隐翅虫的“暗招”。
被隐翅虫叮咬受伤。
怎么办?
隐翅虫有很强的趋光性,所以夜间出行注意远离路灯亮处。
如果遇到了隐翅虫,千万不要动手拍,而是吹走或用柔软的纸巾将其抖落。
如果不小心接触到隐翅虫体液,可用苏打水或肥皂水清洗皮肤至少10分钟,然后再到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三、毛毛虫
大多数毛毛虫没有毒,只有小部分具有毒性。皮肤触碰到有毒的毛毛虫后,会出现很多粒状红色小包,既疼痛又奇痒难耐。
怎么办?
若身上落有毛毛虫,不要拍打,应该轻轻抖落,如沾有毒毛,可用医用胶布把毒毛粘去。若一时找不到医用胶布,可用透明胶纸代用。
不要用手抓挠,否则会越发严重,局部会出现极痒的红疹,且会快速扩散,严重时红疹还会形成水疱。
毒毛清除后,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痒痛剧烈者或有严重皮疹,还应及时就医。
四、跳蚤
宝宝被跳蚤叮咬,最明显的就是刺激性的疼痛瘙痒感觉,会让身体上出现很多红色的包,宝宝会忍不住抓挠,抓破后可引发感染。
怎么办?
清理地板、地毯以及家具,不要忽略了角落和缝隙;床铺被褥定期清洁,让被褥多在太阳底下暴晒。
对于家里有宠物的,一定要给宠物做好清洁工作。
如果出现红肿、渗出、结痂和脓疱,表示继发细菌感染,需要就医处理。
五、蚊子
蚊子叮咬是很常见的现象,被蚊虫叮咬后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
怎么办?
一般的叮咬可以用肥皂水清洗一下。
宝宝痒得很难受,在皮肤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可以用炉甘石洗剂;也可以用湿毛巾冷敷止痒。
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付桂莉建议:对于准妈妈和宝宝来说,防蚊方法一定要讲求“安全、有效”!首选还是物理方法。
目前,实用防蚊方法不外乎以下几招~
常见驱蚊产品,哪些靠谱?
纱门/纱窗/蚊帐
靠谱指数:
付桂莉建议,优先考虑物理方法防蚊:安装纱帘、纱窗,将蚊子挡在门窗外;床上挂蚊帐,防止蚊子夜间偷袭。
如果到小区玩耍或到户外活动,可穿轻薄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少到花草密集的地方活动。尽管纱门/纱窗/蚊帐是一种古老的防蚊方法,但比起化学防蚊方法更安全。
驱蚊剂
靠谱性:
驱蚊剂的有效性的确得到证实,但在购买时一定要挑选健康的有效成分。美国FDA与CDC推荐含有下述4种物质的驱蚊产品:
1.避蚊胺(DEET)
2. 驱蚊酯(IR3535,伊默宁)
3.埃卡瑞丁
4.柠檬桉叶油
要注意的是:
2月龄以下禁用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
3岁以下禁用柠檬桉叶油成分的驱蚊剂;
12岁以下禁用避蚊胺成分浓度 30% 以上的驱蚊剂。
蚊香/电蚊香
靠谱指数:
蚊香、电蚊香片、电蚊香液,原理通过挥发出灭蚊物质,确实很有效。
不过,蚊香一般都含有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等,虽有一定毒性的,但国家对这些物质的添加都有规定。
正规蚊香中的菊酯类含量很低,风险尚在安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