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不是要干死APP,恐怕要干死「服务号」……

十年前的今天,乔布斯的第一代iPhone正式发布,十年后的今天,微信小程序如约上线,在酝酿了8个月之后,张小龙把小程序上线的日子定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今天,足见其野心之大。

毋需下载,用完即走,轻功能……这些张小龙一再强调的关键词,以及最初的那个名字“应用号”,把小程序逐渐包装成了取代各类APP的关键杀手。

在又一次被疯狂刷屏之后,我终于动手尝试了几款小程序,包括查公交的、买电影票的、做电商的等等……我的感受是,一个大小不足1M的小程序,是很难完全取代一个APP的,但是,它却完全可以具备一个服务号应有的功能

我有理由相信,微信的公众号,原本重心可能在服务号上,订阅号反而是一种无心插柳的成功。所以微信一直把订阅号转为服务号这个动作称之为“升级”。

服务号,顾名思义,用于向用户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而内容则是次要的(一个月只允许推送4次),比如利用服务号查一下信用卡账单、用服务号值机、用服务号使用肯德基优惠券……这些低频的应用,完全可以在APP之外借助服务号来实现。

但是,作为一个不被折叠的服务号,每次的消息推送实在鸡肋,甚至是一定程度的骚扰,它们像一个个广场喇叭,大声做着自己企业的品牌广告,而且大部分都很low。它们也许无法理解用户其实只是想使用服务号里面的一个小小功能而已。

如果从这种角度来理解的话,小程序几乎完美代替了服务号。不需要消息推送,因为用户不需要,不需要订阅,因为用户一搜索就能找到……

那么APP呢?对于小程序来说,它只能满足最简单的使用需求,但是对于复杂的、个性化的需求来说,依旧必须在APP内实现。比如“摩拜单车”这个小程序,只有一个“扫码开锁”功能,当然,满足了用户最简单的需求。但是,比如车型分类、查询钱包余额、充值、上报故障、查看骑行记录等其他功能,还是只能在APP内完成。

左为摩拜单车小程序,右为APP

可以这么说,服务号没有达到微信最初的目的,现在的小程序,无非是对服务号的一次重新定位以及纠正。所以,要说小程序能干死一票APP我是不信的,但它干死一票服务号,或者让一批企业主动放弃服务号转而开发小程序,那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