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心伏气,道在其中
稍微懂一些道家养生或者功夫的人都明白丹道之术,性命双修的重大意义。花心思和时间琢磨其要义心法,琢磨道的含义。然而修道也好,内丹也罢,最重要最根本的在于炼心。我们常看到一群练功夫的人,其间可见修道时间长的有觉悟的往往动静都安寂如石、凝神若泰。而初学者往往喜好花拳绣腿,心动于形体上的视觉表现。因其心身了悟不到深层次的玄妙。修道时间久的人,往往追求心地清净,太和一气的状态。然而要达到此的状态,其实也容易,书中有云:“认得此气真,采的此气实,只须百日可以筑基,十月可以结胎,三年可以超脱。”难的是人之炼心。古往今来,圣先真人有修道二三十年而未入门者,皆因心未曾炼得干净,纵然有玄关秘诀,也是不能得道啊。所以炼心为第一步要紧的工夫。
一说到炼心静气,大家又想到必定是端坐于静处,不闻世事,总该安静了吧。昔日邱祖说过:“吾在闹场学道,胜于静处百倍。”还有一个说法,吕祖见开元寺僧人法珍坐禅二十余年,颇有戒行,想了解一下是不是真的得道,便化身为一位道者入寺拜访。见到法珍后问其曰:“你在做什么呢?”答曰:“端坐静养。”吕曰:“仅坐便能成道乎?”答曰:“当然。”吕曰:“大凡学道,先须炼心;既炼其心,尤须伏气;既伏其气,无论睡眠,而道都在其中。道岂止只在坐乎?”法珍不悟。又有一说法:马祖经常习禅于衡岳山中,怀让师傅问:你坐禅图什么?马祖答曰“图得道。”于是怀让师傅拿来一块砖,在一块石头上使劲的磨。马祖问曰:磨砖干什么?怀让答曰:“磨作镜。”马祖曰:“砖岂能磨成镜啊。”怀让师傅答:“磨砖既然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道?”
子思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然而此道精微,非举足可企及。总之,学道之人必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不离此道。吾师天华所示,神妙之极:性是慈爱的物事,命是身中氤氲之元气;却将此心安意顺之念、活泼蓬勃之气,常常玩味,不许一息偶离,不令一念参杂,此即古人云“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即是姓名,这个即太极也。
所以说道,是生命中不可须臾离开的生起心念的那个能力,凡是生命可以离开的东西都不能称之为道。(每个人从不间断的思维作用、心念活动,就是道在人的生命中的体现。生起思维和心念的就是道、是天命、是生命的本源。)
所以,依照道来修行的人,对自己不能耳闻目睹的事物,应该保持慎重的戒心和畏惧的恭敬态度。虽然人的耳目感知有其局限性,但是依道修行的人,还是能够在最隐秘的地方和最细微之处,感知到普通人无法感知的东西,所以修行人应该谨慎地保持其(在修行中获得的)独有的知见。每个人降生在这个宇宙里,都具有完全独立的心灵,来吸收与消化他感知的各种讯息,并做出自觉适当的回应,这是人会驾驭万物,与天并立共存的原因。依行此道炼心,无在不是道矣。尤必加一调息功夫,方是炼命之学。但调息不是简单的闭气,需要慢慢操持,始而有息,久则息微,再久则息无,始是命学之真。即“端身正坐,不动为摇,听其自然,不加勉强,这就是调息之法。除此之外另觅调息之法,未免画蛇添足。”故曰:“伏气不服气,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此个伏字,须要认清,不可徒然闭气数息为也。须心无出入,息亦无出入,方是性命兼修之学。
总之,炼心伏气,二者必兼而修之。只是炼心,身命必难保固;只是伏气,即使长寿也是愚夫一名。“不知善恶性空,坚坐不动,捺伏身心,如石压草,以为修心,是大惑矣。”所以,生须以两者为法,时刻不离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