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车邻: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秦风》,西周故地之诗。秦人祖先柏翳辅佐大禹治水,并为舜驯服鸟兽,因功赐姓。在商周鼎革、“三监”叛乱之际,他们因附逆而被周人投向西垂地区。西周孝王,秦人以善养马受到周王重视,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县西清水故城),为周室附庸。周宣王时,非子曾孙秦仲伐西戎战死,其子庄公为父报仇,击败西戎,被封为西垂大夫西周灭国,平王东迁,秦仲之孙襄公护驾有功,升为诸侯,周室将西周故地一部分赐封于秦至文公时秦人驱走犬戎,尽有关中之地,至穆公时上升为霸主之国。
秦人文化中含有浓郁的戎狄之俗,是很明确的,这使秦与当时东方列国颇有差异。强烈的尚武精神,杀殉以及“从死”陋习等,都是其“戎狄之俗”的表现。
总体而言,雄武奋发、慷慨悲凉,是《秦风》的本色。
国风·秦风·车邻
有车邻邻 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 寺人之令
阪有漆 隰xí有栗
既见君子 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 逝者其耋dié
阪有桑 隰有杨
既见君子 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 逝者其亡
《车邻》,君臣宴饮的欢歌。《毛序》云“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
有车邻邻 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 寺人之令
第一章用赋体,写车盛马壮、侍御传令,一派庄严。
说他车马众多,车声邻邻(即隆隆),在拉车的马里面还有尊贵的“戴星马(白顛马)”,并且他还有了侍御之臣,若想要见他,必须先让寺人转告。首句中的“车”并不是普通的马车,而是含有礼制规定的身份象征,车舆制在西周有明确的规定
阪有漆(桑) 隰xí有栗(杨)
既见君子 并坐鼓瑟(鼓簧)
二三章改用兴体,
先以山坡上有漆树、山沟里有栗树,山坡上有桑树、山沟里有杨树此四者均得其宜,兴,秦国君臣相处和谐、各得其乐;
后讲鼓瑟、鼓簧,并论乐事。
而用乐必有礼,这里的礼便是君臣闲暇燕饮相乐的“燕礼'。燕礼之“燕'通“宴',义为安闲、休息。燕礼是古代君主、诸侯、贵族在政余闲暇之时,为联络与下属的感情而宴饮的礼仪。燕礼的仪节相对比较简约,以饮酒为主,每人的席前都摆有佐酒的肴馔,可以随意酌饮、相劝,至醉而休,意在尽宾主之欢。
今者不乐 逝者其耋dié(逝者其亡)
在酒席上流露出人生短促的感伤,其实我觉得,这也正好表现出秦人的豁达,主要是强调及时行乐的思想。
东汉《古诗十九首》:“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话很相似
牛运震《诗志》云:“莽莽草草,写出古风霸气。读其诗,可以知其俗。读此篇,简易之风、悲壮之气俱见。”
君臣际会,酒酣耳热之时,感叹生命易逝,是一段慷慨的悲声。据说后来秦穆公死后“三良”的从葬,也是在酒酣耳热之际约定的《秦风·黄鸟》。可见秦国君臣关系的粗朴,风尚的古旧。
秦声尚悲凉,到东汉犹然,此篇可算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秦声。李斯《谏逐客书》谓:“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其来有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