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疑
《素问》阙疑
一、脏腑阴阳
素闻:
正山
为什么
五脏其实是阴
六腑反而是阳
正山:为什么说反而
素闻:
我以为
五脏应该是阳
六腑应该是阴
正山:为什么
素闻:
就是念惯
五脏六腑
五脏在前
六腑在后
习惯理解
先阳后阴
正山:
为什么
我们习惯
都说阴阳
不说阳阴
素闻:
原来这样子
对应天人关系
有无其他缘由
正山:
《内经》
论脏腑
之阴阳
大抵以:
脏为阴、
腑为阳
脏腑阴阳
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
肝、
心、脾、
肺、肾
五脏皆为阴;
胆、胃、
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
六腑皆为阳
再追问
为什么:
脏为阴
腑为阳
可以从脏腑在
形态、功能等
方面的区别
进行分析
形态上:
五脏属于
实体性器官
中空之处少;
六腑属于
管腔性器官
中空部分多
阳化气、
阴成形
天为阳,而无形
地为阴,而有质
以此“类推”:
实体性器官,阴多而阳少
官腔性器官,阳多而阴少
五脏为阴
六腑为阳
功能上:
五脏主
“藏精气”
生化和贮藏
气血、津液、精气
等精微物质
五脏者
藏精气
而不泻
六腑主
“传化物”
即受纳
和腐熟
水谷
传输、
暂存、
排泄
糟粕
六腑者
传化物
而不藏
阴主静主藏
阳主动主泻
以此类推:
五脏以收藏为用,故为阴
六腑以流通为贵,故为阳
有此二因
脏腑阴阳:
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
五脏皆主“藏”
然亦能疏“泻”
输送其所藏之
精、气、津、液
为生长发育之用
六腑虽主“泻”
然亦各有所藏:
胃藏水谷而“腐熟”
小肠受盛而“化物”
大肠藏粪便
主“传道”外出
胆囊藏胆汁
膀胱藏“津液”
“气化则能出”
此皆先“藏”
而后能“泻”
六腑
虽能“藏”
必不能久
久则为病
《内经》:
不能久留
输泻者也
素闻:
随喜感恩
再看则明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二:
天以六六为节
地以九九为制
素闻:
《六节脏象论》:
天以六六为节
地以九九为制
是天六地九
非天九地六
正山:
古人
以甲子
纪天度
六十日
甲子一周
而为一节
六节即为
六个甲子
六个六十天
即合为一岁
《六节脏象》:
天以
六六之节
以成一岁
地
四面
八方
加中央
为九宫
九九:
九野、九州、
九窍、九脏
制是准度
会是配合
人与地以
九州九窍
作为准度
配合天之
六六之节
《六节藏象》:
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
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
三:三阴三阳
素闻:
厥阴之根
起于大敦
阴之绝阳
名曰
阴之绝阴
是否存在
编校错误
正山:
三阴三阳的
命名及含义
开合枢问题
说法有很多
四:中医断生死
素闻:
各种疾病
死亡诊断
深为好奇
如何可以
精准至此
正山:
素问断死亡的方法
大部分是理论推演
可信度没有那么高
五:胆与十一脏
素闻:
凡十一脏
取决于胆
正山:
胆决断
体现在防御和消除
某一些精神的刺激
(如大惊卒恐) 的不良影响
维持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
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
《灵兰秘典》: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胆对于
其他脏腑功能
具有调节作用
凡十一脏
取决于胆
凡十一脏
取决于胆
并不意味:
胆最重要
六:面黄与面变色
素闻:
凡相五色之奇脉
面黄目青
面黄目赤
面黄目白
面黄目黑
皆不死也
面青目赤
面赤目白
面青目黑
面黑目白
面赤目青
皆死也
什么原因
正山:
面黄胃气尚存
所以病情虽重
还能苟延残喘
五脏之气
青如草兹者死
黄如枳实者死
黑如炱者死
赤如衃血者死
白如枯骨者死
五色见死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色见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五脏所生外荣
素闻:
想到原因
但不肯定
谢谢正山
七:
病的顺逆
治的顺逆
素闻:
《素问-玉版论》
逆从
所言预后,乃是说
病机触发,的来势
更加凶猛的曰逆,逆甚则死;
不日便收的曰从
脉孤消气
直接消耗
脏腑阳气
故不可补;
虚泄夺血
其血可生
曰从
正山:
逆从即顺逆
有病势之逆从
有治法之逆从
《内经》
很多地方
在讲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