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1979中越战事东线战场连载:同登战役之备战篇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最新: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徐树铮之死:冯玉祥刺杀徐树铮始末

明清战争的侧面:从“丁卯之役”到“丙子之役”

来路与去路:漫谈我的历史写作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从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漫说黄埔建军

最新:从海禁,漫说明帝国的灭亡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战场上的解放军官兵。

链接: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第55军超常发威之分析

序言:

现在,如要坚持写文章,确属高科技档次的一种生活游戏。

既要在逼仄兮掣曳的诗意环境快意写作,还得时刻时刻提防所写文章会与敏感的词和人狭路相逢,继而被他们或者它们以敏锐、犀利的口嘴,撕咬得痛哭流涕。

科技含量如此之高,此外,我还得想方设法赚钱买菜买米……

希望各位看完,能够在有闲有空不为难情况下,三点一转,多谢。

1979年中越战事东、西两大战区大致态势图。

同登战场概况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同登战场大致面积。

1979中越战事的三个主要战场和同登位置。

同登,位于中国凭祥友谊关与北越谅山之间,北距友谊关4公里,东南方向距离谅山14公里。

早期,同登便是中越边境著名要塞,法国殖民时期为抵冲镇南关要塞威胁,便在同登修建了著名的同登炮台要塞。

越战时期,中越友好,由河内通往北京、莫斯科的铁路即穿越同登。

同时,中国为援助北越抗美,曾经在当地修建仓库和修建多条公路与中国境内公路相接。同登既有越南1号公路起点,更有4号公路贯通高平、芒街等地。

显见,同登实为中越边境最为重要的仓储、公路枢纽。

在植被茂密杂乱,山脉交错分割,层层相套,山地地貌更是错综复杂的北越山区,同登为西北巴马山、西南扣马山,东北金鸡山、东南扣考山环抱,天然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同是非常紧要。

铺开地图,即可清晰发现,在越南向北防御地理位置上去看,谅山可谓河内向北门户,而同登,则无疑为谅山向北门户。

纵观当时中越边境千头万绪的地形地貌,说是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可是中越两国真如要相互往来,如同登这般可以往来口岸,确无几个。

因此,早在1978年年底,在北京西山一次商讨、决策西南战事的军事会议上,可能解放军就已经将同登列为东线兵团出击的首选目标。

打下同登,我军既可直接攻击谅山,也可穿插北越腹地的太原。

同时,扼制同登枢纽,我军还可以截断越军往来高平与谅山的联系。

可见,在中越两军对弈的棋盘上,同登,可谓牵一发动全身的要害。

于是,两军都围绕着同登紧锣密鼓作最后的准备。

凭祥往同登方向大概地貌。

凭祥往同登等高线地形图

通常,战争有一个普遍规律,即越是景色秀丽,地形复杂的地区,往往就越是易守难攻的地区。

同登亦然。

同登城建规模不过1、2平方公里,然而,因为同登四面受群山环绕,城外周边地区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悬崖峭壁,溪流密布。

土山、石山陡峭险峻,植被茂密,各色大大小小的溶洞更是遍布整个战区。

这类地形,用作战场,纯属天堑。

考虑到地形如此复杂,说是同登为中越边境重要交通枢纽,然而以当时的交通状况,中越边境在同登以北,由15号界碑向21号界碑向越南方向突出的狭长区域,除友谊关通往同登的一号公路之外,另外还有一条简易公路,由米奇斜插库达,与越南境内4号公路相连。

越军备战,自然早早就对这两条道路进行了破坏。

路况极端恶劣。

这对缺乏直升机,缺乏自行火炮,希望以坦克发起山地机械化突击作战的解放军而言,战场状态极为苛刻。

茅草、灌木丛生,悬崖、峭壁遍布,通常人连徒手步行都很艰难,遑论坦克、战车行进?

然而,要在越北山地作战,光靠步兵猛冲猛打显然不太现实。

因而,明知战区地形复杂,路况极差,我军在谅山方向也仅有强攻同登这一选择。

——战前,我军只得调动工程兵和地方路桥单位、民工秘密进入战区,尽早备战。

越南人当然不会闲着。

越军自从选边站队苏联,自1978年夏季,即在中越边境全面备战。

彼时,越军以其第3师为核心,协同谅山地方,急速扩招民兵,编成省队、市队、县队,配属第3师野战部队,在同登至谅山沿线布防。

越军第3师为当时越南向北防御中国的两个担负战略值班的野战师之一。

越军第3师还有金星师的称号,意寓南方金星,象征胜利。

该师于1965年9月由北越正规军和南越游击队编成,隶属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主要保障西原一线胡志明小道安全,战略牵制岘港美军,威胁岘港与西贡之间联系。

为此,该师曾以游击战等形式,数次与美军作战。

毕竟,美军B52轰炸机丢下来的炸弹和凝固汽油弹远非人力和勇气可以抵抗。毫无悬念,这支号称南解阵线最有勇气的步兵师惨遭非人浩劫,伤亡惨重。

该师早期编成的第2、68、141、142团等4个主力团近万人,数次激战,该师68团伤亡殆尽,被撤番号。其141团和142团遭受重创,合并为一团。后来,等到在1972年春,越军第3师补充了12团和271团,再成4个团建制。

不料,好景不长,战至1974年初,该师屡战屡败,进入绝境。

再勇敢的部队,也无法和直升机打丛林游击战。

当时,该师仅余不到2000来人,被取消番号,缩编为团。

然而,美军全面撤军越南,最终还是给这支部队带来死灰复燃的机会。

1975年初,北越发起对南越的兼并战。

该师残部经过扩充,恢复第3师番号,投入西原战役、胡志明战役等作战。

全面装备苏式武器之后,这支被美军打得几乎全军覆灭的第3师俨然内战高手。

该师参与对南越军的数次大战取得全胜,一路向南,猛冲猛打,终于跻身成为越军二线主力部队。

1976年6月,越战结束,第3师转入二线,驻防北越河北省。

此后,该师作为二线部队,除却其主力第68团改编为炮兵团之外,其余部队划拨越军经济局,多调派为生产部队。

1978年7月,随着越南站队苏联,中越关系日趋紧张,北越地区越军全面调整。

于是,第3师恢复2团、12团、141团、炮68团的4团建制,在加强越军第1军区第272高射炮团之后,调往谅山、同登一带,转为全训战备值班部队。

越军第3师成为守备谅山、同登防线的绝对主力。

彼时,越军以第3师师长阮维商为指挥长,建成谅山方面的联合指挥部。

这个指挥部对第3师,以及谅山地区的越军地方武装,民兵省队、市队、县队等武装进行全面统筹,统一配置、指挥。

如此一来,第3师各主力团因为纳入、加强了谅山地区的地方部队和民兵,总兵力急速膨胀,有效作战兵力大约超过3万。

当然,扩充兵力的同时,这个指挥部最主要的职责,便是协调、指挥越军、地方武装和民兵抢修工事。

当年越南,同样信奉人民战争理念,全民动员效率极高。

经过一年施工,截止1979年中越战事前夜,按照越军第3师记载,这部分越军开挖了11万立方米土石方,建设了近2万处工事,并且做了弹药、工事、粮食和饮水的储备

此外,越军在边境上布置了上百个混合雷区、障碍场和伪装工事

战前,越军第3师基本完成了以同登为核心的一线防御区体系化建设,以及谅山外围的二线防御区的部分阵地的建设。

其中,驻防同登为核心的一线防御区的越军一线部队,则是由越军第3师第12团负责。

相传,就是这个第12团,喊出了“打到凭祥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口号。

越军第3师第12团当时驻防同登,所部包括加强的第68炮团1个营,谅山独立营,以及地方民兵等成建制的6个营,8个连,总兵力不过约5000人。

靠5000人就要跨境作战?

做不到。

当时,越军同登防区最高指挥官,便是第12团团长阮纯清,政委童世才。

鉴于同登西面地形相对缓冲,东面地形尤为险峻,且为西北巴马山、西南扣马山,东北金鸡山、东南扣考山环抱之地形,越军为防备解放军展开机械化突击,遂将主力侧重部署西线。

彼时,越军以及同登北向友谊关,桂越铁路,1号公路,四号公路贯穿同登等实情,越军以同登为核心,沿公路、铁路两侧有利地形,修建、埋设大量的工事、伪装目标、障碍物、陷阱、铁钉和地雷。

越军第12团还派出其英雄连42连,负责守卫同登的那个法国人修建的炮台要塞。

越军尤其重视连接友谊关和同登的南北走向的1号公路和其他简易公路。

为防备坦克突击,越军破坏道路同时,更是沿途设置多条反坦克障碍、反坦克雷区等障碍地带。

同登军民动员,枕戈待旦,同登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同登储备丰富,兵精粮足。

为此,越军第1军区对同登防区充满自信,认为敌人要攻占同登,至少需要三个月。

——没有资料说明这句话的出处,自然也没有资料解释越南人如此自信的根据。

猜想,越军可能没有估计到解放军会发起大兵团越境攻势的决心,也可能没有想到,解放军居然会在如此狭窄的战区,部署如此密集的火力、兵力。

总而言之,无论战争或者生活,人的自信,往往就是源于无知。

我军既没有足够的直升机,也没有自行火炮,唯有采用坦克进入山地丛林充作支援火力。

无论越军如何自信,在1979年,只要开打边境战争,我军东线兵团就必须从同登突破。

为此,由广州军区组建的东线兵团决意以第55军为主力,强攻同登。

于是,自1979年12月,大致对应越军进军柬埔寨那段时间,第55军即由驻防的广东、广西等地开始机械化行军,相续前往广西凭祥、宁明附近集结待命。

按照北京西山指挥部的意图,中越战事将在谅山、高平和老街三个主要战场同时打响,东线兵团以第55军主攻同登,既要策应第43军南进,更要在战略上配合高平方向主力部队动作。

谅山战场是这场战事主战场,强攻同登自然是谅山战场的重中之重。

这支由陈明仁兵团改编的,在解放军序列名不见经传的55军,由此成为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为此,东线兵团和第55军在考察同登地区地形,敌情,决意以该军3个师全部投入作战,以期突袭、强攻,赢得初战。

——在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中越边境战事在战略、战役层面,自然要严格按照北京的设想作战。但是,落实到战役、战术层面,当然就有前敌指挥部做主。

换言之,打哪里,老大说了算。怎么打,前敌酌情而行。

然而,中越边境山地丛林地形,确实不是适合大兵团展开机械化作战的战场,因此,战场选择和战法选择导致最后的战况、战果,也不是前线兵团可以全部承责。

闲话,继续。

既然强攻同登不得有任何闪失,于是,在山地丛林地形的同等战场,前敌各级老大咬牙跺脚,还是将第55军所部3个师全面展开了。

第55军及其配属部队大约5、6万人,再加上后勤、工程兵、民兵、支前民工,当时友谊关战区,我军总兵力可能接近10万。

1979中越战事战场路况非常不适合机械化战争。

三路大军,第55军以第163师为主攻。

按照战前计划,第163师在加强1个坦克营,1个重炮营,以及广西军区独立师部队,居中攻击同登核心阵地。

该师在突破越军同登防线之后,拟向纵深突破,迂回至同登与谅山之间,完成对同登的包围。

同时,第55军第165师同样在加强1个坦克营,1个重炮营,担任第163师的右翼,在163师西侧向前突击。

按照东线兵团计划,第165师将与第163师配合攻击,最终钳击、合围同登核心阵地越军。

此外,第55军164师则加强坦克、工兵和其余配属部队,担任第163师的左翼,在163师东侧的扣考山至1号公路区域完成突击,美目山地域突破。

而后,164师在突击、歼击正面越军之后,将完成对谅山方向越军的警戒,保障第163师和第165师钳击、合围同登核心阵地的越军。

第55军三路强攻阵势悄然摆开。

以1个整军,3个得到加强的步兵师,在如此难以腾挪的山地丛林战场,对付越军第3师第12团及其配属部队,看起来的架势,全然是势在必得的雷霆一击。

作为主攻的163师压力最大,自然是整个1979年中越战事的刀锋部队。

大兵团及坦克部队在山地丛林机动十分受限。

第163师时任师长边桂祥、政委吴恩庆、副师长李万玉、丁文龙、参谋长邢世忠,辖487、488、489个步兵团和炮兵团。

其中,师长边贵祥在越战期间,曾以军事顾问身份,在越北培训新兵2年,相对熟悉越军状况。

然而,现代化战争最为重要的,确实不是什么孙子兵法和师傅打徒弟的传说。

越军第3师为越军一线主力,既有完备一线防御体系,全套苏式装备,接受苏军军事培训,更有长期与美军作战的实战经验。

然而,碍于当时情报手段,师长边贵祥显然无法完全掌握这些新的情况。

第163师作为刀锋部队摆在同登战场最中间,最前面。

山地地形使得第163师在狭窄的,路况极差的战场,只能直线平推,很难进行战术转身、腾挪。

于是,第163师仅留下1个营作为全师预备队,索性以3个步兵团全部展开,以487团为左翼,488团居中,489团为右翼,三路并进,向心攻击。

战前,第163师官兵纷纷宣誓力战。

不过,战前承受压力之大,该师直属队的一名副指导员在晚上值守手枪走火,误将自己大腿击伤。

因为害怕,他应付调查,谎称越南特工偷袭打伤。

最后,事情穿帮,他在战后被军事法庭判处了八年徒刑。

坊传,八年后,他回到桂林老家,最终潦倒、精神崩溃……

这则故事凄婉可悲,实则也说明战争碾压,常人心理,往往无法承受。

闲谈。

1979年2月16日傍晚,第55军各师、各单位全部进入作战位置。

中越边境战事一触即发。

其他类似文章,请点阅《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