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书20210324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中国科学技术史》: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从20世纪50年代起历时45年编写的学术著作,共7卷34册,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李约瑟在第一卷的序言中提出的疑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重要方面,中国人又怎样成功地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3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后来被称为“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问题”正式提出以后,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热烈的讨论,不过大量资料表明,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类似的问题和讨论早已出现。可以说,李约瑟不过是以中国科技史的西方专家这一独特身份重提这一问题,使这一问题更为引人注目。
李约瑟(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术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丹麦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英国女王授予的荣誉勋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爱因斯坦金奖等。他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著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37年,在鲁桂珍等三名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下,开始热衷中国古代文明,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1942年,受英国皇家学会之命,前来中国援助战时科学与教育机构,在重庆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结识大批的中国科学家与学者,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华的四年,李约瑟广泛考察和研究中国历代的文化遗迹与典籍,为他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准备。1946年春,李约瑟离任,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两年之后,返回剑桥,先后在中国助手王铃博士和鲁桂珍博士的协助下,开始编写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约瑟亲自发起并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先后8次来华考察旅行,大规模地搜集中国科技史资料,实地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34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关键词:科技 中国古代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