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之声】崔敬伟丨智慧父母:帮孩子成就“自”才是最美好的事业
校长介绍
崔敬伟:中教高级教师,现任河北省保定市沈庄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校校长。先后获评全国人教版教材优秀实验教师、全国综合实践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数学骨干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保定市学科名师等40余项荣誉称号。吴正宪工作站成员,学习“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研究“发展数学视野,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数学课获评“教育部部级奖”。主编《绿色人生》等四部综合实践系列资源包,撰写数学论文与校长管理论文多篇刊登在专业期刊,受邀在保定市县、秦皇岛、承德等多地为教师、校长做学术分享70余次。
教育思想
保定市沈庄小学始建于1951年,秉持“推动生命完整人的发展”的育人目标,坚持“行知教育”的核心策略,追求“砺行厚知、时习至善”的教育愿景。
作为教育人的他认为:推动是唤醒内驱力、引导同频力、助推向前力;教育的生命共包含三个受众:有自己教学风格和主张的幸福教师,有向前向好能力的未来学生,能静待花开和共同成长的智慧父母;完整不是苛求完全、完美、完备,而是找准定位,发现自己的光并去努力坚持的追求过程;丰盈“人”的感触,定位“自信、骨气、责任、善良”四个成长纬度,助力每个人的“多元”发展。
作为教育人,恪守“教者无域相融共生”准则,与长远处着眼,于细微处着力,在管理上从集权管理向扁平管理转变,倡导三来管理文化,提升生命的认同感、成就感、归属感,凝聚“行知教育”力量文化;效阳明学杜威仿行知,聚焦知行脱节教育困象,以“三依三定”实现“知行知”螺旋提升的行知课堂,推动“致知于行、砺行厚知”的素养落地;在课程上,倡导构建立体化的“人课程”体系,探索“行研思”的行知课程,推动“实习至善、行知合一”的教育达成,让生命成就最好的自己。
庚子鼠年伊始,新冠疫情肆虐,居家隔离考验着每一个孩子如何从“他律”向“自律”。每天的朋友圈“打怪降妖的家庭剧”轮番上演,一伙伙的“鸡飞狗跳”,让人对熊孩子深恶痛绝,甚至各种要“送娃离家”的神表演层出不穷,更有极端者用“生命折翼”来结束这应该美好的陪伴生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相爱相杀?
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拥有向上向前向未来的“自”能力。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完整人”的人设推动者。每一个孩子无论精彩还是作妖,皆是原生家庭原生态的翻版与录播:放养任性是将责任推卸,孩子回馈的是散漫和无序;挑剔指责是将善良推开,孩子学会的是暴躁和无礼;排斥放弃是将责任推远,孩子学会的是封闭和无情;包办代替是将能力推平,孩子得到的是丧失和无能。无序、无礼、无情、无能一旦日积月累,就会阻碍孩子向前向前向未来的“自”能力的形成,那所有的“美好”就是海市蜃楼。没有扎实的“自”能力,想要融入社会环境的“共”发展,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谈”。每个智慧父母终身的课题,就是发展孩子的“自”能力,这件事绝对不能偷懒,因为“积懒成笨”,是追求“美好一生”的最大绊脚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每个父母,都不是生来就会做的。做父母,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做智慧父母,更是意义深远的学问。让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放任作为父母的学习。防控疫情居家工作,陪女儿学习的时间多了,正好潜心思考教育行为,努力扮演“爸爸”角色,帮孩子成就“自”我。
01
定规则而不随性
每个人都喜欢自由随性,不愿从“身心舒适区”走出来。居家开始的我懒床、追剧、玩游戏,“拖延症”如影随形,女儿有样学样。直到开学延迟上“网课”,才意识到没有规则的“自由”很可怕。我着手梳理我和女儿的“约定”,争取让规则“具象”。
1.追的梦想可行化。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梦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科学家、教师、医生”等名词概念,能实现职业梦想的可行规则必须是清晰明确的。疫情中白衣执甲逆生而行让女儿心生敬畏,萌生当医生的“梦想”。我们共同梳理可行规则知识,为实现梦想做策划:好身体才能保证做手术长时间站立,每天锻炼10分钟以上;学会自我保护才能有机会去保护他人,自学“洗手法、口罩佩戴、酒精消毒”,主动负责通风;救治病人观察和坚持是首要任务,我和她一起种植绿豆,每天观察和伺弄感受生命的强大和脆弱;“剪青丝舍小家赴武汉”这是医生职业责任和担当,小朋友的责任是遵守规则居家隔离,整整四十多天一直在家……
2.做的内容可视化。养成好习惯必须长期坚持,很忌讳模糊和随机,需要一个从强制到自觉的过程。孩子制定的目标内容,都只是落实在了口头上,时间一长,缺乏有效的落实监督,往往就流于形式了。新德育专家朱洪秋给出建议:用可视化的行为惯例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以秩序感、规律感、效率感、确定性。我依据每周要学习内容,科学制定居家行为惯例表。
3.积的经验可语化: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经验的积累。学习要想做到举一反三,经验的强化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家长一般停留在会做即可,不会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更没有用语言让孩子说出来,强化对类似知识的迁移学习。比如学习一个生字,倘若家长挤牙膏似的依次问读音、偏旁、组词等肯定没问题,但让孩子独立学习一个字并说出来就比较困难,说明孩子的经验是碎片化的。我尝试用可语化的“六步法”,:一拼读(读准、三遍)、二辨形(偏旁、结构)、三书写(笔顺、书空)、四组词(字前字后)五说话(单句、语境)、六飞花(从书中找、从古诗找),引导孩子学习经验的总结语言形成。
02
守角色而不越位
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替代的陪伴者。疫情汹汹,“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模式,无疑“雪中送炭”,但半数家长普遍表现出一种应激性的茫然不适应状态,恰恰说明一个尴尬的现实问题--孩子“学习上线了”,家长却“掉线了”,人社直接切换成“班主任”,却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了。我以为,家长尝试从一下三种角色:
1.伙伴:关键字在“伴”。怎么伴?各安其事的“伴”,关掉电视和手机,孩子学习我看书,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静心等待的“伴”,与孩子一起上网课,全程不说话,不干涉,不打断,让孩子安静渡过“自”学习过程;耐心练习的“伴”,针对学生作业过程中会出现错误,要找出类似的题目或出题,帮助孩子真正学会。
2.同学:关键字在“学”。学什么?孩子上网课,家长不要“掉线”,可以做一下三件事:学习老师的讲课方法与与方式,尤其面对一些自己会做却说不出道理的,掌握教育方法;不打断学习,记录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等课程结束,与孩子一起重温再解决;网课一般时间紧,内容不可能全部呈现,针对没学会、没讲到的及时补充,丰盈补充学习体验。
3.助手:关键字在“助”。怎么助?在孩子眼中父母是强者,是求助对象。我有两个“助”的原则分享:不包办、不代替,让家长不越位。首先说不包办,制作手抄报可能是被家长广泛吐槽的重灾区,不少人直接替孩子完成,临了到处吐槽作业难和多,这多半是某些家长为了面子好看和节省时间而造成。我的做法是和孩子分析主题,研究呈现内容,说说设计,至于画的过程和达成度全看孩子,个别地方给予建议;再说不代替,家长越位更是常见:作业家长挨个检查学生逐一修改,相信不少见。作业检查一定是孩子的事情,因为考试是不允许有人代替检查的。我常常采用告知检查方法,孩子自查,然后静等。实在不行可以告知范围而不指明具体题目,然后在等。这样下来,孩子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了,自我检查的能力也提升了不少。
03
理方法而不虚假
很多学生貌似坐在那里努力的学习,因为不得法而让努力很虚假,常常事倍功半。要想让学习有效果,让学习在学习者身上真实发生,只有得其法,才是提高“自”能力的前提。
1.自学的方法。自学是新世纪人才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学而时习的方法,才是学习行稳致远的动力之源。整个疫情期间,我和丫头都在这样做:读为先,无论任何学科,要把教材文本全部通读,正确基础上流利。在阅读为王的现代学习,学生拉开差距第一关就是阅读关,直接影响着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忆为本,架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最近发展区”,回忆类似问题的学习,看能不能举一反三、知识迁移;问为基。没有问题的学习最可怕,就像出发去远方,却不知去哪儿和怎么去。丫头问我问题那里来,我说有三个地方可以试试。一是书上带问好的地方,二是自学时你觉得没有解决的地方,三是你还想了解没接触但内容类似的地方。
2、解决的方法。问题产生了,可以通过小组共学、达成共识、求助解决等方式来处理,但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让孩子先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跑过来告诉我课时练有一页掉了”这样一个小事件,遵循解决问题的流程去处理:问题分析—设计方案---尝试处理---举一反三。情景再现如下(括号里为丫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书页掉了)、“你怎么想的?”(我想把书页装上) “东西掉了你知道那些方法装上?(书页装上以前都是用订书钉)“还有别的方法吗”(用胶水粘,用胶带)“你打算怎么做?”“试了试解决了吗?需要帮助吗?什么样的帮助”(我力气小,订不上……这是求助的表现)“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是用胶水既美观又破坏小)“以后还有那些情况可以用这些方法”(墙上的画,书皮开了等)
04
调预期而不唯我
所有的急躁表现和暴躁行为,都是心态不平的外显。之所以心态不平,都是期望值大于实际值的结果。“孩子们最怕父母“唯我”,冠以“我是爱你的”的借口,强迫孩子按照“我的预期”模式去成长。智慧父母调整预期,尽量做到“三要”。
要学会等待。看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教育类文章《牵着蜗牛一起散步》。对于学习中的孩子,用蜗牛来比喻非常贴切。我们不能以自身速度来为孩子设定同行的速度,陪孩子散步,要学会慢下来,等一等,无边美好的风景可能都在路边,天上和脚下。
要学会容错。“对于孩子而言,犯错是在学习,更是在成长,家长不能怕麻烦而不允许犯错。”每个人都从小时候走过,换位思考,错误就始终没有离开我们自己。学习知识是反复的,要容错;习惯养成是反复的,要容错;向前向上是崎岖的,要容错。当我们允许错误发生和存在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指责、抱怨甚至于暴力了。
要学会暂停。“积极的暂停”是一个让双方心情都能够好起来,能够去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惩罚虽然短期有效,但长期却是有害无益的,那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坚定且和善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我常常在这几种情形下使用“积极暂停”:学习困顿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学习时间长焦躁情绪萌生时,声调升高脾气逐渐升高时,家庭成员因教育观念产生分歧时。
曾经我在一场家长会上说:人的一生很短暂,0---6岁是父母的,6-18是共建的(家庭、教师、同学合力共建的),18-60是社会的,60岁以后才知道那些是自己的。可以这样说,我们用60年的时间去找寻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甚至后悔自己,父母参与和影响最大的也就区区18年的时光,为什么不去学学如何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呢?不以自己的标准去期盼孩子的未来,为未来设定人为的阻绊,让孩子放大“自”我去成就属于她(他)自己的未来,或许才是家庭教育、智慧父母成长的本真方略。
自主教育主张:
做好自己;
构建支持性环境;
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