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邵雍《有妄吟》,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邵雍的《有妄吟》出自《伊川击壤集》。这首诗分两个层次去欣赏。第一个层次我们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和欣赏;第二个层次需要懂得易理,才能欣赏和掌握。这首诗的诗眼是“妄”字。字典的意思是“乱”,这是字面意思。这种解释不具体,没有说明什么样的乱才是妄?什么情况是无妄?在易学上,有妄和无妄都是具体的,而且有清晰的概念。今天,我们就在两个层次上欣赏这首诗。

上《有妄吟》原文:

作伪少阴德,饰非多隐情。

人心虽暧昧,天道自分明。

手足既皆露,语言安足凭。

点评:

“作伪少阴德,饰非多隐情。”意思是说:造假少德业,掩盖错误多有隐瞒的情况。古人认为:不公开的善事为阴德,公开的善事为阳德。

“人心虽暧昧,天道自分明。”意思是说:人的内心虽然藏有不可告人之事,根据天道自然能够看得出真相。

“手足既皆露,语言安足凭。”意思是说:承上句,心中藏暧昧,观察手足可以暴露内心的真假,所说的话怎么能作为根据。

这首诗文字浅显,直接读诗就可以读通。看翻译影响体会诗歌的意境。全诗字面意思:作伪或者掩盖真相,心中有鬼,事物遵循天道 自然清晰分明,手足肢体都会暴露真相,怎么可以凭借语言掩盖真相。

读诗时,时刻提醒自己,全部诗句都是说“有妄”。作伪,有妄;饰非,有妄。作伪和饰非,心中藏暧昧,有妄。按字面意思,有妄,就是有乱。西方科学有心理学,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测谎。而中国国学自古就有这种根据行为判断是否撒谎的方法。

这首诗初级的理解就是上面的这个层次。但是,要真正理解这首诗,还要继续探索,从易学的层次看这首诗给我们的启发。这就要彻底明白什么是妄?什么是无妄?搞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读者再回过头来重读这首诗,就进入了第二层次欣赏《有妄吟》。

很多人对妄和无妄不是很理解,懂得易理之后,就明白了。但是,其中的道理还是不容易说明白。我们还是用古人的原话,来认识其中的道理。

邵雍曰:“寂然不动,反本复静,坤之时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阳动于中,间不容发,复之义也。不见动而动,妄也。动乎否之时也。见动而动,则为无妄,然所以有灾者,阳微而无应也。有应而动,则为益矣。”

这段话易理很深。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寂然不动”静止的意思。用阴阳观看,为阴。阴主静。

“反本复静”熟悉六十四卦圆图,熟悉十二辟卦,熟悉天根月窟说,就会非常容易明白。“剥坤复”为天根之处,“夬乾姤”为月窟之处。易理认为:无剥不复;无夬不姤。这是天道。坤为阴,为静。“本”的意思就是“根”。反本,就是返回根本。“复静”意思就是从复卦到坤卦。

“坤之时也。”反本,就是反到坤。自然是坤卦之时。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反本复静,这里是“感”产生的地方。坤得天一爻,为复卦。一元复始。阳长而阴消。卦脉也。

“阳动于中,间不容发,复之义也。”:坤得乾一爻,最先从初爻开始。这一变化,自然成为复卦。“间不容发”非常好理解。想一想“刻不容缓”,自然知道“间不容发”。刻为时刻。间为时间。按易理,无剥不复,从坤到复的变化是“刻不容缓”的。这是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见动而动,妄也。”承上句,如果反本复静,坤之时,就是静止状态。这时没有看到天动,而我们动,这就是妄动。不尊天而动,就是妄动,对自己无益,容易招灾。

“动乎否时也。”:天地静止,而动,为妄动。否时,就是否卦之时。否为天地不交之象,为静止状态。否时,天地不交,坤卦没有得天一爻而变成复卦。

“见动而动,则为无妄。”看到了天地交而动,自己跟着动,为无妄。随天动而动,不知道如何应,就是也是乱动。这样动会招致无妄之灾。

“然所以有灾者,阳微而无应也。有应而动,则为益也。”承上句。从坤到复,天地交变。这就是天动。天动发出感,而人就要应。不懂如何应,而动,就是无妄。会招致无妄之灾。就如同:老师提出问题,你根本没有明白是什么问题,胡乱回答一样。所以回答也无益。正确的,而且有益的做法是。学会易理,按照易理,顺应天意去行动。即《阴符经》中所说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剥不复,无夬不姤。天变时,不会停息,人类随时都要响应天变。如果看不明白天变,看不明白天机。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妄和无妄。天不动,你动,就是妄;天动,你跟着动,是无妄。只有懂得易之秩序,学会《易》,才懂得天变地应之理。才能洞晓感的真义,才能明白如何顺天应人。才真正理解《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不会把五贼当成五行,而贻笑大方。

有妄就是妄。有了对“妄”的深刻理解,再去读《有妄吟》会有新的更深的认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