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肝脏作用、病变和解决思路
鱼类肝脏的作用
代谢功能: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以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都由肝脏解毒。
免疫功能:肝脏是机体内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吞噬、隔离、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均由肝脏制造,肝脏在机体的凝血和抗凝血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鱼类正常的肝脏:鱼类正常肝脏为暗红色或褐色,颜色分布均匀,无血丝,不易糜烂。
鱼类不正常的肝脏
1、花肝
花斑肝是指眼观上肝组织出现白色交错纹路的病理现象,因交错纹路形似花斑,故俗称花斑肝,该病理现象投喂管理不科学或内服保健措施滞后有关。
肝脏表面出现红白相间的花斑,一般由下列原因引起:①、脂肪肝、营养不均衡造成肝表面颜色不均匀;②、水质恶化或营养不良后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肝脏充血或出血,表现为点状或斑状出血灶。内脏洗净,肝再出血即是肝出血。
放大后的花肝
2、肝脏发白,肝脏颜色变淡、肝脏整个或局部变白是指眼观上肝脏局部或全部呈现(浅)白色或的病理现象,通常与慢性消毒性疾病或高频次过量用药有关。
①、生理性缺氧,长期低氧造成体色、肝色变淡;
②、贫血,长时间营养不良及体内寄生虫寄生,循环系统障碍或出血病;
③、脂肪肝,饲料配方不当,过量使用激素,以及有害原料易引起脂肪肝,压片镜检可见大量油滴。
发白肝脏
3、易碎豆沙状肝脏是指手指轻轻按压即有碎裂情况。
主要是中毒,食物、药物或水中有害物质中毒,引起肝变性、坏死:
①、氨氮、亚硝酸盐过高,尤其后者;
②、内服抗生素过多,外用 性药(氯制剂对肝脏影响较大)过量,过长。
4、绿肝,是指眼观上肝脏呈现不同程度绿染的病理现象,往往是由于多种病因作用下,胆汁运输通道通畅性受阻,胆汁滞留并扩散到血液中,最终形成眼观绿染的病理现象。
一般由下列原因引起:
①、长时间饥饿,胆汁积累过多渗出;
②、肝胆综合症(肝胆综合症是以尾尖白、鳍条尖白、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
③、真菌感染。
常见的绿肝
5、脂肪肝,当鱼类肝组织中5%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即可认定该鱼肝脏为脂肪肝。鱼类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比例相关。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比例越高,脂肪肝的病变就越严重。鱼类脂肪肝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一般与脂肪摄入过量、脂肪代谢障碍或药物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全程使用饲料产品,尤其是正规饲料厂商生产的饲料产品,搭配合理的养殖管理,鱼类
显微镜下正常肝组织和病变肝组织对比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引起草鱼肝胆异常的原因主要有饲料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三大类:
营养因素:1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 2饲料中缺乏胆碱;3 饲料霉变、饲料脂质氧化
饲料霉变或脂质氧化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酸败的脂肪酸等。4 饲料非常规原料的使用,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环境因素:过度密集的养殖环境会引起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由此导致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药物因素:水产养殖中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状况,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或者是使用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这些都会造成草鱼的肝损伤。
不论是饲料因素、环境因素还是药物因素,草鱼肝胆综合症的主要诱因都是脂肪分解、代谢机能受阻,导致肝胆功能逐渐丧失。肝脏是鱼类最大的腺体,也是最主要的代谢器官,除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吸收外,还可把吸收的营养素合成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同时也担负着解毒、维生素贮藏、免疫等重要的作用。其一旦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就会导致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也极易爆发继发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草鱼的健康养殖发展。
防治措施:
可分为主动防治和被动防治两种:主动防治是以合理的养殖模式搭配、科学的投喂饲养管理结合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选择优质原料,避免使用已氧化的、易氧化的油脂和高油脂含量的原料。
被动防治一是在饲料中添加能够保肝利胆、促进饲料油脂供能、限制油脂在鱼类肝脏贮存等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补充维生素C,茵陈、大黄、连翘一系列中草药以及饲料级胆汁酸类产品都能有效调节肝脏作用机制,保护肝脏正常运行。还有是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鱼体刺激,避免中毒事件发生,导致肝脏超负荷运行,继而造成的肝脏病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