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砖厂厂长王立山祖传的烧砖手艺派上了大用场。利用...
过去用麦秸当柴火,后来麦秸没有了,砖厂就用上了煤炭 。
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距离北京146公里。这个普通的小镇和北京的故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去年12月,故宫养心殿启动大修,这次大修要尽可能保持原貌,使用与大修前尽可能相同的材料。正是出于这样的需要,出岸镇古建砖厂厂长王立山祖传的烧砖手艺派上了大用场。利用任丘当地的红黏土,他和老匠人纯手工烧制出了最接近故宫原貌的“青砖”。凭借着这门手艺,王立山已为故宫烧砖超过30年,提供近百万块砖,砖厂也被戏称为故宫的“御用砖厂”。
2012年,河北省将古建砖厂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缘起故宫大修让祖传手艺派上用场王立山家的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直到如今依然保持着过去手工烧砖的每一个流程和方法,这种老手艺对于故宫来说,恰恰是最需要的地方。
王立山的砖厂建于1986年3月,以生产仿古青砖为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则从北京传来的消息,让砖厂和故宫有了不解之缘。“一个在故宫搞建筑工作的邻居说,故宫需要一批老砖。”由于自家烧砖的老手艺一直在,王立山便立即烧制了一块重一百多斤的方砖,背着就去了北京。“那时候还是坐公交车上了北京到了故宫,工作人员就用锤子敲了敲砖,没坏,就这么定了下来。”王立山回忆,当年定下他们厂以后,故宫的专家来了好几个,考察他们砖厂的手艺,还给了建议要去哪里选土,并送到北京检测。
现在的王立山已不再亲自参与烧砖的过程,而他们厂的产品已经专供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古建筑修缮使用。技艺选料讲究手工慢活烧制“青砖”制作仿古砖的选土非常讲究,只用距离地面1米以上的红黏土,需放置三年以上,经过春夏秋冬季节的冻融,让土颗粒变成粉末,匠人方可开始取土使用。王立山砖厂后院存放的红黏土已经放在原地超过10年了,旧的土被取走使用,新土堆放在旧土后面。需要烧制的时候,工人从土堆取土,用水腌,让水和土充分融合,增强土壤的黏性,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4天,是否腌制好,由做坯子的工人来判断。腌制好土,只是做坯子的第一步。工人把腌制好的土放进机器,开始“打泥”。工人说,这是烧砖过程中惟一使用到机器的地方,过去全靠人工来打。打泥的目的也是让水分和土壤充分融合,黏性进一步增强。打好的泥可以用来做坯子。做坯子需要两个工人,一个负责挖土取量,一个负责模型的平整。不同的砖会取不同的量,一般来说,坯子的长宽会比成品多出两厘米左右,主要是考虑到其“风干以后会缩小”。坯子做好后开始风干,先平着再立着,最后垒在一起,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个半月左右。风干以后的坯子,才可以进入窑子烧制。
厂里有一个据说是清代末期传下来的窑,王立山修复后恢复使用,另外又新建了三个窑。“用火很考究,需要保证能够烧匀,火需要具有可控性。”王立山说。如果不能控制火势大小,烧出来的砖的颜色就不能控制。对于青砖来说,烧制并不是最后一步,还需要再用水腌。从窑的顶部慢慢渗透一些水到窑里,经过水的腌渍,“红砖”才会变成“青砖”。
8月中旬,砖终于烧制完成,最终运抵故宫。传承烧砖手艺还需要新人“接班”烧砖是一门技术活儿。即便知道了整个烧制过程,没有一定的经验,不了解其中的细节,一样没法烧出故宫需要的砖。现在砖厂里会腌土、打泥、做坯子、烧火的工人大多年龄偏大,最老的一位工人已经年过七十。
王立山的儿子王鹏飞前两年从部队退伍回到砖厂,担起了一部分生意。出生于1989年的他,成了目前砖厂最年轻的成员。“虽然大致都能了解怎么回事,但是具体起来还是不太清楚,比如烧火怎么看,学问就很多。”王鹏飞说,“现在年轻人没人愿意干这个。说实话,活累工资低,青黄不接。”考虑到砖厂的未来,王鹏飞也在试着和周围的年轻人接触,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可以加入自家的砖厂,“老人能做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王鹏飞担忧,老人的手艺无法得到传承,但大多数年轻人都拒绝了。
2012年,古建砖厂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虽然有了这层保护,但王立山觉得,技艺的传承还需要做很多工作。1.王立山砖厂后方存放的红黏土已经放在原地超过了10年2.技艺娴熟的工人必须一次性地将打好的泥倒入模子中,且不外溢3.在窑四周还有注水孔,砖烧制后还需要用水腌,这样“红砖”才会变成“青砖”4.工人正在对烧好的砖进行打磨找齐5.砖在烧制过程中摆放十分讲究,直接影响砖的好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