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趟火车,他们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

山东淄博是齐国故都,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很多写在历史书中的名字会不经意间出现在眼前。抬头向南观望,泰沂山脉如同一条青带,绵延千里。在这山脉中,齐长城仿佛是一条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与这条巨龙相伴的,除了大山深处的村庄,还有辛泰铁路以及一趟公益性“慢火车”。

辛泰铁路全长184公里,穿越泰沂山脉,将山东淄博与泰安连接在一起。泰沂山脉山高沟深林密,铁道线在两山间穿行,沿途经过65座桥梁,587座涵洞,22座隧道。隧道所处的区段山势蜿蜒、地势险要,除了养护隧道、线路、供电网、信号设备的铁路职工,很少有人步行到达。

每天,有30多趟货运列车和唯一一趟客运列车从辛泰铁路通过。

7053/7054次列车往返于山东淄博至泰安之间,单程运行时间为5小时,全程票价11.5元,最便宜的票价为1元。

“慢火车”是人们对这趟列车的俗称,自1974年开通至今,已经开行了47年。

从高空俯瞰,大山深处,“慢火车”伴着阳光、雨露、风雪前行,沿途经过几十座村庄,列车经过时,村民停下手中的农活,凝神静听火车通过的声音,那不仅是火车的声音,还是山外的声音、世界的声音。

最初,“慢火车”是村民出山、进城的唯一交通工具,列车编挂12节车厢,村民们背着鸭蛋、煎饼、地瓜等,到集市、城镇售卖,再购买生活日用品返回山里。列车因此多了一个名字——庄户列车。

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旅客数量锐减,列车车厢从12节缩减至8节,现在缩减至4节,成为名符其实的“慢火车”。

时光的脚步不断前进,“慢火车”的身影并没有远去,反而有了更新更好的变化:辛泰铁路实施了电气化改造,牵引机车由内燃机车更换为电力机车,2020年列车又升级为空调列车。济南至淄博的K8279/8280次快速列车与“慢火车”接续开行,济南的旅客可购买联程票,当天即可体验“乡情慢车”沿途的山野风光。

柏树村、西石村、齐山风景区、齐长城遗址等观光胜地分布在辛泰铁路沿线,“慢火车”像一条丝带将它们串在一起,优惠的票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旅客。

随旅客一同到来的是无限的商机,村民们开发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饭庄,将土鸡蛋、蔬菜、小米、散养的土鸡等摆在车站外面,“慢火车”来了,车站便成了市场。

“慢火车”单程停靠17个站,南博山、口头、北牟、西桐古站是经停的4座车站。南博山站是旅客的“打卡”胜地,美不胜收。上瓦泉村就在南博山站旁,过去村民们靠天吃饭,现在,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1.6万元。

口头、北牟、西桐古3个车站间群峰雄峙,山高谷深,是辛泰铁路的隧道密集区段。口头隧道全长1228米,是全线最长隧道。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铁路职工来到这里巡查线路、检查供电设备、更换道砟。

冬天,泰沂山脉覆盖在冰天雪地之中,举目四望,天地、大山、树木一片苍茫,铁路职工常常要踩着积雪,翻越山头,走进隧道,敲下从隧道顶部悬挂下来的冰柱。敲冰结束,走出隧道,眼前的道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

北牟至西桐古仅8公里,却分布着5座隧道,山势的险峻可见一斑。铁道线穿山而过,北牟站就建在大弯道的悬崖上。行车室内,车站工作人员在办理接发列车、排列信号。多年前,这个行车室就建在半山腰上。晚上,一灯如豆,诉说着大山深处的孤寂。北牟站是辛泰铁路24个小站中交通最不便利的,进来的山路蜿蜒曲折,一到下雨下雪便被封路。

西桐古站的站舍前,挺立着3棵法国梧桐树,是建站时铁路职工种下的。小站的年头有多长,树的年龄就有多长。清风里、烈日下、明月中,它们像士兵一样,并排站在一起,看着小站忙忙碌碌。

一直驻守在这里的除了村民,便是小站上的铁路职工。有人从20岁一直工作到退休。40年的时光,从青年到暮年,都在黄色的站舍里度过。40年,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守护火车的安全。

时光荏苒,济南局集团公司与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合作,相继开发“南博山美丽乡村踏青体验一日游”“临淄齐文化探秘一日游”等乘坐“慢火车”的旅游线路,启动了“绿皮火车博物馆”“7053火车邮局”“7053剧场”等建设项目,让“慢火车”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带动更多人走进大山,通过乡村旅游帮助沿线村民增收致富。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山东记者站(济南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郝炜华 江雨

编辑:苏凡

实习编辑:杨昱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