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呼唤机构投资者

导读

近期,袁宏伟博士在接受融资中国专访时,对当前国内股权投资市场的现状、政府引导基金、中国庞大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对比等方面做了独到的分析。

来源:融资中国  作者:吾人


融中传媒:thecapital

《融资中国》杂志官方微信,整合十年报道资源,用心传递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人与事

2015年,袁宏伟博士作为合伙人,正式加盟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现阶段主要负责松禾资本大基金项目的募集及管理。

袁宏伟女士硕士、博士均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导师为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刘鸿儒先生,曾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做过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袁宏伟博士的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学,并在信托、证券、投行、投资领域有超过20年的金融实践经验。

1998年,袁宏伟博士参与创立了华夏基金,这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国内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此后在公募基金行业工作超过10年;2012年加盟摩根大通集团,任职实物资产管理(亚洲)公司执行董事,投资业务覆盖中国、新加坡、印度、韩国、东南亚各国等亚洲区域,涉及环保、能源、交通、医疗、养老等领域。

近期,袁宏伟博士在接受融资中国专访时,对当前国内股权投资市场的现状、政府引导基金、中国庞大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对比等方面做了独到的分析。

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机构投资人欠缺现象较严重

问:你在美国做过一年的访问学者,也曾在摩根大通亚洲公司负责过股权投资。从国内外股权投资市场环境差别来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机构投资人欠缺现象比较严重。

在美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参与者主要都是机构投资人,他们持有长期资金、需要配置长期资产,很少重金对少数项目进行直接投资,而更注重资产的配置。

专业的、有过往业绩支撑的机构投资人,可以显著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回报。对自身不熟悉的市场,比如亚洲新兴市场,他们也会通过找专业的、专注的投资人来配置,而非自己直接投资。

反观国内,不仅个人投资者是股权投资的主要参与者,不少投资机构也会跟风追逐单一股权投资项目。热钱的追逐推高了股权投资价格,可能蕴含较大的风险。

问:机构投资者欠缺会带来什么危害?

答:最大的危害就是投资风险大。

对投资人来说,其实真正专业的、经过长期考验的创投机构是具备足够的风险管理能力的。从单个项目的投资回报来看,风险的确很高,特别是对于早期项目;但是如果变成一个项目池,风险就分散了。

虽然名称是“风险投资机构”,但风险永远是相对的。如果能够管理好、控制好,风险和回报还是对称的。

问:如何看中美之间创业投资的环境差异?

答:最大的差别是社会经济资源由谁掌握。

美国的经济资源不在政府手里,在财团和私人手里。而中国尽管改革开放了近40年,多数经济领域的资源,还是有超过一半在政府手里。如果按照金融资产计算,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国有资本追求的是“确定性”,国有资产的配置追求的是“稳定性”,不能犯错,首先要做到本金不能损失。但是,如果害怕在局部的损失,就很难取得在全局上的胜利。本质上,这样的资本是不适合拿来做风险投资的,也较难真正推动创业和创新,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现在政府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这两年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如火如荼,政府手中的资源已经开始撬动社会资源,发挥了引导作用。

当政策和市场形成有效联动时,能量是巨大的。那如何实现有效的市场联动,把政府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有效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政府引导基金、金融保险机构涉足创投 可多采用“母基金”方式

问: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保险巨头也加入了PE投资行列,你如何看?

答:传统的金融巨头进入PE投资有优有劣:优势在于庞大的资金池;劣势在于不熟悉、不专注,缺乏行业经验。这些传统金融巨头如果仗着“财大气粗”进入股权投资市场,看到好项目就带有盲目性地追捧,那将对股权投资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推高资产价格。

本质上,资产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价格。不良资产如果价格足够便宜,对投资者来说也是好的资产;优质资产如果价格太高,对投资者来说也会成为坏的资产。价格过高了,再好的项目也有风险,也会赔钱。

这些机构最好能通过设立母基金的方式进行股权投资。投资方式由微观的选具体投资项目变成中观的选投资机构,尤其不要直接投偏早期的中小项目。比如,选定一些重点关注的领域,将资金配置给专注投资该领域的,有投资业绩支撑的前3名创投机构,由专业的创投机构去选投资项目。

问:你如何看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呢?

答:相比较于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补贴来说,引导基金能够发挥的作用会大许多。补贴都补给了需要救济的人,而这些以政府补贴来生存的项目往往都不是什么好项目;真正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需要的是发展扩张的资本。

政府引导基金如果运作的好,不仅能够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创业者,而且能够有回报,用回报来实现可持续的、滚雪球式产业引导力量。

政府引导基金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干预、影响投资机构的决策。要把投资机构的利益和政府引导基金捆绑在一起,撬动更多的资金投入政府鼓励、支持的产业,同时还可以规避风险,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率。

问:松禾这两年和深圳市、区政府引导基金合作,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答:最大的感受在于深圳官员已经有比较强烈的市场化意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外地的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对我们的投资决策有限制,比如要投委会的席位,要参与投资决策等。而深圳政府会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的是知情权,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更多依靠我们这些专业投资机构的能力。

当然,在结构设计上,我们投资机构的利益和引导基金的利益是一致的,是荣辱与共的。因此,他也不担心我们会乱投。这也是深圳比其他地方产业转型更快、创新能力更强、企业更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中国的庞大市场有助于高新技术加速产业化

问:你在松禾目前主要负责哪一块儿的内容?

袁宏伟:我现在负责松禾30亿元大基金的募集和管理工作,这也是松禾201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支大基金有着丰富的项目源,比如松禾这两年投的不少早期项目如今都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还有就是我们积累了几个专业细分领域的优秀团队和合作伙伴。

在我们看好的、我们团队理解深刻的领域,国内国外的项目我们均会布局,不过主要看价格。

在我去年底加盟松禾之前,松禾基本上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募资工作,资金来源多是过去被投企业发展起来后反过来成为松禾的LP,给钱我们投资。今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更大力度、更系统的资金募集工作,把基金的募集、托管、结构化投资、并购和IPO退出以及被投企业的金融服务联动起来。欢迎各资管机构与我们合作。

问:为何会重点从国外挖掘一些团队呢?

答:松禾的定位是“立足深圳,放眼全球”。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经济结构也在整体转型。这给新技术、新材料提供了特别好,特别大的发展机会。

不可否认,很多技术创新还在国外。我们希望寻找能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能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新技术,把团队成建制地引入中国。我们希望国外的团队、特别是华人团队,能够抓住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带来的机会,将技术尽快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松禾可以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成长。

其实,松禾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之前有幸投资的光启、柔宇和光峰光电都是海外归国留学生的杰作,分别开启了中国的超材料、柔性显示以及激光电视等三个新兴产业。

问:为什么会重点关注新材料、新技术?

答: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中国经济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当前在许多关键领域我们都受制于人。我们花了许多钱从国外引进技术、进口材料,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无法自主可控,甚至用“被人掐着咽喉”来形容也不过分。

已故的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师昌绪院士生前估计,中国关键性材料的自给率只有14%。急需的材料找不到、能找到的做不出、做得出的做不好。在技术上更甚,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再到信息技术,每一次技术革命中国都处于跟跑的地位。

如果我们能够从买技术、买材料变成引进团队,实现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不但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实现自主可控。

本土创投对中国经济和产业理解更深刻

问:以你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当初从摩根大通出来肯定有不少选择,当时是否考虑过美元基金?

答:其实正是由于在美元基金投资中遇到的种种制约,我更倾向于中资。相比美元,好的投资项目更喜欢人民币投资。因为不管是投资审批的程序,还是国内市场并购,以及IPO,外资都会带来一些不便。

松禾作为本土的投资机构,毕竟不存在水土不服的地方,而且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产业的了解,会更深刻一些。这是最根本的差别。

问:二级市场不太景气,对你们募资带来什么影响?

答:我觉得现在是反而是机会。当二级市场不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时,资本一定会寻找出路,寻找投资回报更好,定价更低的资产。对有品牌的投资机构更是如此。

实际上,近段时间有不少机构主动找到我们,探讨合作的机会。数个商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也和我联络,讨论如何合作,既能够给他们带来更高的收益,又能够满足相关的监管要求。可见,投资需求并没有受二级市场不景气的影响而降低。

问:除了募资,在投资上你关注哪些领域?

答:我之前在摩根大通看的项目都是重资产的、与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比如在韩国有工业固废处理平台,在印度有收费公路、医院、风电、煤电,在中国涉足过交通、环保、节能、医疗等多个方面,我主要负责在中国的投资。

与印度仍然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不同,中国政府有着超强的投资能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上布局完了。因此,我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聚焦清洁能源,比如燃气、风电电站,太阳能电站、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同时我还涉足消费升级领域的项目,为庞大的中产人群消费提供的基础设施。

这两年沉下心来,我希望能够聚焦在我更感兴趣的领域:一是医疗产业,结合我接触到的信息,我预计医疗领域无论在技术上、产业化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十年内都会有比较大的突破;二是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领域,比如智能硬件、“互联网+”等,从党中央、国务院当前大力推进的供给侧改革也能看出,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将境外消费转变为境内消费。这里面有大量机会,就看我们如何把握。

问:不久前,松禾资本提出要“重构过去、再生未来”,应当如何解读?

袁宏伟:过去九年,松禾资本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分析了许多成功背后的偶然性因素和必然性因素,提炼我们的投资逻辑,总结我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这是我理解的“重构”。所谓“再生”,就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扩大必然性因素,加大成功的偶然性概率,让这种偶然性也能够变成必然性。

去年以来,我们在基金设置上、团队建设上都有一些改变,更加适应松禾资本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定位,也更加适应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

问:松禾资本考虑过上市么?

答:我们目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现阶段希望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现阶段上市,拿钱变的容易,会推动我们不由自主地做一些非理性的选择,有可能即使在市场泡沫的时候,也要被逼着把钱投出去。

问:松禾资本对投资人有要求么?

答:的确。我们希望找到的是伙伴型的投资人,我们彼此了解,能够同甘共苦,携手同行。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KYC政策(Know Your Client),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