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无非是中国版的《指环王》

这是山阴张侯的第449篇原创文章

文/山阴张侯

《指环王》要重映的消息,引起了很多影迷的关注。

我们今天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电影审美和文学想象的问题。

倘若要找一部中国版的《指环王》,则我认为,只能而且必须是《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1961年开始在明报连载,指环王小说则初版于1954年,大抵在一个时间段。

两者的故事情节、世界观结构也非常类似,都讲述了一个小农式的浪漫主义英雄故事。

《倚天》里的张三丰,对应的是托尔金笔下的甘道夫;

峨嵋派的容貌出众,和中土世界的精灵族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谓海沙派,不就是《指环王》里矮人族的翻版嘛。

而且,两者都讲述了一个寻宝的故事。无非一个在争夺宝刀,一个在争夺戒指。

这么看来,《倚天》几乎就是中国版的《指环王》,无非把《指环王》的故事嵌套进中国文化里。

在生性优柔寡断的张无忌率领下,中土世界的人们,怀揣着屠龙刀,和象征着邪恶的魔王索伦以及他的半兽人军团(蒙古鞑子)作战,最终,终于把蒙古人赶出了中原。

毫无违和感。

之所以说小农,是因为张无忌也好,霍比特人巴金斯也好,原本都是不太起眼的小人物。

在弱肉强食的武侠和魔幻世界里,他们本来都属于“连自己小命都照顾不好的人”。

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后,如果不是发生了奇遇,大概率是要over的;

巴金斯,这个矮小的霍比特人,在托尔金笔下的中土世界里,更是一个公认的弱小种族。

无论是《倚天》里的崆峒派、少林派、峨嵋派,还是托尔金笔下的精灵、矮人、半兽人,论传承、论规模、论资产,都比张无忌、巴金斯这种弱势主角强得多。

当然,指环王是非常伟大的电影,和宾虚、泰坦尼克号都是奥斯卡史上得奖最多的电影。

而且,指环王还伟大在它没有烂尾,三部曲基本上都保持了很高的水准。

由于情节限制以及那个年代的文学作风,两者虽然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算不上史诗。

或者说,金庸和托尔金都想构建一个庞大的史诗,但由于一些局限性,最终都陷入了流行文化的桎梏,成为电影和游戏的热门素材,在资本裹挟下一步步翻拍。

须知,伟大到堪称史诗的文学作品,是没法翻拍的。

当然,能成为流行文化的经典,也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丝毫不影响金庸和托尔金作为大作家的功底。

而且从影视化的方向来看,近年来的国产剧在着色、渲染、光影效果方面也越来越偏向于欧美剧的风格,大量的暗色调、人物白得不正常的皮肤、吸血鬼一样的妆容,等等吧,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上的趋同。

武侠和魔幻,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幻想文学的两种风格。

在金庸写《射雕三部曲》的年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还没有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影响,但金庸的小说已经采用大量现代文学的手法,比如不注重对细节的描画。

(这和中国古代文学是截然不同的,《西游记》里动不动就来一首长诗,描绘某个天兵天将穿什么衣服,带什么兵器,披什么铠甲,把细节做到了极致)

提到欧阳锋时,用“西域胡人”,包括《倚天》里的黄衫女,金庸先生也只用寥寥数笔去描述,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也很有利于作品的影视化。

所以,如果你只读小说,是分不清金庸笔下哪位女性角色更美,谁的美貌更胜一筹的。

只注重描绘男性的外貌,对女性外貌则选择性失明。传统的中国小说,皆是如此。

从《诗经》到《红楼梦》,传统的中国文学,是不擅长或有意回避对女性外貌的刻画的。

尤其在儒家文化下,是不提倡谈论女性外貌的。否则,岂不违背了君子不近女色的道理?

《孔雀东南飞》里,对刘兰芝的外貌刻画是“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问题是——仅仅看了这几句,你能想象出刘兰芝到底长什么样吗?

没有人能想象出来。

传统或旧式中国文学,对女性外貌的刻画,要么刻意回避,要么流于固定的模式,体现出一种审美的单一化、模式化。

金庸先生身上有不少旧式文人的特点,他小说里对女性外貌的描画,几乎都带着传统文学的烙印。

这就又是小农文化的特点了。传统的小农社会,农闲之余,人们喜欢瞎侃,躺在庄稼地里,幻想着皇上身边的妃子们有多美。

他们只知道这些妃子很美,具体怎么个美法,他们自然想象不出——于是,明眸皓齿、肤若凝脂自然成为模式化的审美想象。

对于谁都没有见过的事物,自然容易形成模式化的想象。

正如——人类,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幻想这种故事:一个弱智主角得到宝物,在一大帮子队友的加持下,历经险阻,终于战胜恶魔,并最终隐居山野。

凡是文学,大抵如此。

(全文完)


滑动手指,点个“在看”,感激不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