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40年:救赎与涅槃

《伤痕》文学40年:救赎与涅槃

1978年8月11日,“文革”刚结束,文学界还是万马齐喑的局面,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文汇报》以一个整版刊出,轰动全国,引发出批评反省“文革”的思潮,揭开了新时期文学的序幕,“伤痕文学”因此命名了一个文学时代。

1.1

开端

作为复旦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卢新华,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77级,春风得意的天之骄子。他还正在恋爱中,有着美丽贤淑的未婚妻黄丽华,对生活满怀憧憬与希望,使他对违反人性的悲惨事情充满本能的反抗与厌恶,也想予以揭发与痛斥,于是如“文革”后的一声春雷,短篇小说《伤痕》诞生了。

《伤痕》里的主人公王晓华,不是以卢新华当时的恋人黄丽华为原型的,但却能看到她的影子。据卢新华夫人黄丽华讲,她当时正在东北插队,也正是个上海知青,由此,知青的故事自然是他熟悉的,当时也是社会上的重大话题。卢新华本人也证实,他的母亲与岳母都姓王,他和未婚妻的名字最后一个字都是“华”,“晓”是黎明前的“拂晓”,杂取种种他的所爱,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就成了“王晓华”。也可以说卢新华是带着深深的爱来写《伤痕》的,是以爱恋人、爱母亲的心态,来爱这个国家,爱这些像王晓华一样的经受“文革”煎熬的同胞。因此,借着小说《伤痕》,卢新华开启的既是源自“伤痕”的救赎之旅,也是他对国家、对众生的爱之旅。关于《伤痕》的写作初衷与过程,卢新华自己说是在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直接承继了鲁迅等开创的五四新文学传统,他自己有详细的记述:

究竟写一篇什么样的小说才能表达出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呢?那些刚入学不久的日子里,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最终还是在一堂作品分析课上找到突破口。那天,是邓逸群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分析、讲解鲁迅先生的《祝福》。她说到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裳在评《祝福》时曾说过一句话:“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封建礼教吃祥林嫂。”这话立马触发了我对“文化大革命”的一个虽然还不很成熟,但却越来越坚定的认知:“文革”对中国社会最大的破坏,不在于(如我们的报章连篇累牍地表述的那样)让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而在于给每个人(无论是红五类、还是黑五类)身上、心上都戳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这也是卢新华本人极其看重并反复强调的:

我后来当然是因为受了鲁迅先生《祝福》一文的影响而写《伤痕》的……因为深恶痛绝当时文章的假、大、空,写作过程中,我曾努力要求自己直接师承30年代作家们真实朴质的文风,只写在我看来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

1.2

现实

从小说主题表达与叙事文风上卢新华的《伤痕》都是越过“文革”,直接传承的五四新文学传统,尤其是鲁迅的思想与文风。也就是说,五四文学传统被“文革”断裂了近30年的一个巨大鸿沟,被大学生卢新华的《伤痕》跨越过去了。

五四新文学运动,在1918年达到了高潮。《新青年》从1918年出版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迎来一场影响深远的白话文运动。

这个时间点距离今天刚好是100年整,距离1978年的改革开放,《伤痕》的发表则是60年,一个甲子的时间段。60年的迂回曲折,国人始终在“人”性之路上艰难探寻,挣扎徘徊不已。卢新华就在这个时间点上,把被扭曲异化的伤痕累累的“人”重新拉回到“人”本身中,成为“铁屋子”里觉醒了的人的时代呐喊……在万马齐喑却又冠冕堂皇的时代,卢新华是那个说出了“皇帝新衣”真相的小孩,是五四先辈发出“救救孩子”呼声后,新时期被导入歧途的孩子自己发出的“救救孩子”的时代呼声,被中断的五四新文学传统也借着卢新华重新回归,得以延续与发展……因此《伤痕》在承前继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

1.3

小结

“文革”的那道“伤痕”在人们的心上刻得太深太疼了,且还被政治“光环”浓墨重彩地包装笼罩着,疼痛还被强行压抑着,卢新华的这部小说,终于把这道伤痕暴露出来,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压抑已久的泪水终于得以痛快地哭一次,流一次……据说全国人民因《伤痕》流出的泪水足够汇成一条河……

更重要的是它引起的学界、思想界的批判反省“文革”的潮流。小说刚诞生时,复旦大学教授陆士清坚决支持:“即使警车开到我的楼下,我也要说《伤痕》是篇好小说。”浦知秋1978年专门写过文章《由〈伤痕〉引起的讨论》,主要讨论的是突破禁区禁令、人物真实性等问题,他认为“一篇小说能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本身就是好事”。此后,关于伤痕文学的研究成为了一个不断探索的重要学术命题,伤痕文学发表30年之际,程光炜教授在《“伤痕文学”的历史记忆》中说:“如果没有伤痕文学,新时期文学就将会是另一番历史面貌”。北京师范大学的甘浩,2010年发表的《从政治觉醒走向文学反思》一文中,甚至称其为“神迹”:“关于1980前后的中国文学,某些凝固的认识已经形成,其中一个'神迹’就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作为两个独立的文学现象,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姿态推进了这个时段文学和社会的进步。文学成为社会的拯救力量,是人们关于1980年代的美好想象”。可见,对伤痕文学的研究也成为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学界现象,2018年,复旦大学图书馆专门做了:新时期文学第一潮———“伤痕”手稿、图片、绘画、资料展。

新时期文学“伤痕”思潮过后,又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反思文学”“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等。但穿越这么多文学云烟,卢新华却是始终坚守五四文学传统,最忠实最坚定走在鲁迅开创的文学之路上的。

作者:王瑞华

来源:知网

声明:所有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许可不可擅自商用,本文仅供学习交流。

(0)

相关推荐

  • 吴福辉 | 以广告为中心的文学编年史写作断想

    近代文学研究 第268期 编者按:著名文学史家吴福辉先生于2021年1月15日病逝于加拿大,享年82岁.吴福辉先生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著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 阎开振:沈从文未入选当怪鲁迅吗

    作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总集",<中国新文学大系>(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出版图书公司1935-1936 年出版.)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其中,由鲁迅负责编 ...

  • 纪念鲁迅先生诞生140周年:符杰祥:“狂人”/“小传” ——鲁迅与“林译小说”的初遇,兼及《狂人日记...

                   作者简介 符杰祥,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鲁迅与中国现代作家手稿研究.中国革命与性别政治研究. 刊于& ...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quo ...

  • 姬学友 | 台静农剪影

    总第1243期 文字 | 姬学友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逸 事 在中国大陆,知道台静农这个名字的可能不多.但如果是有心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又比较关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可能会连带着知 ...

  • 从鲁迅到莫言:新文学传统中的乡土叙事

    来源:光明网 鲁迅小说和莫言小说这种既相关又相异的关系或可称作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中层叙事"在不同时代区间和文化层次上的不同呈现. (一) 鲁迅的小说创作始于1913年.止于1935 ...

  • 刘启涛|“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及其阐释问题

    鲁迅称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说法历来颇受关注,但是这话能否作为一个正式的文学史评价还存在诸多疑点.选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说这话,鲁迅有明显& ...

  • 20世纪中国文学在越南的翻译与传播

    20世纪中国文学在越南的翻译与传播  作者:[越南] 阮秋贤(Nguyen Thu Hien) 中国的当代中越文学关系研究近年来虽然有些起色,但是仍然缺少一个带有系统性.总体性的观察和了解.中国文学界 ...

  • 作家名片 | “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冯骥才:文学通往作家心灵最深处

    编者按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日益兴盛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启动" ...

  • 文学是自我救赎,坚守自我的媒介

    雷蒙德·卡佛曾经说过:"我想,文学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匮乏,还有生活中那些已经削弱我们并正在让我们气喘吁吁的东西.文学能够让我们明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并非易事." 陈平原老师讲到在 ...

  • 有个网友说,八十年代兴起的伤痕文学,描写...

    有个网友说,八十年代兴起的伤痕文学,描写的都是知青或者是教授.干部下放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的事.作者打着对时代反思的旗号,诉说自己遭受的种种落难,就像是虎落平原心有不甘,就像是仙女落难,可怜楚楚.他们从 ...

  • 你怎么看待伤痕文学?

    所谓伤痕文学是:把个人利益得失复杂扩大化虚构化,以自私自利为倾向中心大于国家利益的文学小说剧本,是历史虚无主义进一步毒化否定社会主义共和国或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迎合西方反华势力的口味而臭气相投的,得到 ...

  • 《一秒钟》定档:是“伤痕文学”还是情怀佳作

    <一秒钟>终于定档了. 张艺谋的这部新作成为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片,并于11月25日在厦门首映,11月27日全国上映. 影片由张译.刘浩存.范伟联袂主演.主要讲述了在物质极度匮乏的 ...

  • 我对伤痕文学的一些看法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女人,一直生活在农村.我文化水平底(只有小学毕业,考不上城里的中学,只好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知识有限.我看过几本描写城市知识青年,插队到农村,与农民同劳动.在农村的劳动中如何受苦 ...

  • 诺贝尔奖得主作品《远山淡影》——一部可当侦探小说读的伤痕文学

    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 --石黑一雄 2017年10月5日,当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一个日本人,却不是村上春树的时候,许多人 ...

  •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伤痕文学”这个流...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伤痕文学"这个流派. 很多阅读量不是很广泛的网友,对此流派的文学作品可能不太了解. 那么请阅读下面这一个"故事". 一个颇有名气的&qu ...

  • 昆德拉仍属“伤痕文学”

    韩少功说昆德拉比"伤痕文学"高,这太抬高了昆德拉.昆德拉其实也属"伤痕文学",他没经历多少苦难,虽曾流亡,但那只算点伤痕.他的小说没有深邃的思想也没复杂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