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瑜伽丨内观疗愈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刘勰《文心雕龙》
01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人心惶惶。
有一少年叫秦越人,性情豪迈,武功极高。
见不得穷人受欺负,日复一日打抱不平。
某日又在街头群殴,以一敌众,毫无惧色。
这一幕正好被行医路过的长桑君看见了,
他就跟少年说,
“你武功这么好,是因为知晓人身体要害。
出手如此迅捷,是因为感知力超越了常人。
你要是拿这些长处去学医,不愁成为一代名医。
可是你拿来打架,你不觉得可惜吗?”
少年听进去了,开始虔诚追随长桑君学医。
经数年艺成,深得医道精髓,史称“扁鹊”。
我在煤油灯下听闻六爷爷讲扁鹊传奇的时候,
小学三年级。
总感觉8岁的心里遛达了一些东西出来,
当时不晓得是什么。
再大一些,慢慢就明白了:
见一人打架而能洞见其长,且成就了他一生。
长桑君好眼力。日后学本事,得学这个。
又大一些,读到“医者,意也”,若有所悟:
耶!一切都是关系感知,一切都是瑜伽训练!
“鸟宿池边住,僧敲月下门”,
人的热爱里头,就藏着连接宇宙和生命的东西。
02
乡间常流传一句话,
“只有锅里煮米汤,哪有锅里煮文章?”
这句话,大约是人们饿坏了的集体记忆。
文章终于沦陷到像是小公鸡打鸣:
你叫,天也亮;你不叫,天也亮。
最遗憾是很多人还真相信了。
文章于是成了读书人托钵的装饰,
而非生命的临床。好吓人!
“文思内观,贵在虚静;五藏活络,澡雪精神。”
莫非吹牛逼?
然后还学人家写八股文,身体都写坏了。蠢。
一个人看银子眼睛就发亮,千万不要写文章。
很容易走火入魔。
读书人常笑东方不败为求绝学而挥刀自宫,
读书不就是读书人的《辟邪剑谱》吗?
至于“神与物游”,
登山则情满于山,思接千载。
观海则意溢于海,视通万里。
我之心魂肉身,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越发变得不科学了。
更不别说,
杨雄挖空心思写文,写完后梦见五脏都流了出来。
张衡构思《两京赋》,用了整整十年。
左思揣摩《三都赋》,用了十二年。
今天的人们,要是也这么干,
会不会也像医学博士案头放一本《黄帝内经》,
遭人耻笑?
貌似不读量子物理学,都不配做学问。谬!
文章不是青霉素。
文章是更猛的药。
“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
通天彻地,是为恩典匮乏之资粮。
身心合一,是为救赎内乱之神药。
03
人能识得好文,一定痛过。
人能写一手好文,必耐疼。
“文之妙用,天地并生”,确是实情。
少年时节,某回上火感冒,
夜读陶潜《桃花源记》,翌日精神抖擞。
好文章,提神。
背包里常带一本《指月录》,
必不至于坍塌在大块肉大碗酒里。
见过某公凭二尺短签,江湖沉浮,从心所欲,
眼目所及,不过“上善若水”四个字而已。
不要小看文字。
用情处,悟境深,意念起处,花开花落都见玄机。
曾有幸见识香港某公,
一生与文章为伍,年届70而不见老气,
下笔利索,一尘不染,读来舒筋活血,清心润肺。
比太极站桩还来得温润。
越是年长一些,越是对文字充满敬畏。
读写如呼吸,字里行间是众生。
庸医之方,毒害苍生。庸人之文,毒害尤厉。
古人为文,畏若针灸,一字一句诚惶诚恐。
乡间老一辈人亦有此风,
“话不能瞎讲,屁不能乱放。”此心诚恳。
师父曾言,习武求艺,最忌虚荣。
写文章也是,莫要期待掌声。
期许心越切,越容易阳气不足。
孔先生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大白话,人不龌龊,心里干净,一眼穿秋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颗钻戒没有,想得光明磊落,爱得坦坦荡荡。
嗜欲深,天机浅,人和文字昂扬不起来。
最心累是如神秀一般深夜墙上题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怎么看,都像海盗。文字成了作案工具。
04
相声有“捧、逗”之说,
那是“阴、阳”位列两嘴。
音声。画面。中医。文字……
凡入至境,皆为人天合作。
天之功,厚。人之功,寡。
下笔成文,心浮气躁,是中气不足,命不坚挺。
为文如修行,焦点不在道骨仙风,在方向笃定。
方向不在外面,在里面。
读书人,见文字如见福田。
古人夜读,一页书,可读到任督二脉通透,
可见读书不为博闻,是内“圣”之训练。
“圣”,不是牛逼,而是谦卑。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谓之“素王”。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谓之“素问”。
背两段,见人就传福音。写一半,出门即装深情。
不晓得该叫什么?
乡下善用锄头之人,
锄头与土地,如一呼一吸,无须用力。
抡圆了往死里整,必是“君有疾在骨髓”。
见过高妙的裁缝师傅用缝纫机,
谈笑风生,一脸温柔,不耽误手上活计。
古人表达深情,寡见狂吻。
朵云签上几句话,三万英尺那么深。
不像现代人,
见一面,抱一抱,可以将三生三世都忘记。
曾被问及如何提升记忆力?一笑。
就那点生机。记那么多干什么?累。
真记忆,悟得深,
目击道存,心心相印,千百年后历历在目。
烫戒疤,霸王硬上弓,跟修行关系不大。
顶尖的采药师,不是药锄锋利,是懂山河大地。
就像母亲爱孩子,一个眼神,春风十里。
上古时代,推崇真性情。何为真?
就是不去透支意志力,让天地滋养你。
若非得说窍诀?没有窍诀,是为窍诀。
05
据说维特根斯坦喜读侦探小说,
说那是思想的维他命和卡路里。
东土西方的大思想家,往往没空搔首弄姿。
挚爱一生的东西,恰是常识中的乐趣。
破破烂烂小灵机,人人都有。
最难是打嗝放屁还能一片冰心。
情绪不波动的人,写不出来细腻的东西。
薄情者吃中药,药量加倍。
物欲者遇奇事,占地三百亩猛修实验室。
不是半梦半醒的人,处理不来琐碎的世情。
最好的文章。像小孩子。自然天成,闪闪发光。
眼神璀璨,钻石难比。蹒跚学步,自成格局。
爱因斯坦一生致力从简单、日常、统一的原则,
去描述天地世界的自然规律。
动不动来一串斗转星移的梵文,肝心脾肺肾都不乐意。
一个少年想起姑娘,心里彩霞满天,
看什么都美如樱桃。纵罹患绝症,很快能好。
最怕是见青青河边草如见绿巨人,
就得提前嘱咐一些事情,
密码什么的,提前告知亲人。
不管多牛逼的学问,
到头来都在劝人珍惜眼前的生活。
一串石膏粉一样的盛世美颜就勾了魂魄,
可见一个人的胎盘到底有多轻。
蒲公英的飘,是冲扎根去的。
真生命的美,是向内心行的。
读写文章,其实是感念。
真与天地齐头并进,其实无须多言。
一如问候挚友,“好吗?”答曰:“嗯”!
某友习鼓,曾问章法。答曰:不必。
人去到旷野听听看,哪有什么章法?
不必一出山就将自己五花大绑起来。
随顺生命,留意自己的心动在哪里。
深情一击,就是永恒。
文字是瑜伽。文字的来去就是人的来去。
读写文章,就像自己给自己把脉。
静下来,不再对这个世界动手动脚。
纵有微恙,写写读读,心平气和就能疗愈复盘。
张岱说,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
过来人语。
曾见人滴酒不沾而至醉境,一见如故而成知己。
文字瑜伽,亦复如是。
零期待。不用力。深情亦是日常。
言所不追,笔固知止。参悟红尘,是对自己礼貌。
侠,未必语刀。道,未必说文。
看来这回话又多了。好吧。持续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