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尾巴老李、端午节传说,在潍坊的几个不同版本
传说,天上的龙若犯了天条,
玉帝就割下它的耳朵扔下地来,变成李子,
成年女子吃了龙耳变的李子,受了龙气,
就会诞下龙仔。
【关键词】秃尾巴老李 黑龙江 端午
【摘要】南方人过端午是因为纪年屈原,而山东地区过端午则是为了纪年“秃尾yǐ 巴老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在山东人中广为流传,河北文安县、天津、东北黑龙江等地均有传说。清朝袁枚的《子不语》记载秃尾巴老李的出生地是在山东省的文登县。另外在滕州、曲阜、聊城阳谷、泰安东平、沂源、临沂莒南、日照五莲、莒县、莱阳、即墨等地均有类似传说,仅山东潍坊一地,就有潍城五道庙、高密、诸城、昌邑、昌乐、坊子、安丘景芝雹庄等多个地方版本。
日照莒县的龙尾村
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南方人过端午是因为纪年屈原,而我们老家传说过端午是为了纪年“秃尾巴老李”。
在潍坊地区潍河沿岸的昌邑、高密、安丘、诸城等地,包括潍河的源头莒县都有“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这个发源于潍水两岸的传说很可能与山东地区的河神崇拜和祈雨习俗有关。
而有文史记载的故事,以袁枚的《子不语》流传最广。
[繁体]尾yǐ [繁体笔画]7 [五行]水
特指马尾(wěi)巴上的毛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经·履》
秃尾yǐ 巴,应该就是伤了尾部尾毛(类似鱼尾鳍部分)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文登版)
文登版一:袁枚的《子不语》记载:
“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浣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
传说,天上的龙犯了天条,玉帝就割下它的耳朵扔下地来,变成李子,成年女子吃了龙耳变的李子,受了龙气,就会生下了龙仔。
文登版二:清朝代代编纂的《文登县志》记载:
文登李姓妻郭氏(姓氏竟然不同),神奇怀孕,数年后分娩,竟是一条小龙,坠地即腾飞无影,每晨必飞回吮吸其母乳。
“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归。”
人皆说去了黑龙江,总管东北地区气候。后其母故,秃尾龙当夜乘风挟雨飞返,厚葬其母。
龙母坟至今还在文城南20公里处的柘阳山上。
康熙五十三年,李龙王显于文城西南15公里的一座“金”字形山上,此山遂改名为“回龙山”。
据说龙母生日为农历三月二日,所以,每年三月初二,回龙山要举行盛大山会,远近百姓蜂拥而至,规模之大之隆在胶东东部无以能比。
每年六月初八,文登人们要家家户户都蒸最大最好的饽饽,供奉“李龙爷”回乡。李龙爷虽掌管东北三省的气象,但年年六月初八正午时分还是要返回故里,一是答谢百姓,二是祭典母亲。
清朝以来,大批山东人闯关东,于是,山东老家的故事也伴随他们来到了东北。
其中,秃尾巴老李的故事与东北当地风土民情相结合,得以发展出新的情节和内容,像秃尾巴老李“大战黑龙江”与“回乡为母上坟”这两段演绎,就与山东人“闯关东”祈求神明保佑的心理需求有关。
所以,直到今天,在黑龙江上坐船,还有这样一个习俗,
就是行船前,
船主一定会问:“有没有山东人?”
不管有没有,都要说有,传说这样就能保证一帆风顺、平安渡江。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已经成为人们祈福平安的文化信仰。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潍坊版)
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城街道石沟河村西南角有一长10余米,宽4米,深约数米的狭长碧水,当地百姓俗称“龙潭”。龙潭被峭岩陡壁怀抱,潭底有诸多小泉,水清碧绿,细流涓涓,终年不息。据传,秃尾巴老李曾在此养过伤。在龙潭东端,现尚有清晰可辨的车辙和马蹄印迹,据传为当年秃尾巴老李义父驾车送他进潭养伤时所留。
关于龙潭,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潍县志稿》曾有记载:石沟河(今孝妇河)城南30里,旧有龙,周围百余丈,水深无底,人莫敢近,天降雨水必沸焉。
康熙年间,距潭数百步,忽别开洞口,潭之形势毕露,更甚者石径双行,自潭口而出,宛然大车之迹,观者称奇。近潭里许遍地有龙骨,大者首尾皆全,经风则碎……
潍坊昌乐、高密版:
据石沟河村里的老人说:秃尾巴老李本姓王,数百年前出生在昌乐县王袍院村。
其母怀胎三年,生下一小黑龙,迫于声威,弃之野外。小黑龙无人照管,饥饿难忍,只好每隔数日便偷偷到母亲身边吃奶充饥。每次都是使风而来,借雨而走,其母惊恐不已。
一天,一善作道场的老道路过此地,闻讯赶到小黑龙的家,对他母亲和大哥王袍嘱咐一番,扬长而去。
在一个雷雨交加、狂风大作的夜晚,王袍母子按道人旨意,手持菜刀避在门后。
当小黑龙刚进屋时,其母大喊一声“王袍斩龙”,王袍手起刀落,将小黑龙的尾巴剁下。小黑龙被大哥王袍剁去尾巴,鲜血淋漓,疼痛难忍,满屋乱滚,其母吓得浑身打颤,不知所措。待喊第二声时,竟颠三倒四喊成“龙斩王袍”。只听一个震耳欲聋的霹雳响过,王袍倒在了血泊中。
小黑龙看到自己斩了同胞兄长,闯了大祸,悔恨不已,一气之下出走避难养伤。
当走到高密县李家庄,小黑龙变成迷路的学生模样,被李姓老叟收养,即随义父改姓李。
日后,小黑龙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义父,老叟恐日久天长难免泄露消息,小黑龙再遭暗算,决定另找地方为其疗伤。
爷俩驾车外出向西一路寻找到了石沟河村,看到这峭岩陡壁怀抱的一汪碧水不错,就住了下来。
秃尾巴老李一边养伤,一边习武。
三年后,伤愈艺成,便在一个雷雨之夜叩别义父,跃出龙潭,腾云驾雾,奔往遥远的黑龙江占江为王去了。
潍坊昌邑双台版:
昌邑双台乡,这里李姓人最多。相传,有一户李姓人家,老婆生了一条黑蛇,父亲以为生了一个怪物,要拿刀剁了它,母亲执意不肯,就一直喂养着它。
黑蛇长地很快,几个月就长到了四五米长。
它吃奶的时候,总是把身子打在梁上,伸下头来喝奶,每次都把母亲吓地晕过去。
父亲非常生气,一次,趁黑龙专心吃奶的时候,
用菜刀偷袭,将它的尾巴剁去了一截。
秃尾巴老李负痛逃往黑龙江,并通过打败小白龙,成为黑龙江之主。
其间,它母亲去世了。
每年五月初,秃尾巴老李都回来给母亲上坟。
而每到这个时候,昌邑地区总是有一次降雨过程,
都是从东北方向风雨冰雹袭击双台乡。
据说,这时人们往往把菜刀扔到院里,冰雹就停止了。
那是因为菜刀是剁它尾巴的,黑龙会害怕。
关于秃尾巴老李,各地传说的主要不同之处
“秃尾巴老李”的家乡,各地传说不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就有即墨、莒县、文登、诸城四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1988年编辑的内印本就结集了123篇“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传说中的差异,比如父母的姓氏、出生地的环境、生日等
聊城地区还传说妹妹吃李生黑龙,哥哥斩龙尾的故事。
单从黑龙生日来看,潍河地区的昌邑、高密、诸城、安丘、昌乐的版本统一为五月初,后来当地人们把黑龙的生日与端午节五月初五进行了结合,并演化出端午祭黑龙、吃粽子的习俗。
文登地区、胶东其他地区认为黑龙的生日是六月初八,龙母生日是三月初二。
潍坊潍河两岸的传说较为集中,
潍河源头的莒县有龙尾村、龙母泉,
潍河入渤海的昌邑北部有龙池,
有头有尾的的故事传播,让我们相信这个传说很可能源于潍水两岸的河神崇拜和祈雨信仰。
鲁西南地区的传说与大运河和南四湖有关,这也体现了民间故事的地域风物特色,后面的故事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了山东人民淳朴、善良、正直、勇敢、团结、智慧的性格特质,有着浓厚的思乡情怀,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秃尾巴老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理想化的人物,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总之,山东人民相信,秃尾巴老李就是山东地区的“保护神”,保护我们家乡风调雨顺,平安幸福。文/金沐易经 转发请注明 微信ID:jinmufengshui
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你还有哪个版本,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