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论:越聪明的人越明白,这三种人千...
社会交换论:越聪明的人越明白,这三种人千万“不能帮”。在社会学以及社会心理学领域,存在一种理论范式,名为社会交换论。这种理论强调的是不同个体之间基于利益和吸引的一种交往行为,认为那些能够提供更大利益的人会更加吸引自己。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强调平等与互惠,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建立一种关系,之后进行一些资源上的交换,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然而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自己的帮助行为遭到对方的消极对待。
所以为了减少这种“狗咬吕洞宾”事件的频率,社会心理学家建议,当你想要对人施以援手时,尽量弄清楚事情的本原。
尽管我们平时强调“互帮互助”以及“与人为善”,但是有三种人,在帮助他们之前应该尽量小心。
第一类:自尊水平低
很多人十分自信,但是有的人却恰恰相反。所以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一点来猜测一个人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评价与自己的自信程度是成正比的。
根据这一点,社会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那些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强的人往往拥有更加高的生活幸福感,而更高的幸福感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是否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就拥有很高的自尊水平呢?答案是否定的。
高自尊水平的人不仅仅比较有自尊,他们也更能够很好地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
然而,对于那些自尊水平不是太高,身边喜欢其的人比较少的人而言,他们相对会更加的阴暗一些,并且情感上十分的敏感,会悄悄的注意身边的人对其发出的评价。
即便是当其处于一种比较不顺的境况之中时,你想要安慰对方,也要注意你的措辞,因为一不小心这种安慰就会被对方视作是一种嘲讽。
相应的,当你在比对方生活好,却好心关心对方时,很有可能被视为一种炫耀和“不怀好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好心的你就会十分难受。
所以当你身边存在这样的一类人,并且不得不与对方发生交流时,最好等到对方先开口,你掌握了对方的心情之后,再进行相应的交流,这样比较“万无一失”一些。
第二类:不懂得回报
就像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文学家莫言曾经在演讲当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家庭条件不佳的莫言家在一次过年时省吃俭用包了一顿饺子,此时正好有一个老乞丐来乞讨,好心施舍粮食的莫言一家却遭到了老乞丐的破口大骂:为何你们吃饺子,却让我一个老人吃地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喜爱。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
对于一个人无条件的帮助但是却得不到回报时,只会白白流失你的好心。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在一种帮助关系当中,长期处于被帮助状态的那个人相对而言是比较被动的,长期的被动会降低帮助人的价值,让对方习惯于被帮助,而不是心存感激,与你获得对等的位置。
即便帮助,也绝不要进行无偿的、没有节制的帮助,要让对方清楚,你的行为是在帮助他,要让对方懂得感恩。
第三类:不愿改变
很多人在生活当中会逐渐迷失,在安逸的生活当中渐渐失去初心,变得没有斗志,甚至连原本的一些好的品质也失去了。那么假如一个人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却还是不懂得去改变自己的话,那么这种人其实就完全没有必要去与之进行交往了。
当我们煞费苦心去帮助那些在生活上存在一些困难的人,对方却依然不做任何改变时,我们的努力其实也是徒劳的。
此时不光是对方,甚至连你的生活都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这种“扶不起的阿斗”干脆就放弃,没有必要耗费你的精力。
总而言之,尽管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但是我们在进行帮助之前也一定要清楚对方的情况以及事情的本质,否则只会让自己“吃力不讨好”,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