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血不利则为水”探讨 | 一例血虚水肿的中医治疗
摘要
01
历代医家相关理论思考
02
关于血虚水肿的病因病机再思考
关于瘀血所致水肿目前普遍认为是因为人体津血同源,血液运行障碍会影响水液代谢,水液代谢失常或泛溢肌肤,或蓄积人体而产生水肿。
考虑血虚可以导致脉道不充,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血瘀证,进而水液蓄积产生水肿。此外,单纯血虚证也可导致水肿。究其病机,五脏皆与气血有关,其中又以心肝脾与血液关系最为密切。
心主血脉,水谷精气奉心化赤而成血,又在心气的调控下在脉道中正常运行。肝主藏血,人卧血归于肝,充足的血液能够充养肝体、筋脉、爪甲。脾主统血,不但表现在脾气调控统筹血液使之不溢出脉外,也表现在脾将水谷精微转输他脏,成为生血之源。血液的生成、运行皆与五脏息息相关,五脏受损则血液生成运行皆受损,易导致血虚证,同理,血虚也会导致五脏失养,进而影响脏腑水液代谢功能,导致水液停留产生水肿,如肝血亏虚,肝体失濡,则肝之疏泄功能受损,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蓄积局部可产生水肿;脾脏失养,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泛溢可产生水肿。而脏腑功能失常,又进一步加重血虚。从现代医学思考,有学者提出血虚水肿可从低蛋白血症导致水肿解释,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03
结合一例病案探讨血虚水肿的治法
乔某,女,52岁。2020年8月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肿胀,睡眠不佳。患者自一周前双下肢开始水肿,并伴有胀痛,右侧重于左侧,去西医院检查,无肝肾异常,无甲状腺异常,医生开具呋塞米令其按说明书服用,但用药一周并无好转,遂求助于中医治疗。时双下肢按之没指,抬指难复,下肢胀痛,小便少,自述常为家庭琐事劳心,睡眠质量差,或难以入眠,舌淡白脉左手细弱,右手偏濡。
患者长期忧心,心肝之血暗耗,故难以入眠。营血亏虚,肝脾失养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异常,血不利则为水,水为阴邪,易侵袭下位,故下肢水肿。治法应以养血安神,利尿消肿为主。患者为求方便,要求服用中成药,基于此治法,笔者选用益母八珍丸(益母草、茯苓、白术、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党参、甘草)。
2020年8月14日二诊,自述服用中成药益母八珍丸后,下肢胀痛消失,睡眠大幅度改善,但是依旧可见水肿,且右下肢重于左下肢。近期因月事自行暂停服药,此次来诊自述想改服用汤剂加快疗效。刻下诊脉左细弱,右寸关偏濡数,右尺略弱,考虑益母八珍丸虽然养血之力有余,但利水之功偏弱,血虚水肿应标本兼治才能取得显著疗效。遂从伤寒论猪苓汤方义。
处方:丹参15 当归10 白芍10 生地10 丹皮10 竹叶10 茯苓10 猪苓10 泽泻10 白术10 阿胶10(烊化) 5副
处方:丹参15 白芍10 生地10 丹皮10 竹叶10 茯苓10 猪苓10 泽泻10 白术10 麻黄10 杏仁10
后电话随访,右下肢水肿已消。
04
讨论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失血家往往水肿,气肿”。该患者虽无直接失血的病因,但因家庭琐事常年情致失调,进而导致肝脾受损,肝主藏血,脾主运化水谷进而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二者失常,则血不得生、不得藏,阴血暗耗,心神失养,脏腑失濡,又肝主疏泄,脾主运化水湿,对全身水液运行调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脏受损,则水液不循常道,积蓄分肉之间,因水为阴邪,其性重浊驱下,易于侵袭下肢,故下肢水肿。此外,考虑血中有水,血虚则水无处依附,故泛溢四肢,血不利则为水,若长此以往,各种变症难以捉摸。故《素问·阴阳别论》言:“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及传为风消,及传为息贲…”
治疗应以养血为基础,兼利水、兼活血,若辨证确为血虚水肿,可选取猪苓汤或益母八珍丸作为底方,猪苓汤本为《伤寒论》治疗阴虚水热互结之证,有文献报道将其用于阴虚所致水肿,在此案例中经过化裁加重养血之力而用于治疗血虚水肿。若因长期血虚导致各脏腑功能失调,另加调养脏腑之治,如心血亏虚心神不宁可加归脾汤化裁补养心血安神宁心、肺脏失养肺失宣降加麻杏宣降肺气通调水道、血虚日久及肾,导致阴血俱虚,加四物汤滋阴养血等。
在此病例中,有两点需要改进。一是患者既有血虚,从血论治固然重要,但更应该从脾论治,脾为生化之源,健运脾胃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水谷精微生血,也在于通过对后天之本的良性调控,对患者的长期体质及预后产生良性作用。
其次,应注重对患者情致的调节,其调节不仅提现在应用一些梳理肝气或养肝阴柔肝体的药物,更应体现在医者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上,建立在医者对患者的以专业为基础,立足于生活视角的开解。
注:本文已收录为2020年上海中医药的传承于创新会议文章。文中处方为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所开,请勿对号入座。
谢越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