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和孩子说话,他才能听得进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天早晨,看了连岳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学生只有好好学习的唯一选项》。
这是连岳先生的孩子问答篇之一,是一位初二年级的孩子因为想加入学校篮球队却被班主任阻止,原因是他马上就要中考了,班主任认为这个孩子如果不是特长生,会因为加入篮球队后过多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从而影响中考的成绩。
毕竟现在中考的升学率并不高,如果考上不高中就只能去读职高,虽然职高也有上大学的通道,可并不如直接从高中考上大学更为有利。
这个孩子很迷茫,一方面他绝对不愿意在中考中失利,另一方面觉得篮球是自己的兴趣,如果能进入校队训练,能帮助自己在篮球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连岳先生给这位孩子从责任与担当的角度做了一番分析,建议这个孩子还是专心读书,这样在将来的人生中才有能力去过得很好。
我觉得连岳先生分析得很好,不过这些话估计这个孩子不见得听得进去,因为,这些话都是站在连岳先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而且他在文中非常肯定地强调了自己的判断:“成为校队的一员,代表学校比赛,是校园的明星,当然引人注目,即使按你的水平,进校队并非主力,只能坐板凳当替补,可照样也能引人注目,这就是你挖空心思进校队的心理动机。运动显得人特别帅气,魅力盖过那些成绩特别好的孩子。马上可以得到满足,让你念念不忘。”
连岳先生这篇文章下面回复的,都是受到社会经历磨炼的成年人,他们都认为连岳先生讲得非常对。作为中年人,我也觉得他讲得对,只是道理是对的,我却觉得孩子不一定能接受这样的讲道理方式。
曾经我的孩子对我说:“你说的那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不想听。”也还记得十年前,有一位才二十岁的年轻人对我说:“刘姐,你讲的道理都对,我也明白,但是我还是想按我自己的方式去尝试。”
这位年轻人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它时时提醒我:“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就算要劝戒别人,至少要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这样对方虽然不一定能立刻接受建议,但至少他会顺着别人给的建议思路去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
前几天,孩子在临睡之前对我说:“妈妈,等你们老了以后我会负责养你们的老。”我问他他应该怎么做时,他说:“只要我拥有高学历和强大的能力,就可以赚很多的钱,然后养你们就不成问题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很少去直接强调孩子要学会承担责任,反而会常常建议孩子:“你有这个想法非常不错,不过,考试在即,不如你先把考试这一关过了,然后再慢慢去实践你的想法会更好。毕竟考个好成绩,也会增加你的成就感,能增强你的信心。当然,如果考试失利也没关系,我一样爱你,你也可以重新寻找问题根源,从头再来。”
所以,孩子无论有什么想法,他都愿意和我说,因为我不对他讲大道理,反而给他一些从他角度来考虑的建议,这样他也能去实践自己的想法,也能保证学习的进度。
有一个女孩,在上学期成绩下滑非常严重,她的妈妈非常焦虑,认为这个孩子再这样下去就考不上高中,于是求助于我,希望我能帮帮这个孩子,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见到这个孩子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妈妈想的那么严重,孩子承认自己确实贪玩了,我给予了她理解,并且问她:“你考得不好,是不是自己也不开心?觉得很难过?”孩子委屈地点了点头:“是的,我知道贪玩让我成绩下降,可是妈妈越骂我我就越不想学。”
我对她说:“来,阿姨抱抱你,好吗?”孩子略有些害羞,可是也答应了我想拥抱她的要求。在我紧紧地抱过她之后,我们就开始聊了起来。
在聊天的过程中,她说她非常喜欢法医秦明的书,并且受法医秦明的影响,她将来也想成为一名法医。我对她说:“法医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是与各种血腥与尸体打交道,你不害怕吗?”孩子说:“为什么要害怕呢?心里有鬼的人才会害怕。”
我哈哈大笑起来:“那么我有一个想法,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理想,你想要尝试尝试吗?”孩子歪着头想了想说:“好,不过你要帮我保密,不要告诉我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会反对的。”
我答应了下来。
然后我就这样对她说:“法医是一个非常细致和严谨的工作,它要求你拥有缜密的思考及多角度的观察能力,你想一想,如果你将来要从事这份工作,你该怎样来训练你的能力呢?”
孩子想了想,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
我对她说:“嗯,好,我考你一个小方法,你就把你现在的学习,当在一个个实验对象,遇到的每一个知识点,你都把它当成破案的要求来对待。也就是说,你要思考这个问题有几种解题的思考,你也要观察周围的同学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当你通过把你遇到的每个知识点当成研究对象后,等你到了大学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后,你就会比同班的同学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那个时候,你只需要把实践对象从知识点转移到专业上,就行了。你想一想啊,别人是从大学才开始训练自己的能力,而你却从初二就开始了,你是不是就比别人拥有了更多的经验和能力?也能在同学们当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专业当中的佼佼者?”
孩子眼睛一亮:“哇,你这个想法真的非常好,我怎么没想到呢?好,我明天去补课的时候就按阿姨你的这种思路去尝试。”这话说完之后,她突然丧气地说:“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
我揉了揉她的头发说:“没关系啊,失败了就说明你的方法不对,失败就是用来检验你的行动是不是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进。你不要害怕失败,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尝试不去行动的话,那么你就永远不能达到目标,反而失败却能不断推进你靠近目标。”
孩子高兴地抱住我的胳膊说:“阿姨,不对,我不想叫你阿姨,我要叫你姐姐!”我笑了:“没问题,你想怎么叫我都可以。”
现在孩子已经初二年级下学期了,据她妈妈的反馈,这个孩子现在开始主动积极地学习了,而且提出了提前学习化学的要求,说是怕初三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跟不上学习,不如就提前学,提前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我和她妈妈感到一样的开心,同时我也对孩子的妈妈说:“你如果对孩子的成绩焦虑了,那么希望你能克制住,如果实在克制不住,你就和我聊聊,千万不能把这份焦虑传递给孩子。因为孩子现在还小,心理还很脆弱,你焦虑会影响她对自己的判断,也会影响她的学习节奏和进度。只有你不焦虑了,孩子才能变得更强大。”
所以,我们要劝孩子进学,不是用我们的主观意志和道理去对孩子讲,而是要用孩子能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从他的兴趣入手,帮孩子做分析,再提出建议请孩子一起思考,看看该怎么做才能对他有利。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理解孩子的感受,那么劝戒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再思考孩子的想要的利益提出建议,让他去尝试;并且告诉他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人生很长,有很多机会可以不断地修正;并且不用家长的焦虑去影响孩子的行动,那么孩子也就十分愿意听取建议了。
不要说忠言会逆耳,忠言其实不会逆耳,让人逆反的其实是表达方式。这一点,对于成年人一样,对孩子也是一样。
202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