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族谱里,就剩下只言片语
梅雨时节家家雨,在潮湿沉闷的六月,一个晴天便是上天的恩赐。于是在一个雨后初霁,阳光灿烂的午后,将书柜中已隐约有股子霉味的书搬出去晒太阳。一本像砖头似的书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封面上 “李氏六修族谱”六个字鲜明突出,寻一处坐下,便翻阅起来。
一生悲琐喜乐,放到族谱里,只不过只字片言概括。有人生年失考,有人卒年不详,族谱框出的格子里,缩进一个人一生最后的余影。
不识字的清风袭来,毫不费劲地就将一页页纤薄的纸张掀起,像是电影画面的快进镜头,一帧一帧无声息地将格子里的人与事翻篇。
“有女陈氏,嫁宏猷,温恭淑慎,伴夫苦读,温语抚慰,然积郁于心,后生子早夭,郁郁而终,终惜哉。”族谱里对这个女子的一生所述让我印象深刻,她应该是往昔时代里的典范之妻,然病故后,其夫续弦,她只留下族谱里这短短言语,不知还有多少人读。
族谱于我而言,翻阅起来总觉沉重。这是许多人的一生,寥寥几字,记得下生卒年岁、埋骨之所,记不下生平所愿、哀嗔喜乐。或许某一天,我的一生也如这族谱里的任何一个人一样,只余下短短几行字,嵌入这一方小格子,后辈的指尖拂过属于我的这方格子,想象着格子里的这个人的模样。
有人尚且知来处,也知归处。在一个战乱的年代,流离失所是常事,也有人被迫背井离乡,踏上战场,自此:“杳无音信,殁葬失考。”这便又是一个人的一生了。不知来处,未得归处,人们究其一生询问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每个人便得自己的因果吧。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可能在现在这个时代,对于宗族、血缘地缘等已经相较淡薄,对其嗤之以鼻,称其为封建糟粕的也不在少数。其实,家族作为纽带对人的牵引是看不见却深根蒂固的。修族谱,也让人了解自己的来处,对先辈怀以敬意。
什么是“根”?参天大树长成,人们见的是枝繁叶茂、翠叶红果,给予这葳蕤的便是深埋在地底下的根,盘根错节、不知深处。这便是树的“根”,它的生命之基。“祖祖辈辈葬在这里,才叫故乡。”云边的小卖部里王莺莺这样对她的孙儿说,云边镇,是她的家乡,是她一生居留的地方,也是她的根。有的人,一生流离,远离故乡,拼了命地想要回到故乡,便是他的根在此,这是一个人无论走出多远多久,也难以斩断的羁绊。
清明扫墓,春雨带寒,纷纷洒落,湿润了无拘束自由疯长的杂草,沾湿了前来祭拜的人的裤脚。一碗清酒,一捧魂花,几根蜡烛与燃香化作一缕轻烟随风向着天空散去,告诉天上的人你的后辈正在祭拜。谁都终将成为天上的人,从祭拜者到被祭拜的对象,这是千百年来的轮回,牵引着轮回的便是“根”。
族谱承载的,也是根。它看不见,有时候甚至感知不到,但它是深深嵌入骨血里的,是千千万万传承下来的,它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