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切糕
六十多年前,西安门北黄城根这条街,是市中心百姓居住密集的地方。这条街和马市大街相交的丁字路口靠南一点儿,有一个固定的卖切糕的摊位。这是一辆独轮车,车上架一块约莫一米五长、一米宽的大案板,案板上有个大蒸锅,上面坐着一个砂锅,砂锅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圆形小洞。小贩把盛着蒸熟切糕的热气腾腾的砂锅端下来,倒扣在案板上,手疾眼快地把砂锅一揭,厚厚的一块金黄色的切糕就露出来了。这时小贩用蘸了凉水的大长刀,从中间一刀切下去,一分为二,把两块糕摞起来,用一大块白色的、用冷水浸透了的蒸锅布,盖在切糕上,双手用力往下按,直到按成一个有十厘米厚的大圆饼,揭开蒸锅布,只见一层枣,一层黄米面,又一层枣,一层黄米面的切糕就成形了。
制作切糕的黄米面是黏小米(又叫糜子)磨成的面做的。中间加的馅大都是用清水泡透、去核的红枣,也可以加些红小豆。用黄米面蒸制的叫切糕,用江米面做的叫年糕,这是两种不同口味的东西。年糕当时最有名的,是西四牌楼路东的“年糕张”。
卖切糕的小贩把出锅的切糕整饬利落以后,把湿湿的布盖在上面,只露出前面的一小部分,深红色的枣和金黄色的糕,中间再加上一粒粒的红小豆,这几种搭配在一起,光看看颜色就勾人食欲。有人来买时,小贩用长长的刀,切下菱形的一块、上面带着几颗码放均匀的枣,只见他快速地在擦得锃光瓦亮的铜盆里蘸一下白糖,用竹签子一插,交给顾客,可以边走边吃,就像吃冰棍一样。小贩边卖边大声吆喝:“热乎呔、切糕哎!来一块哎……”
卖切糕的大都是回民,所以在独轮车的前头有个铜牌,上写“清真”二字。也有的在车的侧面垂挂一块蓝布,上面绣着这俩字。老北京人都认这“清真”,为什么呢?因为回民小吃是最有名的,一是卫生干净,二是货真价实。就像现在牛街的清真小吃店铺,永远是人头攒动一样,排队买艾窝窝、驴打滚、碗豆黄、年糕的人流不断,那是多少代人留下的传统。真是“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啊!
老北京人家里的孩子都多,主妇要带孩子洗衣做饭,是忙得不可开交。往往给买块物美廉价的切糕,既可给孩子挡饿当零食,又能使孩子消停一会儿。所以卖切糕的在胡同里挺受欢迎,每天能卖出好几锅,再加上他们车上都带着黄米面大红枣,让街坊邻居们看着现做现卖,刚出锅的切糕新鲜热乎,诚实经营童叟无欺,这卖切糕的生意能不火吗?
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很少见到卖切糕的,买到的大多是年糕了,可能糜子是高寒低产作物吧。我现在还常常想起那挂着清真字样的独轮车和那刚出锅、热腾腾、黄红相间的美食。(何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