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2021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疫情催化数字化进程
受疫情影响,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大大加快了中国百货企业的转型步伐,各环节数字化进程明显提速,百货企业积极拥抱社交电商和直播带货,并利用各类平台搭建私域流量。
疫情后社零总额反弹明显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个非正常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商品零售35.2万亿元,同比下降2.3%。
疫情初期,除超市等民生业态外,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纷纷停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随着疫情好转,企业复工复市,销售逐渐恢复,各级政府也纷纷推出促销费政策,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本年首次正增长,全年累计跌幅进一步收窄至-3.9%。
线上分流加剧
近年来,再伴随着网络零售的飞速发展,百货大楼的歇业成为全国趋势,北京、天津、沈阳、南京、无锡、西安等地纷纷出现了老牌百货大楼的倒闭,可以说近几年实体百货店受到巨大打击,进入发展低迷期。2019年中国百货店门店总数为4148个,同比下降30.2%。
从2015年至2021,6年时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从10.7%上升到24.9%,占比增加1倍多,零售额增加2倍。另外,2020年之前一般是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因疫情原因,提高了4个百分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自2013年起,已连续八年为全球最大。
从结构看,某些品类的线上份额远高于24.9%这一平均比例。例如家电品类,线上占比已超过一半。纺织服装、家化家清与食品饮料也有较高的线上渗透率,一般认为线上占比会超过平均值的24.9%,这些也是线下零售企业的重点品类。特别是吃类商品,6年来增幅大都在30%以上。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造成目前大型超市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
文娱占比增加提升消费品质
在国内社会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放缓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食品类的消费占比在减少,而品质升级类的消费在提高。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恩格尔系数,中国恩格尔系数20多年来变化比较明显,每一个百分点的变化,对应的都是上万亿的消费,对消费品类的影响是巨大的。
春节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珠宝首饰、服装、通讯器材、家电数码比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107.1%、39.0%和29.9%,部分电商平台健身器材销售同比增长49%。
在文娱方面,近年来改造或新建的百货店普遍增加了文娱互动项目,除了引进餐饮项目,还有的引入儿童娱乐、电子数码、影城、书店、KTV、室内篮球馆等,在节假日期间,这些项目普遍吸引大量客流。
数字化进程明显加速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大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无论是开展线上业务的企业,还是企业投入的资源,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销售规模,都明显提速。其中尤以百货应用较为突出的直播带货和超市普遍上线的到家服务最为突出,同时结合私域流量和社群营销,在消费者无法到店或不愿到店的情况下,这些手段为保持企业销售、满足消费者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疫情之后,线下零售的在线化持续深化。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利丰研究中心2020年共同发起的调查显示,近9成的企业已经开展线上业务,其中94%的企业通过小程序/公号商城开展线上业务,75%的企业开展了线上直播,开展团购和到家业务的分别有32%和31%。超过六成的企业表示线上的销售额与同期相比增加了,同时还有75%的企业表示,会加快线上业务。
商场线上营销已经普及,其中累计用户量在50万人以下的企业占比76%;累计用户量在50 -100万人的企业占比9%;累计用户量在100-200万人的企业占比8%;累计用户量在200-500万人企业占比6%。
另一方面,线上的销售额也明显提升。66%的受访企业表示,与去年同期比,线上销售额增加了。
在一项关于企业使用了哪些服务商的系统和技术的调查中,提供线上营销及线上商城的服务商,出现了明显的集中化趋势。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院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