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会议精神,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规定动作接得住、自选动作有创新”要求,围绕“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立足当前、提高站位、率先谋划、先行先试,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全过程,确保以数字化改革牵引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打造一批数字环保标志性成果,为衢州绿色高质量发展护航。
数字化改革是数字浙江建设的新阶段,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拓展和升级,是浙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市生态环境局深刻认识数字化改革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号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高度重视,高位谋划,将推动数字化改革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一是组建专班全力推进。建立衢州市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专班(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及工作机制,全面梳理分解核心业务和重点任务,形成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任务清单。制定完善《衢州市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标致性系统攻坚实施方案》,将“五个一”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处室、具体人员。二是强化督办抓好落实。由局机关党委牵头对该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工作绩效考评,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并与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相挂钩,纳入年终考核。建立项目周例会制度,明确每周一下午召开工作例会,会议主要是对上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下步工作进行细化安排,确保项目按进度计划实施。三是全面融合促成合力。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夜学活动,专题学习《数字治理新应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新提升》汇报材料,深刻领会数字化改革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系统掌握我市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个综合应用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谋划建设情况,为深入推进我市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夯实基础。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按照整体智治、协同共治的理念,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重点打造了全景决策、环境眼(电子围栏)、环境码、环境链等典型应用,构建了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分析研判、协同处置全闭环生态环境数字治理体系,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迭代升级。一是突出特色亮点,形成一体化重点建设任务清单。注重突出系统的实用性、亮点、特色,并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可维护性、可复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帮助下,多次组织信息化专家,局业务处室等工作人员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反复提炼重点,突出服务企业、治水、治气、执法、监管、环保督察等核心模块的实际应用和互操作性,形成 “五个一”(即一图分析研判、一网智能监控、一码监管服务、一单协同治理、一钉集成办公,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智治、协同共治)重点建设任务清单。
二是盘活数据资产,构建规范化生态环境数据资产库。依托生态环境数字化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感知网建设。截止2020年底,已建成85座地表水质自动站、124座空气自动监测站,6座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站,实现了水气自动站乡镇全覆盖。建成438套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含高清视频)、46座集镇污水处理站在线(含高清视频)、539套危废(医废)转移全过程监管高清视频、60套扬尘监测、15套机动遥感监测和1套激光雷达监测,构建了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 “天网”感知体系,生态环境数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为下步决策分析提供强大支撑。同时,搭建了智能化纵横贯通的数据融合通道,结合颗粒度更细、时效性更高的市级数据资源,构建衢州生态环境数据仓,并在省厅大数据仓支持下实现涉衢环境数据回流。截至目前,已完成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等十余个部门18类专题数据218个数据项的高效融合;归集覆盖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许可、河长、扬尘等60多类内外部业务数据7000余万条;依托数据仓共享平台对外提供数据共享服务342个。三是注重业务融合,打造标准化协同工作平台。以实现生态环境全生命周期管控为目标,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执法处置、评价与辅助决策全业务支撑系统,立体化、实时化反映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实现污染精准溯源和靶向治理提供支撑。同时,坚持闭环思维、流程再造和机制创新,紧扣重点工作主线,全面梳理环保督察、水气站电子围栏、秸秆焚烧等环保重点工作流程,优化形成15类业务协同表单,全方位串联各类多业务跨部门协同场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和全面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高效执行链。
积极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要求,坚持“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深入打造示范性、标志性项目,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平迭代升级,在可看、可用、可管、可交互上下功夫,争取为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提供更多衢州经验。
一是深挖场景应用,强化数字赋能。围绕生态环境治理的难点和痛点,进一步深化应用场景建设,重点推进电子围栏试点建设,落实防人为干扰闭环管理,挖掘和拓展电子围栏在垃圾倾倒、秸杆焚烧、工地扬尘、施工等领域的监管应用。
二是加强数据归集,深化数据治理。依托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强化各类生态环境数据的归集,丰富环境数据资源;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持继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环境数据质量。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确保发挥实效。建立应用管理机制,落实数据动态更新、开放共享和应用管理责任,全面保障应用系统运行,确保系统发挥实效。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平台稳定运行。
供稿 | 局信息中心
编辑 | 刘易
审核 |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