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琴||雁门关上悠悠情
对雁门关的了解,最初就是戏曲舞台上演的杨家满门忠烈可歌可泣的所有故事,《杨六郎招亲》《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诸如杨业悲愤碰死在李陵碑下,连歇后语潘仁美的脚里勾外连也痛斥着奸臣等等,从小听的看的这些戏文故事多了,也就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自然分了个门儿清。听说附近不远的代县,为了后人祭拜杨家义士还专门建了一个“杨家祠堂”。本人也姓杨,最近这几年,许多人翻宗谱找归宿,都在查询自己的出处,我也有时候好奇自己是否为这杨氏仅存的后裔?但经过仔细盘查我老辈人后,得出结论是:我老家人是从山西五寨杨家山搬迁至邻县神池八角的,而人家那一门忠烈的祖籍却一说太原、一说保德,由此看来就毫无瓜葛了。
虽然跟忠烈们没有了瓜葛,但是这五百年前是一家肯定是真的,总归不是外姓人,那就对雁门关的依恋和敬仰之情丝毫不减,终于有想揭开这座古老雄关前世今生的欲望,在2014年的国庆长假里,和老公带上闺女开上车,上了一次雁门关,我们是从代县见了一个朋友后直接出发爬得雁门关,四十里山坡峰回路转,蜿蜒曲折,差不多有十八个拐弯,一路上不住地慨叹这古来军事要塞的地形险要,想当初那关山飞渡朔气传金的悲壮,旌旗烈烈狼烟滚滚的雄宏,和那寒光闪闪的刀光剑影,历史留给后人的,唯有就是杨家将的故事在这个边关要塞流传了千年!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有着“天下第一关”的美誉。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三千多年前,这座古关隘与其相连的墙体,曾是一个古老王国渴望永远强盛的寄托。这正如雁门关无法阻挡强劲的北风一样,同样也无法阻挡任何一个王朝必然的坠落。而修筑过这段古关城的赵肃侯连同他强盛的赵国,也早已在历史的风沙中湮没。当人类进化到有贪欲和争斗出现的时候,这座壁垒大山上,第一次出现了防御北部匈奴的城墙,奋发图强的赵武灵王即位后,推行了胡服骑射政策,后又在城墙后面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广武古城,逐渐建立起云中、雁门、代郡,命名将李牧率军镇守雁门关,李牧率领精锐的骑兵部队,大破匈奴10万铁骑,吓得匈奴十多年不敢南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从雁门关出塞北收复了河套地区。
铁打的雁门,流水的王朝。唐朝不修长城,却在雁门关一带修筑了一道险峻的关口,这道关口之高,连大雁都飞不过去,因此而得名“雁门关”。
到了北宋时期雁门关是宋辽两国的疆域分界线,一度时期,雁门关成了抵御外敌的屏障,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甚至关乎着大宋朝的安危。纵观整个北宋历史,雁门关上始终飘荡着浓浓的狼烟。一个雁门关见证了血雨腥风的古代军事史,所以说“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当我们把车停好,从明月楼广场开始步行爬上这西风猎猎作响的古关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赫然挺拔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雁门关”,大字的下面历史名人壁,这是一副冗长的浮雕墙,浮雕是按年代的先后顺序将一张张熟悉的脸孔呈现给后人,有战国时期镇守雁门关的大将,有汉代的开国皇帝,有胡汉和亲的王昭君,更有守关的忠义烈士,所有人物都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站在这里,没有人不会联想起过去的峥嵘岁月,那些戎马一生征战沙场的忠勇之士,出生入死为国捐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强大稳定的国,哪有安定和谐的家?就是王昭君一介女流,掩泪舍下故土的亲人,一番风雨三千里,去到万里无人烟的匈奴地,不也是凭一己之力,在为两国担当和平使者吗?当年一定是从这里出塞时,也曾凭风远眺,感慨万分!
名人壁对面的关桥两侧是24位杨家将人物塑像,均为四五米高的花岗岩石雕,这些人物雕像更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家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西侧是11位杨家男将,东侧是13位杨家女将,这些受后人敬仰崇拜的雕像,无一不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久远历史,没有这些热血男儿的报国豪情,何来黎明社稷的安宁?可悲的是,男儿前方浴血沙场,而后方的昏君佞臣却在里勾外联设计谋害那一门忠烈,酝酿着一个个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忠肝义胆勇武传魂,让多少男儿的报国热情冰冷成霜,杨延嗣搬兵遇奸贼遭设计陷害而未果,老令公万念俱灰撞死李陵碑!今天的我们仿佛还可以听到早已隐入历史深处的隆隆战鼓和阵阵厮杀声……
迎着这忠勇可嘉的杨家儿男的炯炯目光,拾级而上,继续爬上这崇山峻岭,踏着历经风霜的城砖,抚摸着斑驳的墙体,曲折的古道、高耸的旗杆,仿佛在传唱着一曲带着浓郁山西风味的古老戏曲,古朴悠长又不乏雄宏有力,让人无不为之怦然心动。心里还在想着城墙上曾经发生过的风云际会,不觉已经到了“边贸街”,当年的市井繁华历历再现,关内关外商贾云集,人头攒动,南方的丝绸,北方的皮货,吃穿用度都在这里汇聚云集,街道两旁店肆林立,小贩吆喝此起彼伏。此时,薄暮的夕阳余晖淡淡地泼洒在黛青色的瓦片和楼阁的飞檐之上,给眼前这一片苍茫的景色增添了几分朦胧和诗意。
现在,这里主要展示具有雁门关地区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和纪念品,同时也再现了当年边关贸易的盛况,依然是一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情街。街的尽头还有一座牌坊,牌坊正中的额坊是“通南江”三个字,在过去可不是通过雁门关就可以四通八达到大江南北吗?而如今,雁门关脚下的二广高速—-雁门隧道工程更是联通了华北西北华南地区的大动脉。
“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古来多少名山大川,就会聚集文人骚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雁门关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文化、边关文化,同时还集聚了许多文化名人,在雁门关留下了千古名篇。李白、卢照邻,司马光、范仲淹,元好问,顾炎武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雁门关登临吟咏,这些诗词形象的描述了山西的远古而厚重的历史。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共同构建起晋北山西的古老长城风情线,今天的雄关早已不是那个只能挑起大漠冷月的边关了,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使命,是了解我国伟大建筑万里长城的重要章节部分,繁荣市场经济,带动一方旅游事业,为明天的山西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残阳下的雁门古隘,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耄耋老者,注视着这一方净土,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多少忠骨长眠于此,如今的雁门关,老戏新唱,成为和平的代言人。她收起了曾经的金戈铁马,张开热情的臂膀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览者,等待着更多的游客去畅想未来,去联通山西各地的大美旅游资源,形成内陆山西最美风景线,从而构建而强大我们的中国梦!
2021年正月十二
作者简介
杨秀琴,笔名青杨,出生在山西省的七零后,从小酷爱文学,从2005年开始发表,至此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各种杂志报刊和文学社。作品多为现代诗歌与散文,孜孜不倦十几载。作品发表于当地文学杂志《神池文苑》《神池报》巜神池文学优秀作品选刊》《五台山》《忻州日报旅游周刊》《忻州晚报》等。散文诗歌发表于网络平台《秀容聊斋》《秀容诗社》《忻诗群》《华语诗典藏》《中国远山文学社》《腾飞文苑》《流云雅苑》《文史艺苑》等。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