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红色地名】商宏志:悲壮的太平洞斗争与北邙山血案

投稿邮箱

一乘凤驾上高寒,百尺遗台缥缈间。
千古潭龙怀旧德,应时风雨护灵坛。
明代黄梅名士吴宗吉写的《凤台仙迹》这首诗,写的是黄梅县城北邙山古时的景象。
北邙山,地处黄梅县城区人民大道与五祖大道交汇处,县烈士陵园与县人民医院一带。山顶平正如玉枕,其上有凤台观,是晋代著名道士罗致福的修道之所。传说有一次罗致福丹炼成时,有一老人对他说:“我是海中龙王,想用你炼的仙丹来治病”。罗致福将仙丹给了他,老人服用后,病果然好了。后来罗致福在凤台观北面的水池洗脚,突然成仙飞升而去。过去北邙山还留有飞升台、洗足池等遗迹。
谁能想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却上演了黄梅史上最惨烈悲壮的一幕。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把北邙山作为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戴头长自落,市有虎如麻”。1931年上半年黄梅苏区丧失前后,敌人在这里杀人如麻,几乎两三天就要杀一次人,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制造了一起又一起触目惊心的大血案,这里成了无数革命先烈的殉难地。为了纪念死难烈士,1954年4月,县人民政府选择在这里修建了烈士陵园,园中建有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亭和烈士烈士纪念馆。纪念亭的地下室,原存放有200多名烈士的骨灰,现已移葬到红十五军诞生地的革命英烈园。
黄梅是革命老根据地,大革命时期号称党员三千、群众十万,有“小莫斯科”之誉。大革命失败以后,黄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转变斗争方略,采取更加有效的对敌斗争形式,沉重打击反动势力。1929年5月,成立中共黄梅中心县委,领导黄梅、广济、蕲春、罗田4县的土地革命,并在党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理论指导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果断组建起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力量,建立起县乡苏维埃政权。
1930年10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在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成立。红十五军北上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蕲、黄、广苏区的围攻。夏斗寅十三师万耀煌旅向广济苏区进逼,英山潘善斋旅向蕲春苏区进逼,敌十四师向黄梅苏区进逼。敌人前后调集的正规军共十三团之众,另有黄梅、广济、蕲春、浠水、太湖、宿松等县反动团防配合。蕲春、广济苏区赤卫队超过多次英勇反击以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我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不得不转移到黄梅考田山、垅坪山一带活动。接着敌人从各方面进逼黄梅苏区。党领导苏区群众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三个多月的英勇斗争。黄梅中心县委认为“不能消极等待红十五军,要靠自己的力量坚持下去”。1930年11月28日,中心县委以红十五军留下的一个连为骨干,集中蕲黄广三县地方武装,在大河镇栗子园村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三师第九团”,团长张克勤,政委余壮飞,团辖三个营。全团只有五百多条枪,还有两千多干部和群众,武器极其匮乏。红九团成立后,几乎天天打仗,在蕲春桐梓河、黄梅停前驿、宿松二郎河等地进行过多次战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1931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增加了兵力,对蕲黄广地区进一步“清剿”。红九团活动地盘越来越小,几次突围寻找红十五军和鄂东特委均未成功。黄梅四山的革命群众组织起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阴谋,四处张贴标语,标语上写着“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青山在,到处有红军”。4月4日,由中心县委委员、黄梅县委书记李镜人主持,在黄梅望江山扯旗尖召开了黄广苏区党小组长以上干部400多人会议。为了保存力量,决定化整为零,分散隐蔽,一部分向西北突围,一部分转移去赣北和皖南,一部分留下来坚持山洞斗争。同志们表示:“留得人在就有革命在,两三年后我们还要回黄梅把革命搞起来”。红九团分散回各县行动,余壮飞领导几十人转移到赣北浮梁县,与先期到达那里的黄梅同志会合,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黄梅县望江山干部会议后,黄梅县留下来的革命军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利用黄梅“四山”洞多的条件,坚持山洞斗争,等待红军大部队回来。一时,垅坪山的太平洞、石山洞、城墙洞等,小溪山的兵洞、城洞、玉带洞等,考田山的岳昌洞、将军洞、花岭岗洞等,黄梅“四山”的50多个大大小小的山洞,都有革命军民在坚守,其中以太平洞的斗争最为英勇悲壮。
太平洞是垅坪山口普安寨下面的一个大山洞,洞深百余米,可藏千人。1931年4月5日,中心县委委员、黄梅县委书记李镜人、县苏维埃政府党团书记李芳(梅开五)、赤卫军纵队指挥员张静和负伤留在黄梅的红军营长袁金山等率领500多名红九团和赤卫军官兵,还有苏区干部、红军家属、地方党团组织领导人共500多人进入太平洞,仅有六条长枪和二十多条土枪,强药极为缺乏。进洞不久,红军营长袁金山向县委建议,这么多人孤守一洞,围困时间长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于斗争不利,应从红军和赤卫队中,分出一部分到洪楼城墙洞和江河石山洞坚守,这样互为犄角,将来突围时,便于相互掩护。中心县委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即转移出200多人。
不久,敌军第十一师六十四团团长陈金武便得到洞内藏有红军及共产党地方干部的情报,立即指挥其第一营,加上清乡团共1000人,将太平洞团团围住。陈金武到福主庙后,先用机枪对太平洞和周围作长时间的扫射,然后把周围的树木砍光,把太平洞附近的红花寨、洪旗杆、洪细房等村庄里的房屋烧毁,把附近的百姓全部赶走,在洞口周围筑木栅栏、扎铁丝网、搭防哨棚,将洞口封得严严实实,多次向洞里发起进攻,由于洞口狭小弯曲,枪炮无济于事。
陈金武见火力硬攻不行,便改变攻洞方法。他们在洞口处堆稻草,撒上硫黄和椒辣粉,点火后,用十几乘扇柜,将刺鼻的浓烟向洞内猛灌。洞内军民则用湿布捂住嘴鼻,伏在地面,以减轻浓烟的伤害。
国民党军队看到烟熏也无效,又生一计,从附近村庄运来几千担大粪往洞里灌,企图以粪水呛死军民。由于洞内乱石重迭,弯曲起伏,粪水流到洞内,除掉了粪渣,留下散发臭气的水,再用衣服过滤,还可作为饮用水。敌人见烟熏不成,粪灌无效,发出狼嚎般的吼叫:“不出来,放地雷炸死你们!”他们向洞内投放了一个重达25磅的地雷,一声巨响,炸碎了洞口的几块巨石,但洞是弯曲的,地雷只在洞口爆炸,伤不到藏在洞里头的军民。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坚持山洞斗争最大的困难是粮食、水源一天天减少。最初每人每天可吃一餐饱饭,后来每人每天只能吃一碗饭,只有守洞口的战士们可以多吃一点。由于天久不雨,饮用水也不够用了,连敌人灌进来的粪水也不多了,已经有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儿童在饥渴中死去。这时,一些人对长期坚持洞内斗争产生疑虑,要求冲出去拼个死活。县委领导们的心情十分沉重,也在考虑选择时机突围出洞。敌团长陈金武见攻洞个把月了,未见成效,也焦急万分,于是改换手法,利用骗术。   一天,负责守洞的赤卫军纵队指挥员张静收到敌军用竹竿吊进洞内的一封信,说什么“保卫人道,可以让老百姓出洞”。对于敌人的来信,领导们立即进行了研究,并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多数人都认识到这是敌人的骗局,不同意出洞。县委李芳经过认真考虑说出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洞内已快粮尽水绝,死守洞内也不是办法,与其在洞内死守,不如冒险突围一次,掩护群众出洞,也许能争得一条生路。他的话说服了大家,最后决定分两次突围出洞,第一次以群众为主。向敌人提出了条件,要他们解除重围,拆除木栅,退兵十里,否则死守也不出洞。同样用竹竿把信送了出去。第二天敌军回信,同意次日撤兵。于是洞内开始了第一批突围的准备工作,由张静带领100多群众先行出洞。第三天中午,敌军果然吹了撤退号,洞口周围木栅也拆除,成群的敌军向后撤退。第一批人员在张静的指挥下开始突围,他先叫两个小孩走在前面,如发现有敌兵立即回洞。两个小孩出洞后发现无敌兵,挥手叫后面的人跟上。当人们冲到洞口不远的山坡上,张静发现敌军设了埋伏,大喊:“赶快分散,冲出去!”喊声未落,密集的枪声响起,敌人开始了疯狂的扫射,结果第一批突围的人死的死,捉的捉,冲出去的很少。洞内的同志知道中了敌人的奸计,深刻总结血的教训,决定继续坚守洞内,伺机突围。时间又过去10来天,已经守洞40多天了,洞内逐渐粮尽水绝,每天有成批的人倒下,再不突围,就会全部饿死渴死在洞内。经县委领导慎重研究,并经军民一致讨论通过,决定冒死突围,与敌人决一死战。在5月中旬一个漆黑的夜晚,将近200人的队伍鱼贯从3个洞口分头冲出,出洞不远,就遭到四周敌军强大火力的扫射,200人被打死100多人,漫山遍野都是革命军民的尸体。
5月上旬,正是太平洞革命斗争最危急的时候,敌人加剧了反革命大屠杀。5月7日上午,敌人将突围中被捕的83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押解到北邙山砍头杀害,制造了一次血流成河的“北邙山血案”。
这次血案的前几天,以反动县长桂鹏九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经过了一番密谋策划和准备工作。他们如临大敌,调动了县保团的3个中队,还调来县城周围几个镇的反动团防共400多兵力来进行这场大屠杀。他们还狠毒地决定屠杀时一律用刀砍头,叫嚣要“杀一个血流遍地,吓倒那些造反的穷鬼”。
大屠杀这天,时值农历“立夏”闷热多雨的季节。这天早晨,天空乌云密布,县城内外杀气腾腾。一大早国民党县保安团倾巢而出, 一个中队在县城各个街道各个路口设立岗哨,一个中队带着各镇团防在刑场周围布防。反动县长桂鹏九带着保安团和警卫到现场坐镇指挥。早饭后,保安团一个中队士兵和侩子手们押解戴着脚镣手铐或被绳索五花大绑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从监狱出发向北邙山走来。县城的许多商家都关门闭户,不忍看这横暴凶残的一幕。
在这批被押解的志士中,有共产党员、东区赤卫队大队长王宗秀,有红九团连长刘松林,还有红十五军留守处炊事员洪第九、北区苏维埃委员柳元富、乡妇女协会主席许维新、村党支部书记杨旺生等等。行刑时,烈士们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革命成功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雄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震撼北邙山!83具不屈的身躯倒在北邙山,83注鲜红的热血洒满了北邙山。也许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残激怒了苍天,霎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瓢泼大雨下了一个多小时,烈士们的鲜血混合着雨水,汇成一道红色急流,居高临下冲向城里,血染北街,淌进了县河。真正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悲壮情景,天地为之惊叹,日月顿时无光,这一天,在黄梅革命斗争史中留下了最悲壮的一页!
10多天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将太平洞和其他山洞突围被俘的100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分成四五批押到北邙山杀害,每次杀20多人。在这些死难烈士中,从太平洞突围出来的有60多人,其中有东区赤卫纵队指挥员张静、东区妇协会主席张先枝、东区妇协委员刘寿珍、东区苏维埃审判委员张寿朋、村苏维埃主席项象胜;还有北区妇协会委员程步营、北区苏维埃交通员柳一火、村苏维埃主席吕正盛、赤卫大队长程国正等。敌人对这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绝大部分是刀杀,也有少数是枪决的,枪决的要亲属去花钱“开后门”。北区苏维埃交通员柳一火是枪决的,因为他的一个弟弟在县城做裁缝,手艺很高,“活动”了国民党县保安团一个头头,交了两块银洋的“子弹费”,才允许枪决的。
据不完全统计,仅1931年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北邙山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多达280余人。
90年岁月弹指而过,北邙山上的刀光血影早已散去,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足以告慰先辈,山河已无恙,一切如你所愿。
忠魂不朽,浩气长存!
作者:商宏志,号风草堂主,1973年2月生,湖北黄梅人,供职于县民政局。热爱书法、写作和摄影。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会员,黄冈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黄梅县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黄梅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对地方文史有深入研究,曾负责黄梅“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申报和红十五军军史馆的布置工作,并参与了《黄梅县地名志》《古县黄梅》《大美黄梅》《黄梅县老区革命故事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史》《黄梅县姓氏志》的编辑、校对工作。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推荐链接:

(0)

相关推荐

  • 听书/和谷朗读方言版《照金往事》第14章 渭北苏区

    (点 击 收 听 音 频) 第十四章 渭 北 苏 区 三原武字区被敌人占领后,习仲勋和渭北特委书记李杰夫一起,带领武字区游击队第二支队紧急转移到心字区. 很快,心字区也遭到敌人的"清剿&qu ...

  • 巴蜀之地 | 李力:访川陕苏区英安县苏维埃旧址

      [巴蜀之地] 专栏主编:夏祥林  梦梅若兮  杨霞 图.文:李力 版式设计:玉丽 一九三二年底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至一九三五年四月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了22个县苏维埃,面积二 ...

  • 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毅和项英怎样领导留守苏区的红军继续奋斗?

    作者:老赵(琴心三叠) 群英竞秀话古今,史海纵横勾浮沉.身在草泽天涯路,仗剑狂歌写琴心.欢迎大家来到老赵历史杂货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八万余人开始长征,"西进&quo ...

  • 六十八期:红色足迹在南海

    作者简介:许健葵,男,出生于1966年8月,松滋市南海镇三垸村人,中共党员,大专.1983年10月参加工作,在磨盘洲电站当电工.1984年9月招聘为国家干部,参加工作一直在南海工作.1984年9月至2 ...

  • 【黄梅记忆】商宏志:钱周德孝行天下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第之义也,民之行也".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精选了历代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下侍奉双亲.孝行天下的故事, ...

  • 【黄梅记忆】商宏志:“一宿庵”前说义行

    戊戌朔,持续高温,午后骄阳似火,我们一行四人冒着酷暑,第一次来到一宿庵. 到过孔垄无数次,如果不是随行的青年作家曹锦军引荐,我居然不知道它就在孔垄镇西厢大道的北侧,距离西厢社区很近.眼前的一宿庵,并没 ...

  • 商宏志:与名将岳飞有关的黄梅地名文化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黄梅地处鄂东,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雄踞吴头楚尾,素有江北要冲之称,"九省通衢"."鄂东门户"之誉,千百年来铁马金戈 ...

  • 商宏志:贤臣良吏“蒋黄梅”

    投稿邮箱 治谱鼍江卓卓传,吏才争说使君贤.料量闽海来千里,管领澎湖已十年.为政不虚呼父母,爱民何啻若曾元.首如蓬葆心如发,多少嗷鸿赖保全. 这是嘉庆十六年进士.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周凯(1779- ...

  • 商宏志:写在《砚庐墨痕》出版之际——怀念黄梅书坛前辈岳士杰先生

    投稿邮箱 7月16日上午10时许,我刚从外面处理公务回到办公室,便接到了县一中岳进老师打来的电话.此前,他在微信中给我留了言:"宏志近好!现时在单位吗?如在,我送书给你." 由于当 ...

  • 【人文黄梅】商宏志:“清廉第一”汪可受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清代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文章<汪可受>,记述了黄梅明代进士.官员汪可受能记三生的故事: 湖广黄梅县汪可受,能记三生.一世 ...

  • 【人文黄梅】商宏志:一腔冰雪“来萧山”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来萧山",是黄梅人民对一代名宦.明代万历年间黄梅知县来三聘的尊称. 来三聘(1540-1612),字任卿,号熙庵.明嘉靖庚子年(154 ...

  • 商宏志:黄梅三十六镇今何在?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什村杨穴太白原,张林刘塘走停前.独山杨树黄连苦,山南茶儿县市煎.项桥小溪流濯港,白湖段塘进考田.垅坪元角路途远,蔡山卓壁上沿天.东山新开黄花景,清江唐穴孔垄 ...

  • 商宏志:馥郁黄梅香千年

    黄梅时节黄梅雨,黄梅风过黄梅肥.梅雨梅风晴一喜,郎自晒书侬晒衣. --清·梅雨田<黄梅竹枝词> "称蔡以产,称梅以材."黄梅自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由新蔡县改称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