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行走三十八年的思政课
湖北省黄冈红安县,黄麻起义的发生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著名的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走出了223位将军。1983年,武汉科技大学在红安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不间断地宣传教育,将“红安精神”融入学校育人理念。38年来,武科大接受红安精神教育的学生超过十万人。
一届届接力,让红安精神立起来
1983年,学校当时的校团委书记杨杰首次到红安参观学习, 被当地浓厚的红色氛围吸引。而朴诚勇毅、一心向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与武科大“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相契合。这让他萌发了将“红安精神”引入校园,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的想法。
学习返校后,杨杰向学校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学校后来又多次前往红安实地考察。最后,在校党委的集体决策下,学校与红安正式签订协议,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红安建立教育基地的高校。
1984年5月,组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教师上百人,前往红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始了大规模学习的历程。
红安之行最初的进行却并不顺利。1985年,组织学生与青年教师前往红安的第二年,就遇上了大洪水。“当时路上积水很深,卡车开不进去,年轻的党员率先下水,给大家打头阵鼓气,一路蹚水到了红安。”杨杰感慨,“年轻人还是要能吃苦,要有'基层意识’,要培养优秀的党的接班人,就要从年轻就开始抓,要从最开始的'入党积极分子’开始抓。
年复一年,“红安行”成为武科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必修课。
曾有人提出过质疑:“每年都来红安,每年都是这几个项目,久了就没意思了。”对此,杨杰表示,“每一届的老师有新入职的,每一届的学生都是新的,只有一届届接力,红安精神才能立得起来。”之后,全校上下形成共识,用红安精神在师生中树立理想信仰的丰碑。
2020年因为疫情,红安之行受阻 ,但“红安精神”的革命教育仍未停止。5月开展了线上教育,9月开学后,学校又邀请红安老干部到学校做专题报告,将传统革命教育再一次传承了下来。
38年来,历任校领导,六届学工处长,每年五月,组织“红安行”已经成为“特殊的思政课”。 在一届届的接力中, “红安行”坚持了下来,成为每年红五月的重要活动。
一代代践行,让红安精神传下去
瞻仰烈士陵园、纪念馆、列宁小学、长胜街等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聆听红色报告,穿红军服,走红军路,学校通过沉浸式体验教育,让学生重回红色时代,追忆峥嵘岁月,立体化感知老一辈革命战士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敢闯敢做的赤子情怀,续写奋斗征程。
今年五月,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红安。前一天的大风大雨让山路湿滑难行,给“重走红军路”增加了格外的体验。
通往红安鸡公寨山腰上的红军洞的泥泞路,坑坑洼洼的,崎岖不平。学校学工处副处长卢绍伟在路边捡来一块块大石头为大家铺路,自己的鞋早已沾满泥巴。学生们看到后互相搀扶,看到有同学带的行李多主动接过来帮忙分担,遇到难走的路也互相提醒。
这一幕给随行的学生干部谭垚启发。“重走红军路上山,一路都是很陡的岩石,像这样互相记挂和帮助行动起来会容易些。学生们亲身体验后,有些精神会慢慢内化到认知里。”谭垚将自己的见闻分享在了朋友圈。
学生们回来后,将这些从红安这片沃土中汲取到的丰富的精神养料,撒在了武科大校园的每一处 。学校也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思想特点,积极拓展“红安精神"宣传教育新阵地。
在校园里开展“红安精神”大型图片展览与专题报告会,通过丰富珍贵的图片史料,回顾红安军民并肩作战、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开展“五月的花海”唱红歌活动,组织“沁湖诗会”展示“红安精神”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伟大历程,让学生了解红安,了解“红安精神”。根据网络的广泛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学生党建工作,通过新闻网、官方微博和红色专题网站,学生个体朋友圈,将“红安精神"印在学生脑 。
红安精神成为师生信仰丰碑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时代焕了新颜,一批批从红安回来的学生与教师的初心未曾改变。
成立红色军旅社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白衣天使服务队、绿联社、搜搜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敬老院,为军运会、马拉松赛事输送青年志愿者,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吃苦耐劳的红安精神,将“红安精神传得更远,以星星之火燎燃更广的平原”。
“红安精神"育人成效显著,大批的学生在“红安精神”的洗礼下,步步成长为优秀党员、优秀干部。三十八年来,接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就的更是数不胜数。
第一批红安考察的青年教师杨杰,后来担任学校党委副书记;1997年组织红安行的孙国胜,现任学校的党委副书记;2006年红安行的组织者汪达,现任湖北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2007年红安行的组织者钟会兵,现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首批赴红安的青年教师董宏伟,后来任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第二批赴红安接受教育的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生黄楚平,现任湖北省政协主席……
现任学校团委书记潘丽莎2000年考入学校,先后多次参与“红安行”,毕业后留校,在“红安精神”的熏陶下,从学院辅导员步步成为学校团委书记,带领校团委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2016年,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被授予“十佳高校团委”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88岁的红安县退休老干部胡耿作了无数场关于红安革命传统的报告,对武科大学生,他讲得最多。“社会在变化,每代人的观念在变,但是学校的信念教育没有变,学生干部们的初心没有变。”胡耿说。
“留在基层、奉献基层、扎根基层”成为了武科大的优良传统。学生毕业后留校、赴西藏、赴新疆、去大西北……从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汲取的革命历史和“红安精神”,在学生心中已建立起一座共产主义信念的丰碑,将建党百年的初心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周滢滢 吴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