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面具赏析

丹族象牙面具   谢燕申 非洲艺术博物馆藏

丹人主要生活在科特迪瓦和利比里亚之间的边界地带,周边邻居有威人、克兰人和格雷波人等。丹人村庄由一个首领和一个长老议事会管理。此外,还有男性成立的秘密社团,用以强化社会行为规则,并对年轻人进行启蒙教育。

面具作为丹人丛林精灵的化身,依据不同的造型,被整合到统治政治和宗教生活的等级体系中,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戴面具的人在村子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任何人不尊重面具都是对社会和宗教犯下的严重罪行。这件面具为象牙雕琢而成,眼部覆以红色织物,脸部周围穿插、拴绑、粘合有六根小的象牙,下部垂有数条贝壳链饰,末端系有铜质铃铛,与威人的面具有所类似。这件面具在装饰上虽然充满力量与神圣,但是在面部表情上却并不令人畏惧,反而给人一种自然温和的印象。由于丹人有数十种不同类型的面具及其变体,一旦脱离了它们的表演环境,就很难确定面具的功能。但这件面具在材质和装饰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表明它更可能是代表一个村庄的面具,应用于协调处理各种社会冲突,或者可能与防火有关。当然,也不排除雕刻家在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再创作,这种情况在中外博物馆的收藏中也并非新奇。

格雷波族抽象面具 谢燕申藏

格雷波人居住在科特迪瓦和利比里亚边境的森林地带,属于克鲁(Krou)语系的几个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没有任何与波罗(Poro)会社有关的结构,而是服从于一个被称为波迪奥(Bodio)的首领。

格雷波人制作三四种基本类型的面具,可能部分受到丹族等邻近民族的影响,在风格上差异较大。其中既有偏于自然主义风格的双角女性面具,也有抽象化的板状凸眼面具,还有就是介于二者风格之间的一种面具。在这里出现的两件面具,在造型上各具特色,但我们还难以判定其准确的用途,在更大程度上可能是作为丛林精灵及力量的化身,用于在战争中恐吓敌人,出现在战士的葬礼上或者解决宗族之间的仪式冲突等方面。

抽象风格的格雷波面具,最突出的特征是管状的眼睛。其实这种眼睛并不通透,佩戴者还需要通过面具鼻子周围的孔洞看清外面的世界。为什么要在面具上表现这么多对奇特的眼睛?也许最终还是为了强调眼睛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能够穿透事物表面而直抵未知的精神领域。是一种将无形的意念转化为有形的具体形式,从而更加强化了视觉的洞察力和面具的艺术表现力。人们普遍认为这类面具影响了毕加索著名立体主义雕塑《吉他》的创作。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外来基督教的传播和本地的反圣像崇拜,这类格雷波面具大多被销毁,残存的一些也不再具有仪式功能,而成为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伊多玛族面具 谢燕申捐赠国家博物馆收藏

伊多玛人生活在贝努埃河和尼日尔河的交汇处,他们以农业为主,种植山药、小米和高粱等农作物。祖先在伊多玛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死者的复活是他们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多玛面具的典型特征是特定形状的疤痕、张开的嘴和顺滑的发型。但这件面具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头顶及头部两侧有三个佩戴貌似西式礼帽的人面形象,五官造型并没有过多的细节刻划,而趋于几何形体的概括简洁。主体面具在轮廓和细节造型上相对要更加平衡、完美和精致。一条呈波浪状的优美曲线将头发和面部区分开来。头发上并列分布三个类似饰物或者发髻的环形凸起,一只如鸟喙一样的形象从中向下探出。面部前额宽阔饱满,眉毛阴刻手法娴熟而具有粗细变化,从凹陷的眼眶中凸出的两只眼睛倍显深邃。眼睛和嘴下部装饰有划痕图案,包括太阳穴上那一排非常明显的的民族标识。伊多玛面具有多种形式和风格,其中有来自邻近伊博族的互相影响。

伊多玛人的宗教注重对世系祖先的尊敬, 会广泛地为逝去的先人举办葬礼,而他们的面具也大多与葬礼和社会控制有关。这件面具或许也是作为祖先或者祖先精神的显现,象征着他们进入了活人的世界而发挥各种正义的能量。而在葬礼仪式中的面具表演,也体现了伊多玛人对其先人及其历史的追忆,是巩固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喀麦隆玳瑁面具         谢燕申藏

这件特殊面具是用玳瑁的壳作面部,其他五官是用黄铜铸造而成,然后用某种材料与玳瑁粘合在一起。头顶站立的两只象被认为是喀麦隆皇家动物,代表权力和影响力,也暗示着象的力量和破坏力。两只象体型相当,但鼻子一伸一卷,反映了雕刻家在对称平衡的构图法则中追求细节的变化。面颊的两条鳄鱼张开大嘴,可能代表着强大的对外实力。贝壳是喀麦隆面具中常见的装饰,是财富的象征。

就艺术上而言,弯曲而灵动的眉毛,薄眼睑的半弧形眼睛,类似于太阳光芒般的瞳孔,骨节突出的鼻子,裂开的大嘴,以及雕琢精细的胡须,形象的塑造非常简洁概括而富有生命力,具有线条的节奏美感,加之以昂贵的材料和特殊的动物装饰,传达出的是一副充满力量而又极其生动的面部视觉印象。

这样的面具可能用于喀麦隆皇室赞助和举办的各种体现特权、威望和尊敬的仪式和活动中。

门德族面具 谢燕申捐赠国家博物馆收藏

塞拉利昂的门德人,以带有褶皱脖颈的黑色盔式面具而著称。这些面具来自于桑德(Sande)协会,该协会主要负责教育女孩并引导她们成为真正的女性。

这件盔式面具的造型和颜色,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门德族典型面具。在造型上更加简洁概括,雕刻手法朴拙有力。面具顶部两侧的排线代表门德族妇女的传统发型,也是有序文明生活的标志。饱满的额头,轻盈灵动的眉毛,两面厚实的眼皮下面镂空的代表眼睛的小孔洞,以及细腻平滑的脸颊和极其小巧的突出的嘴部,都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淡然之美。

此类面具在当地被称为“Bundu”或“Sowei”面具,代表着桑德会社的女性创始人,也形象表达了门德族关于女性美的理想。它虽然是由男性制作,却是非洲大陆极少几个由女性佩戴的面具之一,主要用于桑德协会的入会仪式、割礼、葬礼及其他重要的社会活动,以此彰显妇女在当地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力量。

图夏尼族面具   谢燕申捐赠国家博物馆藏

位于布基纳法索西南部的图夏尼族只有少量的动物形态的面具,被称为“Loniaken”,是部族所有青少年参与的在结婚前每年举办两次的Do或Lo仪式的一部分,男孩(而不是女孩)被赋予新的秘密的名字,这些名字与鸟类或者野生动物有关,代表着氏族图腾的守护精神。大约每四十年,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入会仪式,已经入会的人员都要参加。这件极其精美的犀鸟面具,表面密布的色点装饰,产生了独特的视觉肌理效果。从欧洲传入的铜钉,锯齿状的铁皮,与红豆等其他镶嵌物排列成有序的图案装饰,疏密有度,增加了面具的美观性。面具周围的孔洞主要是用来拴系长长下垂的草绳,也可以部分地遮盖佩戴面具的人的身体,遗憾的是这部分构件在流传过程中全部遗失。

普努族面具   谢燕申捐赠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件普努族人物顶饰非常罕见。从表面痕迹来看,原先应该涂满白色。白色是祖先世界的颜色,是在葬礼和纪念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颜色,也是纯洁和精神力量的象征。面部五官雕琢虽然不如常见普努族面具的精致细腻,但显得大气舒展,尤为传神。特别是头发的表现,能够随着块面转折而呈现出富有活力的律动感。人物双乳微翘,双手捧孕腹,力量重心汇聚于代表生命之源的肚脐处,让人感受到了内在流动着的生命气息。

常见的普努族面具主要是作为祖先灵魂的象征,出现在在葬礼庆典期间举办的假面舞会中。这件顶饰是否也是同样的用途,还有待考证。

乔克维族面具    谢燕申捐赠国家博物馆藏

这可能是一件用于捕获巫术或震慑邪恶力量的神秘面具,显现出来的强烈攻击性令人不寒而栗。该面具五官处理简洁概括硬朗,白色玻璃片镶嵌的眼球,与乌黑的瞳孔、眉毛、嘴唇,以及错落的红色牙齿,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慑。狰狞的面具头顶雕有类似猫科动物的神秘形象,身体紧绷,似乎随时会一跃而起。颈下铁链上拴有增强法力的动物上颌骨。而强有力的动物双角,被钉子捆绑的铁锁,可能代表一种捕获异物的能力。原本面具头顶饰满鸡毛,可惜被曾经的拥有者全部拔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面具的视觉冲击力,但仍不失一件难得的收藏品。

鲍勒族面具   谢燕申捐赠国家博物馆收藏

鲍勒人的戈里(goli)化妆舞会,主要是在庆祝农业丰收仪式,重要人物的接待和葬礼等场合举办,整个村庄的人都会参加。在舞会中,人们除了唱歌、跳舞、喝棕榈酒,还有四对不同类型的面具依次出现。

这件面具是戈里面具系列中等级最低的,被称为克普尔克普尔(Kplekple),会在舞会的黎明时分、下午和晚上短暂出现。面具表现为一张扁平的脸,周围环绕有凹刻的三角形装饰,使人联想到太阳及其光芒。额上的月牙可能与农耕时节相关。两只被染成黑色的豆状眼睛,因为表层被磨损而变得栩栩如生。嘴部为矩形,露出两排方方正正的牙齿,与圆圆的眼睛之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而面具在熏染颜色的基础上历经使用而形成的类似于金属的质感,无疑也增加了它的魅力。

伊博族面具     谢燕申藏

伊博人拥有数量众多的面具,大多是作为死者灵魂的化身。但是这件面具可能是表现伊博少女精神的一件面具,被伊博人称为Agbogho。在丰收节日等庆典上,男性佩戴着这样的面具,通过模仿女性行为的舞蹈来取悦观众,有的舞者会戴着假乳房,以揶揄那些想要结婚的年轻美丽的女孩。面具的白色底色,突出的嘴,高高的鼻梁,涂成黑色的拱形眉毛,圆形的前额装饰,以及脸颊的划痕图案,表明它可能来自伊博北部的一件面具。面具在形象上是令人肃穆而沉静的,这与具有热烈气氛的表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乔克维族面具   谢燕申藏

乔克维分布在安哥拉东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和赞比亚的大片地区。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乔克维作为一个很有艺术天分的民族,以雕刻供奉祖先的大型雕像而闻名,其中很多为酋长、首领或者皇室人物,也包括他们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雕刻。

面具在乔克维人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很多面具已经主要用于娱乐表演,戴着面具的流动演员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靠演出时收到的礼物生活。其中最受欢迎的娱乐面具是能够带来繁荣的奇洪戈(chihongo)面具和他的配偶普沃(pwo)面具。普沃(pwo)形象的面具,代表一个鼓励生育的女性祖先。额上经常出现的交叉划痕,通常解释为一种舶来的葡萄牙基督十字的版本。十字图案一直是在安哥拉考古遗址的岩石雕刻和绘画中被发现。  这件普沃面具虽然也同大多数此类面具一样,混合了风格化和自然主义的面部特征,但在细节的塑造方面更为精致,五官之间的形体起伏变化极其丰富,雕刻手法也非常细腻,体现出了很好的空间感。

这种面具出现在有利于生育的各种仪式舞蹈中,由一个模仿女人跳舞并教她们优雅举止的男人携带。当佩戴者死后,由于恐惧心理,面具经常被埋葬。

比交勾族面具   谢燕申捐赠国家博物馆藏

比交勾人居住在几内亚海岸附近的比萨格斯群岛。他们大多数人信奉万物有灵论,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动物面具,这些面具以一种逼真的方式表现了海洋动物,河马,鲨鱼,或者像这个面具一样的牛的形象。  这些面具分别归属不同的年龄等级和社会地位。在入会仪式之前和之后的各个阶段,由男孩和年轻男子佩戴舞蹈。

牛作为非洲最为重要的动物之一,也在比交勾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说是在15世纪晚期,葡萄牙商人将驯养牛的方式引入当地,从而牛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至少和传统的捕鱼方式一样。比交勾人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牛面具,在克里奥尔语中被称为vaca-bruto(意为“野牛”),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年龄等级。这件自然主义风格的牛首面具可能为第三年龄层次的人所使用,被称为杜恩贝(dugn’be)面具。它有一个宽阔有力的头部,一对真正的角,额头、下眼睑和面部中线上装饰有铜钉,唇部钻有孔洞。在仪式中,男子们会佩戴这样的牛头面具,通过模仿牛的攻击性行为,以唤起野生动物的力量和它们的特性,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与大多数非洲民族不同,比交勾人没有专门的雕刻师,每个家庭都可以制作自己的面具。除了仪式场合外,现在它们也出现在世俗场合,如纪念历史事件的日子,以及重要人物的来访等。

(0)

相关推荐

  • 【和红灿 李继群】转换与交融:三坝纳西族丧葬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摘要]魂有所归,是三坝纳西族人的普遍愿望,指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处于应属的空间与状态.他们相信亡魂如若无处安放除了自身得不到安宁,也会对活着的人带来无尽麻烦.葬礼是三坝纳西族最重要的安魂方式.通过葬礼仪 ...

  • 盘王:瑶族纸绘“度戒”面具欣赏

    盘王:瑶族纸绘"度戒"面具欣赏 云南面具材质丰富,大多就地取材,目前有木.陶.纸.布.葫芦.稻草.笋壳.棕皮等材料,有雕刻.彩绘.纸糊.编结等工艺,包括覆面.套头.手持.顶于额上等 ...

  • 【Charles F. Mckhann(孟彻里)】起源与回归:纳西族神话与仪式中的死亡与灵魂

    [摘要]纳西族的创世神话<崇搬图>讲述了人类的起源繁衍,而保留在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的传统丧葬仪式则强调了死者的灵魂回归祖先故居地的过程.其中,将"起源"的神话叙事与&q ...

  • 面具面容是什么?

    面具样面容(mask-like face)指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为面部表情肌活动受抑制所致.多见于帕金森病.脑炎.脑血管病.脑萎缩等.面具样面容比较难治,可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

  • 非洲面具七宗“最”

    七宗"最"?    有最美的美女吗?...... 其实,男人还是应该含蓄一点! 或者再来点艺术创作! 因为懂点艺术的男生更容易走进少女的心扉! 闲话少叙,今天让我们聊聊非洲面具艺术 ...

  • 毕加索与非洲面具的不解情缘

    文字:猫妹妹 图片:酷坦哥/网络 记忆中的年轻  (伴奏) 毕加索 - 记忆中的年轻 在上个世纪初,非洲的传统雕塑美学对欧洲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希望改革的前卫艺术家们.在法国,亨利·马 ...

  • 画笔尖上环球旅行公益线上课程(六)| 毕加索的非洲面具

    Art makes life colourful 艺术,让生活充满色彩 亲爱的小朋友们,欢迎来到绘生活公益线上艺术课程!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坨坨君.今天,绘生活专业艺术老师木子&Lisa将为大家带 ...

  • 非洲面具艺术(一)

    面具在非洲的流传,主要是西非.几内亚, 利比里亚,象牙海岸,马里及尼日利亚是面具艺术较为发展的区域.喀麦隆和加蓬沿海地带的面具也很著称.刚果河流域一些部族的面具丰富多彩.安哥拉的面具在宗教仪式和日常生 ...

  • 《神灵的艺术—来自中部非洲面具展》壹

    2016年8月,"神灵的艺术--来自中部非洲的面具特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展.面具在非洲有着悠久的历史.造型最丰富.艺术表现力最强的面具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非和西非地区. ...

  • 非洲雕像艺术赏析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雕像,是由不同区域.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多民族创造,包含众多造型各异的男性.女性和带有两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以及各种动物和半人半兽的形象.这些雕像不是为了放于博物馆或美术馆,也不是为 ...

  • 毕加索|非洲黑人面具里发现“立体主义”

    <亚威农少女>一展出, 有人认为毕加索疯了, 也有人说这是"自杀" 马蒂斯说这是一种"煽动", 布拉克却看到了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 随后就有了&qu ...

  • 外国诗歌赏析:《非洲的声音》[苏丹]费多里

    穆-米-费多里[简介] 穆罕默德-米夫塔哈-费多里(1930-)苏丹诗人.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父亲是苏丹人,母亲是埃及人.曾在埃及和苏丹从事新闻工作.1955年在开罗出版处女作诗集<非洲的歌&g ...

  • 外国诗歌赏析:《来自非洲的遥远呼声》[圣卢西亚]沃尔科特

    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1930年1月23日~2017年3月17日),圣卢西亚诗人.剧作家及画家,主要作品有<在绿夜里>.<西印度群岛>.<白鹭&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