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补中益气汤治疗大便频数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初诊:2014年2月10日。柳某某,59岁。因“发现子宫下垂2年余,加重1年”就诊。
患者绝经10余年,2年前发现外阴异物,活动后加重,未予重视治疗,近1年上述症状加重,伴下腹坠痛感,大便次数增加,4~5次/日,排便后感便意不尽。腰酸明显,小便尚可,白带如水样,无异味。胃纳可,睡眠欠安。既往体健,生育史:2-0-1-2,顺产2次。妇检:阴道前壁膨出,阴道通畅,分泌物塞药后改变,宫颈轻糜,接触性出血,子宫萎缩,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无压痛。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中医诊断:腹胀坠(中气下陷) 。西医诊断:阴道壁脱垂,肠功能紊乱,宫颈炎。
治则: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15g,党参15g,柴胡10g,升麻9g,炒白术10g,当归9g,陈皮6g,生姜6片,大枣8枚)加枳壳50g,贯众15g,7剂。
二诊:2014年2月17日。大便日解一次,便意减少,带除。
方药:中药守上方,枳壳加至80g,7剂。
三诊:2014年2月24日。大便日解一次。
方药:中药守上方,党参加至30g,生黄芪加至45g,枳壳加至100g,14剂。
按语:补中益气汤,选自金李东垣《脾胃论》。方中黄芪补脾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滋补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使补而不滞,当归补血和营,促气血调和,共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调畅气机,共为使。全方补气不忘行气,升阳兼顾和营,并加姜、枣固护脾胃,调和营卫。实为升阳举陷,甘温除热之名方。
患者绝经10余年,卦数已尽,气血失衡,脏腑日虚,中气不固而陷下,故而子脏脱垂,阴道前壁脱于玉门之外,压迫直肠,故而便意频频,便后仍意不尽。带下清稀如水,亦为脾肾亏虚。舌淡红,苔薄腻,宫颈轻糜,为脾虚不能化湿,郁热与湿互结,内有湿热之征象。马老以补中益气汤补脾升阳,托举子宫,并以贯众清热除湿止带,其中一味枳壳,始见于《雷公炮炙论》,用于理气导滞消积,多与柴胡、桔梗等相配伍,一升一降,调整气机升降。枳壳惟恐破气之虞,孕妇及气虚人忌服,《本草汇言》曾载“枳壳……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患者中气下陷,又以大剂枳壳为用,恐气降难升耶?然是方用是药也,此方于大剂补中升提药中,加一味枳壳,並行升阳举陷之功效,亦不致留气虚陷下之危殆也。且现代药理证实,枳壳可收缩子宫平滑肌,故可治子宫下垂,亦有治疗胃下垂、脱肛等临床试验证实,确有其效。故而不可抛开全方,单看一味药之功效,无疑盲人摸象,失于全局。
用药7剂后患者便频缓解,日解一次。二诊加大枳壳用量,患者未见异状,三诊仍加量,重参、芪,加枳壳至100g,益气升提,非大剂不能效也,此为马老经验用药,屡试屡效,病患中气下陷日久,药石虽灵,亦难速效,需长期调理,配合提肛运动,可日趋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