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97章)

753年1月3日,对朝中文武百官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70岁的李林甫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离开了这个人世。

李林甫自735年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以来,至753年1月去世,是李隆基执政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毫无悬念地成为继任者。

杨国忠原名杨钊,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氏,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的外甥,杨玉环的远房族兄。

杨钊曾担任新都县尉、扶风县尉。745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睦,得知杨钊是杨玉环的远房族兄后,便让他到长安结交杨家,以便日后可以对抗李林甫。

杨钊到长安后,把价值百万的蜀地珍宝一一分给杨氏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李隆基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李隆基,李隆基任命他为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可随便出入禁中。

杨钊在长安立脚后,在朝中千方百计巴结权臣,在宫中小心翼翼巴结皇上,一路高升,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等。不到一年时间,就身兼十多个职务,成为朝廷重臣。

748年,李隆基赐杨钊紫金鱼袋,兼太府卿。750年十月,杨钊认为“金刀”二字不妥,请求改名,以示忠诚,李隆基赐名“国忠”。

说到杨国忠和李林甫的关系,很是微妙。起初,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也尽力拉拢他。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积极充当党羽,参与其中,因此,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的矛盾也愈结愈深。

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一则杨玉环总是为杨国忠说话,二则李隆基想借杨国忠牵制李林甫,因此,从表面上看,李隆基偏袒杨国忠,疏远李林甫。

李林甫死后,李隆基立即任命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尚书。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生活上的奢靡之风比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逢陪皇上、贵妃出游,杨氏姊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他们不是用黄金、翡翠做装饰,就是用珍珠、美玉做点缀,竞相比赛车马的豪奢。出行时,杨国忠还持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引来路人一片侧目。

对太子李亨来说,李林甫的去世,终于可以让他喘口气了,顿时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不过,继任宰相的杨国忠仍旧是他的死对头。李亨做好了和杨国忠明争暗斗的心理准备,他必须要在这貌似平静实则险象环生的宫廷斗争中坚持下去,直到父皇去世那一天。

王维本以为李林甫去世后,朝廷上下的风气会耳目一新,没想到在杨国忠的胡闹下,朝堂上下愈发乌烟瘴气。

身为吏部郎中的他,原本想在宰相的带领下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如今看来,又是一场虚妄了。

王维想到了佛家的“智慧”二字。佛说,智是“分别智”,慧是“平等慧”。所谓“分别智”,是把万事万物区别开来;所谓“平等慧”,是把万事万物看成平等均一。只有同时具备“分别智”和“平等慧”,才是一个智慧的人。

“这世上,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李林甫和杨国忠们,自有他们的劫数,自有他们的修行。”王维远远看了一眼大明宫,口中不由吟诵起了神会法师教他的一句话,“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从753年至755年,从表面上看,大唐还是那么繁华,还是那么强大,还是那么岁月静好,但这繁华强大的岁月静好背后,似乎已经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这些不一样,王维能感受到,高仙芝能感受到,朝中有识之士能感受到,却唯独天下至尊李隆基感受不到,或者说,他可能也感受到了,但却不想面对了……(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杨国忠: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害了杨贵妃

    杨国忠:宠盛危宗社,累及美人殇 在人们的印象中,对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这样的认知,即唐玄宗贪图享受,宠爱杨贵妃,将军国大政全数交给国舅杨国忠处理. 而杨国忠专权误国,放任安禄山做大,于是"渔阳 ...

  • 为什么李林甫还能在唐玄宗身边受宠近二十年?

    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废掉同甘共苦三十年左右的皇后王氏,有抬举武惠妃的意思,由于朝野上下非常忌讳武氏家族(毕竟距离武后时代和武氏子弟跋扈才短短十来年),只能封武氏为惠妃,但一切礼仪待遇等同 ...

  • 唐朝皇帝,为何玄宗最长寿? 蔡辉

    . 唐朝皇帝,为何玄宗最长寿? 蔡辉 北京晚报 | 2021年04月21日 .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华清宫>,直刺 ...

  •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怎么死的,为何有几种说法,唐玄宗为何不救

    杨玉环就是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但是,杨玉环更早的身份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在自己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后,心灰意冷,寝食难安,面对三千后宫佳丽,唐玄宗居然提不起兴趣,也不知道是谁给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