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为什么众多女星中迪士尼挑了艾玛?


前言

整部电影的情节没有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构思,很典型的迪士尼风格,即便是六岁的小朋友都知道故事会怎么发展,但是依然有大批的人在朋友圈大肆称赞这部影片。

除了因为这部影片忠实的还原了当初的迪士尼动画片,成功地勾起了观众童年的回忆,以及出于对于艾玛和大表哥喜爱之情的情感转移外,整部电影还是有它可圈可点的一面的。


作为喜剧

迪士尼影片一大特点在于它的故事总是致力于给孩子一个团圆大结局。依然记得四岁时第一次读《海的女儿》,哭得撕心裂肺,之后再也不敢读第二遍,直到后来看了迪士尼出品的,才觉得自己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抚慰。悲剧是美的最高体现,因为它可以给人的灵魂刻下深刻的印记,因而,喜剧往往需要更多的亮点才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所以喜剧作家反倒更值得钦佩,以双倍的努力用笑声去敲打观众的心弦。

《美女与野兽》是很典型的“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式结局,除了加斯顿从高楼坠落死亡外,大家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包括之前有点助纣为虐的来福,以及在听说加斯顿要去杀死野兽时和他对唱的村姑。即便是加斯顿的死亡,也只是隐晦的表现,似乎迪士尼深怕惊吓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女权·LGBT·种族

另外一个迪士尼风格,则是其赋予童话以时代的色彩。大多成年人看过的《睡美人》都是公主受到诅咒,在王子的亲吻下醒了过来,而迪士尼的《沉睡魔咒》则是对于故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结局并不是王子唤醒了公主,而是女巫完成了王子的使命,是的,这部剧很有点百合剧的倾向。对此设计,众人褒贬不一。很多批评者的主要观点是,百合的结局不利于孩子观看,以及女巫爱上公主,超脱了现实范畴。对于前一点,事实上,一个在幼年接触多种形式的爱情的孩子会比同龄人会更具包容性,同时,在一些孩子青春期表现出同性倾向时,也可以更加容易与自身和解。而后一点,一个王子仅仅因为公主的美貌就陷入爱河正是最不现实的情节,那样的最多算是对于美的欣赏,相比之下,女巫爱上自己一手带大的公主反倒更具现实感。

不同于《沉睡魔咒》,《美女与野兽》对于原作的改动都是隐晦的,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以至于大多数观众对于这部剧的感想就是完美演绎原动画。然而仔细研究影片细节,就会发现,迪士尼还是贯彻了他近几年影片的趋势——女权、同性恋以及种族多元化

首先,艾玛的出演就已经是女权的一种体现了,而在剧中,贝儿酷爱读书,很多评论家认为一个女性渴望知识以及接触新世界,就已经是一种女权意识。可是,追求知识以及未知是整个人类的共同目标,而非所谓女权者的特殊标志。其实,贝儿女权特征来自于她对于自身的掌控,包括她对于婚姻、爱情、自由、梦想的诠释。

有些人认为贝儿渴望自由,结局不过是从村庄搬到了城堡。可是,贝儿呆在村庄,是遵从父亲的意愿,是对于父权制的一种屈从,而留在城堡,则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对于爱情的让步。从精神上来说,她已经获得了自由。不少人声称,艾玛将角色塑造的过于强硬,缺乏女子的柔弱,以至于毁了他们心中的童话。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于女性这一名称的不同解读。女性不等同于柔弱,事实上,女性千百年来的努力就是在不断摘除身上的这一标签。这种英雄般的贝儿由艾玛来演真是迪士尼最正确的决定。

艾玛留给公众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学霸赫敏”、“女权艾玛”。所以艾玛正是那个迪士尼想要表现的好学、独立、乃至女权的英雄贝儿形象。想想近几年迪士尼的动画,《长发公主》可以智斗毛贼,简直是个女战士,而《冰雪奇缘》,艾莎女王没有任何男性站在身旁,一个人扛起了一个国家的责任,将柔软只留给妹妹。贝儿的强硬不是艾玛的错误诠释,而正是迪士尼想树立给那些女性小观众的真正的女性的形象,也是他们想传达给那些小姑娘的——想成为公主,不一定需要王子,需要的只是内心的强大。

其次,则是剧中塑造的来福形象,似乎代表着LGBT群体。来福对于加斯顿的崇拜很有点钦慕的意思,而在影片末尾,他也确实是在和一个男子共舞。不过,这部剧在这一话题上的表现远没有《沉睡魔咒》明显就是了。但是,有趣的一点是,来福最终放弃了加斯顿,这和大多数涉及同性恋情节的异性恋剧不再相似,同性恋者不再只是一味付出,不知终止,他们也会放弃,没有谁的爱情是即便没有回报也可以永不枯竭的。真的很期待下一部的迪士尼电影中爱情可以更具多样性,而且可以表现得更加明显。

最后,则是种族多样化。剧中有两对跨种族爱情,衣柜夫人和普路美都带有很明显的非裔血统。但是,遗憾的是,迪士尼作品可以接受白色皮肤和棕色皮肤,却仍然没有给黑色皮肤和黄色皮肤的演员一个机会,而且其主角依然是白种人为主。真心地期待一个非洲王子和一个亚洲公主。向孩子们传达出,任何肤色的人都有可能成为王子或者公主,拥有一份真爱,是一个动画电影制片厂的责任。

当然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改动,希望迪士尼不要往电影中加入时代元素,希望尽可能忠于原著。可是,事实上,这些童话故事相较于最初的版本都有所变化,换句话说,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就是改写版。《睡美人》最初版中,王子见到沉睡的公主就直接强暴了她,后来公主在睡梦中生下了两个孩子,被王子的原配知道后,原配甚至要吃掉两个孩子。整个故事就是奸尸、出轨加上食人,血腥暴力到极点。童话一步步的变化正是体现了人类一步步的变得文明与民主。现在的观众对于《美女与野兽》中的女权、LGBT、种族议论纷纷,几十年后,人们再看小时候的《美女与野兽》,只会对于原先故事的狭隘与愚昧嗤之以鼻吧!


尾记 亮点与减分点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还是很有时代代入感的,剧中人物古典的装束、城堡内具有年代气息的家,包括从影片开头到结尾的歌剧,以及艾玛和大表哥英伦口音,都会让人联想到17、18世纪的英国。每一节音乐都很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影片结束后仍然忍不住轻声哼唱。电影中的画面也是极其用心,每一帧都是用心至极。贝儿和野兽站在桥上远眺雪景,合着艾玛轻声诵读诗歌的节奏,很容易激起那么一种片刻即永恒的感觉。而家具们为贝儿展现的大型歌舞剧更是很有70年代百老汇的即视感,很容易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过,整部影片的情节真的是减分点,戏剧冲突也不太能打动人心。笑点主要是来福、野兽、还有家具们,但是大多是会心一笑。泪点的话,最感人的一幕恐怕就是最后家具们慢慢失去生命,小茶杯从天而降,险些要摔碎在地上时,衣架先生托住了他,并将它放到茶壶夫人身边,然后慢慢地化成没有生命的衣架。那种无力感,以及生命最后的英雄行为总是比较容易感动人

另外一点,则是艾玛和大表哥之间确实没有爱情的火花,而且,艾玛经常笑得比较勉强,这可能是演员们的演技仍需要磨练之处吧。但是,这部电影并不是关于爱情,其实整部剧男女主角的戏份已经失衡,相比于女主想唱就唱,歌声贯穿整部电影,男主角开口的机会并不多,这在歌舞剧中可以算是一种暗示——这部剧无关爱情,只关乎女主,或者说,关乎女性。相比于男生,女生似乎更喜欢这种嫁给王子的童话故事,而迪士尼,他的责任之一就是引导这些小女生成为她们心目中的公主——自信、独立、勇敢、拥有睿智的思想和自由的灵魂。所以,每一部迪士尼动画都侧重于塑造女性角色,而非男性吧。

从个人角度来说,还是很推荐去看看这部剧的,尤其是那些成年人,相比于孩子,能看到更多的风景,而那些孩子们,这部电影的作用则在于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结出的果实怕是要等到他们成年之后,经历风雨洗礼,才可以品尝吧。

Terminat hora diem, Terminat Author opus.


作者:吱吱叫的栗子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