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4) 2024-05-07 04:49:13 104 暑假去浦江县城,本来是想呆一段时间跟蒋锦荣学无线电技术的,但那只是我的一个幻想而已,人家是工作单位,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哪有时间来教你呢?在那里呆了两天我就回来了。回到家里,正是农忙时间,割稻、拔秧、插秧、挑肥、晒收稻草等都帮着做,一到晚上,人就累的不行,吃过晚饭,就睡觉。累了,睡得很沉,第二日天还没有亮又得起来到田间干活。这样忙了约十多天,才空闲下来。8月9日是立秋后的第二天,农历七月十三,晚傍,一轮圆月早早升起,大地一片银白。村里人在自己的家门口摆出小桌或用四尺凳架上板砧当小桌吃饭。虽然立秋了,但天气与盛夏无异,大人肩上挂了一块毛巾,边摇麦秸扇边吃饭,汗流满面时,就拉肩上的毛巾擦擦汗。后塘沿塘埠头满是人,塘里还有小孩子在洗澡,大人在洗完农具后又洗脚,哗哗的撩水声,被娘拉来擦洗脏身小孩的哭闹声,塘中洗澡小孩的叫喊声构成了一幅农村傍晚的风景画。夏日的晚上,我家小屋前的晒场上总是架满了门板,人们或坐着或躺在门板上,孩童在旁边跑着绕着,大一点的小孩就在晒场上东西跑乱,也有围着贾爷爷听故事的。门板下的蚊香已经由那粗大像猪小肠似的锯末硫磺蚊香换成了精致的醚菊酯盘香,一片小铁皮把它支了起来放在香盘里,一股白烟袅袅娜娜,还有好闻的香味,蚊子闻味就四处逃逸。近些年来,我很少欣赏圆月。圆月月月有,为了读书不浪费时间,我放弃了很多娱乐和享受美景的机会,我总想黄金岁月应该用来增长本领和学识,不应该用来浪费和享受。可是,光阴似箭,也如流水,在不知不觉中就流失了很多。虽然自己很努力了,但收获却不多,我深感痛心!妈妈问起我对象的事,我说还早,不想现在就考虑。母亲为之焦急,说:“有合适的也要谈了,不要拖了。”我点点头。其实我何尝不考虑呢?你想,我家的条件,好姑娘谁愿意呢?再说,现在吃商品粮的姑娘要求都很高的,找对象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想,不管怎样,其中一个条件是要坚持的:不吃商品粮的不谈。有时又想,只要她人品好,有手艺,农业户口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总是很矛盾,有时这样想好,有时那样想也好。8月10日是发工资的日子,早上,我骑自行车去学校,到学校时才发现房门的钥匙没有带,很感懊恼。学校里已经聚集了很多老师,他们都是来领工资的。老师说:“金福良去信用社取款,还没有回来。”大家只好等着。我房间里进不去,就去看菜地。豆苗长得很好,我用肥桶挑来粪料,给豆苗施了一次肥,还给蔬菜浇了水。农忙之后,正是剥络麻的时候。成熟的络麻皮呈青黄色。收获络麻,通常有拔络麻、夹络麻、剥络麻三个环节。拔络麻前,要在络麻地里灌满水,使泥土疏松,容易拔。夹络麻,就是用两根长约50厘米,粗若手指的竹子,一人用竹子夹住络麻,另一人使劲往后拉,有时来回拉几次,令麻秆和麻皮松动分离,夹过的络麻,剥起来更轻松。剥络麻就是左手食指头勾住络麻秆,右手拉着络麻皮,使络麻秆和络麻皮分离出来。一天下来,动作机械,手指头被拉得红肿起来,而且浑身酸痛、精疲力竭,实非经过之人所能体会。原麻,记得四五角钱一斤,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还卖水浸麻。所谓水浸麻就是将原麻浸入塘或溪水中,待其麻皮腐烂后再加工成白净的麻。水浸原麻约20天后,麻皮腐烂,人们再用木锤敲打并洗去属麻皮,使之成了一缕缕、一束束雪白晶亮、柔软顺滑的水浸麻,再晒干后即可卖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人造纤维与化学产品层出不穷,尼龙绳、尼龙袋、蛇皮袋替代了麻类织品,要想寻找麻绳、麻袋等麻类商品已经很难了。于是人们也就逐渐淡忘了麻类织品和络麻了,但我剥络麻的经历却永远也忘不了!忙完田里的活,村里人就开始织墙纸。黄田畈陆知伦办了一家墙纸厂,周边社员都到他厂里领货织墙纸,作为副业赚钱补贴家用。所谓墙纸,社员们织的其实只是墙纸的布筋一面,拿到厂里后,还要贴上纸,才能完成真正的墙纸。据说,这种产品出口,能换回很多外汇,是国家大力扶持倡导的产业。织墙纸,要用布机织,布机本来是用来织布的,改革开放之后,土布衣服已经没有人穿了,织布机只好闲置起来。殊不知,若干年后,它居然又派上了织墙纸的用场,时代的进步,织布机也成功地进行了角色转换,由原来的织布转换为织墙纸。织墙纸的过程和织布差不多,只是用的材料不同了。拉线、跟(经)布都一样,只是织的材料变成了蓟麻、蒲草、葛藤皮等,蓟麻、蒲草、葛藤皮要掰成细条,并一条一条地连结起来,以它织成纬线。墙纸的纬线不能像织布那样织得密匝匝的,而要织得像米筛一般疏散,根据厂家的要求,一般每米24—60条不等,每卷长6米(1.8丈),如果有人掰麻结麻,疏一点的墙纸,快的人一天可织四、五卷,或者更多,密的可能只能织一卷。墙纸的价格也有每卷3.5元—12元的不同。农闲时节,农民有的是时间,他们从厂里拿回原料,只要赔赔工夫就有钱赚,这是何等的好事呀!而且这活轻松,不拘时间,男女老幼都适宜做,他们饭前饭后,晚上早晨等零碎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有时间就可以坐下来掰麻、结麻、织墙纸,把零碎时间拼结成了长长的线,又换成了零用的钱。凡懂事的孩子人,父母就要他们坐下来结麻、结蒲草,农民的时间利用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只有那些咿呀学语的孩子才无忧无虑纯玩的。黄田畈墙纸厂曾一度风光无限。那时私人工厂很少,农闲时社员无处打工赚钱,它使黄田畈社员有了第二职业,增加了社员的收入,黄田畈社员因它而受益,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真应该感谢墙纸厂,感谢陆知伦,剥削有功成了现实。欢迎关注“流水船歌”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赞 (0) 相关推荐 【浠蕲事】别忘了,“双抢”会死人的! 别忘了,双抢会死人的! 虽然,当今社会几乎不再有人搞双抢了,但是网络上回忆双抢岁月的文章不少: 虽然昔日那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双抢是多么艰难.多么令人难熬,但是在不少网络写手的笔下仍然充斥着炊烟袅袅鸡犬相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3) 113 学校五点钟吃晚饭,我常看书或备课到深夜12点钟以后才睡,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我就饿了,为此,我买来了一个煤油炉,晚上饿的时候,我就可以烧半夜餐吃了.我还买来了筒面,有时从家里带来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6) 106 1984年8月18日是我村陆良金出殡的日子. 良金在我村也算是个有名的人物.他是独自佬,不曾娶妻生子.年轻时候,身强力壮,成了大队副业队里的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5) 105 陆锡衍是1984年8月初去世的.据说是肝里患了什么毛病,肚子胀得鼓鼓的,临终的时候,人已瘦得皮包骨头了.他终身务农,一生不曾娶妻生子,晚景很是惨淡. 推算起来,他也是我的远房本家,住在后塘沿的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3) 103 七月初,接到高中同学蒋锦荣的来信:暑假请一定来我处玩.他是黄田畈公社岩下大队人,宁波商校毕业后分配在浦江县五金公司技术修理部. 7月10日,我坐汽车去浦江,经过了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2) 102 学校食堂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它既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也是大家各种消息交汇的地方,大家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这里表达. 有一天,学校食堂为了改善老师伙食,买了几条大青鱼来,苏兰姐在修鱼.来食堂的老师看到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1) 101 "六一"儿童节,是小学生的盛大节日.为此,公社在王凡大会堂里举行庆祝大会.儿童节本来是儿童的节日,对于初中生来说关系不大,因为初中生是不作为儿童来看的,也不放假.但公社召开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00) 100 5月31日下午3点钟,学校召开初三学生毕业典礼大会,要求初一初二学生也一起参加.毕业典礼在校内小操场进行,小操场在北排教室的前面,中间有一个水泥砌成的司令台,平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99) 99 农历四月下旬,正值小满节气,田间的麦子已经泛黄成熟.民间谚语说:"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今年的节气比以往要稍早一些,还没有到芒种时,麦子就可以 ...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98) 98 四月中旬之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谷雨刚过,雨就不住地下.由于春雨的滋润,此时已经桃红柳绿,柳絮纷飞了,校园里的美人蕉更加娇艳欲滴. 周末,编完一期<孺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