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二) | 你知道曼达、贲巴壶是什么吗?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已在港博展出了一段时间

发给陌生人的,才是最真实的心情

广告

那些颜值与实力并重的雪漠“玲珑”

你来看了吗?

斑斓多姿的珍品中

有你印象深刻的那一件吗?

观雪漠玲珑,赏异域风情

又到了涨知识的时间啦!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几件常见的 佛教礼器

展开剩余80%

去往那个信仰与日常水乳交融的时代

喜马拉雅雪域、西藏地区、尼泊尔等地的民众对佛教或印度教的无上尊崇,使得人、神之间的关联变得紧密,特别是在西藏,曾经有过一个时期喇嘛在藏族人口中占了很大比例,更加模糊了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

佛教法器一般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法器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包括: 念珠、金刚杵、金刚铃、金刚橛、曼达、贲巴壶、法轮、鼓、骨笛、号、钹、海螺 。接下来详细介绍其中的几种:

金刚杵,两头基本是灯笼状。佛教的重要法器,象征所向无敌、无坚不催的智慧,可除去烦恼、摧毁各种恶魔。

▲铁鋄金金刚杵(西藏地区,14-15世纪)

金刚橛,一头是佛像,一头是三棱尖,有降伏、忿怒的意思。佛教密宗修法时使用,其意可使法场内外坚同,不可摧毁,各种魔障不能入侵。

▲铜鎏金银金刚橛(西藏地区,16-17世纪)

曼达,亦称曼陀罗,是藏传佛教密宗的坛场,被认为是神圣的地方,僧人修法时供奉。

▲银曼达 (西藏地区,19世纪)

贲巴壶,用于法事活动,作法事时,壶内盛净水,壶口插有孔雀翎,用孔雀翎蘸壶内水向空中祭洒。

▲掐丝珐琅狮纹贲巴壶 (西藏地区,19世纪)

, 典型藏传佛教乐器之一,通常在诵经、做法时使用。

▲银嵌铜鎏金龙号(西藏地区或尼泊尔,19-20世纪初)

海螺,亦称法螺。藏传佛教的主要法器。也是佛教乐器之一。吹奏海螺,象征佛音浩荡,传播深远。

▲铜鎏金镶翅法螺(西藏地区,16-17世纪)

这些佛教法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工艺奇巧,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是 宗教文化和工艺美术交融的产物,也经常被看作是研究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主办单位

承训堂

喜马拉雅与蒙古饰品的独特个性

融合在这些绚烂缤纷的珍品里

饰为心声,凝神体会之余

这些珍品仿佛在向你娓娓道来

那个年代属于大漠与雪域的故事

更多有关“雪漠玲珑”的故事与展品

这个“五一”小长假

欢迎大家来港博亲自探索哦

观展(一)| 涨知识,看看雪漠有多玲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