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东阳画水陆氏的起源

   一、“陆”的原意和变迁

陆,是大土山的意思,亦称高平之地,泛称陆地。陆是一个会意字,左边表示很高的意思,右边表示有土无石。陆姓人与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种名叫“螽”的昆虫有关,称陆螽。陆螽是一种能跳、繁殖力强,又能作食物的昆虫。陆终氏族是以捕食这种善跳的昆虫的部落,加之氏族子孙繁衍也确像陆螽那样众多,氏族就以陆螽为原始图腾,同时也成了氏族之名,螽、终同音,而成了陆终氏族。陆终氏族之后出现了陆氏族,建立过陆国,最终出现了陆姓。

二、东阳陆姓的起源

东阳陆氏的始祖是吴越国(公元893—978)时的陆珏。陆珏(927——978),又名濛,字美瑜,号联玉,是唐朝隐士陆廷敬次子陆贽五世后裔孙。吴越国时授大将军之职,后又授御史中丞,后进为太子太保,封开国公。公元976年,宋朝向南方大举进攻,吴越王钱弘俶为了保证幼子钱惟济的安全,派大臣陆珏和蒋驷(授大理评事,朝议大夫,封资德大夫)两人,在腊冬时节,保护王妃黄氏和幼子钱惟济渡过钱塘江来东阳高沙(在越国时,陆宅是一片荒滩和一座座高高的沙丘,故称“高沙”)居住,以二姓命名居住地为黄钱畈,后诣音为黄田畈。

978年,吴越王钱弘俶遇害,噩耗传到黄钱畈,当地百姓惊恐万状。按照当时法律,凡窝藏叛逆者,罪灭九族。为避免老百姓遭受牵累之苦,陆珏、蒋驷以及黄妃和王子钱惟济一起在藕形河投河自尽。当地民众为纪念黄妃和王子自尽给人民带来的福祉,就把原来的藕形河改称为太子河,并在他们的遇难之地建起了太子殿和尽忠庙(后改为双忠祠),明代在尽忠庙边又兴建了按察使史周新公城隍殿。现陆宅村还有尽忠庙和太子河可供凭吊。

陆珏,原配高氏,生有一子,名叫陆钳。继娶钟氏,生有三子:陆高、陆展、陆吉。后来高氏夫人与陆钳母子徙居巉头,陆高移居天台;陆展定居陆宅;陆吉定居巉头。以后子孙分别定居于鼓峰、下葛、南屏、湖头陆、麻门等省内外48处地方。

据史料记载,陆珏后裔曾出过进士10人,举人5 人。所任官职有京宦、监察御史、知县、知事、主簿等。其中以陆九成为最著名,曾任刑部左司之职(相当于现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之职)。

陆珏死后,葬于涵碧山之源(今槐堂),并建祗园一座。明朝开国公刘基为陆珏题辞曰:“一生忠于国,至殁效灵通,其不待而存,又不堕而终。”清乾隆20年(1755年)修建墓庵,供后人进香祭祀。

巉头村绳武堂建于1548年,因陆九成中进士而建。绳,继承也;武,业迹也。“绳武”寓继承祖先业迹之意。

陆九成(1507-1561),字孟韶,号芝山,是东阳陆姓始祖陆珏的第18代孙陆仕铿的长子。他敏明好学,读书过目成诵,下笔成章。明朝嘉靖1546年中举人,1547年殿试中二甲第37名,赐“进士第”。1548年任刑部左司之职,后任北京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1551年秋以钦差大臣之职监察江南,1552年回京复命,升任刑部员外郎,后任山西司郎中,1554年9月任江西南昌府知府,1559年任广西桂林知府,1561年冬入朝升任运司,授中宪大夫。1561年卒于河北保定府公馆,享年55岁。著有《易就录》及《博粲录》两书。1561年冬,金华府知府陈元珂奉嘉靖皇帝圣旨,于九成公原籍巉头村绳武堂前主持修建“进士第”和“光明正大”石碑坊,并在绳武堂中悬挂“中宪大夫”匾额。

三:陆姓的源头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项、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颛项:据说,颛项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

2、出自妫姓:战国时,齐宣王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

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四、历史上的陆姓活动范围和迁移

1、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

2、汉朝时陆姓已经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

3、两晋时期,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4、唐朝初期,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向广东移民。

5、宋朝时期,陆姓大约有25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陆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陆姓总人口的21%。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赣闽、广西为中心的两块陆姓人口聚集区。

6、明初时,陆贽在宁波府的一支后人迁回山东,在济宁西北定居。并在山东多地分居。

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中有影响的姓氏。陆姓大约有5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6%,为明朝第37大姓。

7、清朝初进入台湾。陆姓在台湾诸姓中,排列较后,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书中排列,陆姓在台湾诸姓中占第94位。

8、除汉族外,陆姓在少数民族中分布主要在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布依族、哈尼族中。瑶族的姓氏有缘自本身民族起源传说,也有从四面八方陆续迁入瑶族而出现汉姓的,如广西南丹县大瑶寨族中10多个汉族姓中就有陆姓

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

2017年6月25日

如果你觉得好,就在二维码下面点赞,同时请关注上面的 “流水船歌”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0)

相关推荐

  • 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兰姓起源的两大分支:姬姓和芈姓

    兰 兰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三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四川,广西和福建.当今兰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总人口大约有134万. 得姓始祖姬兰.姬姓,郑氏,名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 ...

  • 林氏谱序0014:【明】李东阳《林氏族谱序》(福州 固始林)

    四库全书版<怀麓堂集>卷二十七 林氏族谱序① (明)李东阳② 福州林氏出光之固始③,五代时从王氏入闽④,代有令闻⑤. 有讳比者,仕元,为福建镇抚,守南关.元末,寇临城,守义不屈,阖门就戮. ...

  • 商丘进士—侯方夏

    侯方夏(?-1656),字赤社,河南归德府商丘县人.顺治三年(1646),登丙戌科同进士第179名(傅以渐榜).授陕西平凉知县,时当兵燹之余,户口凋残.方夏下车,开水利.课农桑.兴学校.恤孤独.规画区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严氏起源与族规家训

    严 严姓是中国第九十四位姓氏,在长江流域的分布比较集中.当今严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总人口大约有246万. 得姓始祖严忌,本庄姓,西汉词赋家,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以文才和善辩闻 ...

  • 你了解姓氏吗?(二)

    中国姓氏到底有多少?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本>收入18姓875氏,其中绝大部分姓氏使用至今.两汉以后,新姓氏和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唐代初年编修的& ...

  • 陆文三 | 在画水镇岭下小学读书的日子(四)

          在画水镇岭下小学读书的日子 (四) 岭下小学在我村的南面,我们巉头村到岭下小学有三里地,其中有田间小路,有山间小路,也有平坦的大路.下雨天田间小路很难走,泥泞路滑的,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在地, ...

  • 陆文三 | 在画水镇岭下小学读书的日子(三)

            在画水镇岭下小学读书的日子                 (三) 当时岭下小学有6个班,每个年级1个班,我们这个班是由下街,上街,南屏,月塘畈,下格,白泥塘几个村的学生组成的.岭下的 ...

  • 陆文三 | 在画水镇岭下小学读书的日子(二)

    在画水镇岭下小学读书的日子            (二) 在村校里读书时,中饭都是回家吃的.到岭下小学读书,中饭就要带去蒸了.为了蒸饭,自己要去校总务处买柴票,柴票是油印的,上面印着一个小方框,写着& ...

  • 陆文三 | 在画水镇岭下小学读书的日子(一)

       在画水镇岭下小学读书的日子 (一) 在巉头村校里,我一直读到小学五年级,1973年9月,我就到岭下小学读六年级了. 岭下原先叫石鼓岭下,因为该村附近有块山岩,形如石鼓,叩之有声,石鼓所在的山峰叫 ...

  • 陆文三| 东阳陆姓的字辈

                东阳陆姓的字辈     前几天,侄儿陆思豪问我陆姓辈分的事.我说"家谱中有啊".他说"看不懂".我手头没有这本书,我只好求教于朋友杜晓波 ...

  • 陆文三 | 东阳三杯岭的传说

    关于三杯岭的故事和传说,我在小的时候就有所耳闻.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讲到元朝名剧<琵琶记>又讲到了蒋伯康和高则诚故事.特别是他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东阳,就特别地感兴趣.当时就想,我有机会 ...

  • 陆文三 | 画水镇巉头新书堂(三)

    巉头新书堂(三)  新书堂虽然是学校,但在农忙时候,这里也成了大队农业生产的场所.学校每年放两次农忙假,每次农忙假有两周时间.上半年放农忙假,支援收麦割麦,教室就成了打麦分麦的地方,操场也就成了晒场, ...

  • 陆文三 | 画水高中76级丁班第三次同学会

    高中生活第一天 1976年7月我初中毕业,被村里推荐去画水高中读书,那时我们管画水高中为"九中". 9月7日,村时来了两位画水中学的老师,一位男的,一位女的.他们把入学通知送到了我 ...

  • 陆文三 | 画水镇陆珏和陆九成传略

    陆珏传略 陆珏(927-987),又名蒙,字美瑜,号联玉,吴越国授御史中丞,后进为太子太保.由于他武功精强,尤善骑马射箭,胸中更富韬略,后响应宋太祖赵匡胤国家统一的号召,被授予大将军之职,派往南夷征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