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房的这20个小时里,我都学到了什么?
有一个奇怪的情况,就是当你玩摄影到一个阶段的时候,身边总会跳出一个人来撺掇着你去玩胶片。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被学长种下了草。
胶片圈子虽然小,但坑够深。耗材上胶卷要操心选购、冲洗、扫描,器材也是从135到8×10"琳琅满目(《选相机还只知道看单反?那就太low了!》)。
刚刚进到胶片圈这个新世界,难免会有所迷失。
每日混迹各种胶片摄影群,都是聊器材的,聊女人的,发糖水片的,发私房照的,还有一些聊飞机大炮坦克火箭的。
甚至还有一次误入了法师群,参加过一次老法师10v1拍妹子的活动。
起初其实对暗房的兴趣并不是很大,觉得这东西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和我交集。
后来结识了振飞师父,勾起了我对暗房的兴趣,于是就跟随振飞师父学习暗房的一些初级内容。
放相慢,即使是以快著称的涂塑相纸从曝光到水洗结束也需要30分钟;放相有成本,比较经济的凯瑞(8×10")一盒100张的也要400多元,平均一张4块多。
正因为它慢,正因为有成本,每一次失败我才会被迫停下来认真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力求下一次就能做好,相纸少浪费一张是一张。所以每一次的改进都是宝贵的经验,这是Ctrl+Z所替代不了的。
一张底片的银盐密度过薄或过厚,它能告诉我前期拍摄的不足;一张底片反差过大或过小,它能告诉我前期拍摄的不足;当一张照片需要多处或过度遮挡/加光时,它能告诉我前期拍摄的不足。
在前期拍摄的许多问题解决掉以后,才发现无论是数字PS技术还是传统暗房技术,全都是为了服务于前期做不能做到的后期艺术创作,而不是用来修补前期本来能做到但没做好的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在暗房中学习黑白,对彩色影像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我个人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彩色影像比黑白多叠加了几层色彩反差的关系,其中还融入了冷暖色调的元素。
通过学习暗房,惊讶地发现自己还有太多太多不懂的,比如被大家信封为神の信条的Zone System其实在技术的发展下,到今天已经面目全非了。
Zone System分区曝光系统诞生的那个年代还是处于固定反差的传统暗房年代,ZS是从胶片的前期拍摄到最后把影像放到相纸上的一大套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可变反差系统的发明,银盐进入了现代暗房的时代。
有了可变反差系统,底片上可以利用的影调范围大大提升,几乎取代了ZS中暗房的技术操作。
现在可以叠图层了,暗房要轻松很多,剩下来ZS需要操心的就只是把底片做好。所以到今天,民间流传的ZS大部分都只讲前期拍摄和胶片冲洗。
拍了个10卷8卷,所谓的全影调,所谓的ZS其实也就这么回事。不错,要高光细节有,要暗部细节也有。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放到这7档的相纸上,但总觉得还是哪里不对劲——没有灵魂。
其实“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才是白。
现在的摄影门槛太低了,很多没有美术基础的人也接触了摄影,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一张好的影像,只是想复制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但是谁也没想到在面对眼前的场景时,我们的大脑透过双眼把被摄物主观化了。我们想要的不是眼前的这个景物,而是我们心中感受到的景物。
所以最终相纸上的黑不应该是我看到的黑,而是我想要的黑。
卡片机试拍样张
现在问题来了,有人会说,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哪里黑,有多黑,想要哪里白,有多白,这该怎么办?
如果照片中是你暗恋的妹砸,那天她乌黑的秀发令你印象最深,那这时候她的头发是不是应该最黑。即使在真实场景中,头发因为会反光可能并不是最黑的,但我会把头发做到相纸最黑的黑(当然头发上反光的灰和白还是要有的,我是不喜欢糊成一团,意识流不是这么玩的)。
那如何知道这张相纸最黑有多黑?这里可以牺牲一张试条,狠狠地曝光,使劲做黑,然后再作其他照片黑度的参照。
我所理解的好照片,是相纸上呈现的一切一切元素都服务于中心思想的表达。
如果精神和肉体是紧紧相连的,那么一种强烈的精神感受通过大脑的联想引发另一种相适应的感受就是有可能的。
比如通常橙色会给人温暖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介于红黄之间的火焰曾给过你温暖。但如果你曾被火烧伤过,这种颜色可能给你一种强烈的恐惧和痛苦的感受。
不止是颜色,物体的尖锐、迟钝、圆滑,元素在画面中占据的位置、拥有的数量等也都会给人特别的感受。
将以上一种或者多种元素进行组合,达到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效果是它们存在的意义。
这次胡扯得有点多就先到这里了,还有许多东西在学习中,没有沉淀下来不敢继续键盘了。
最后结个尾。
已经是数码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也不会硬着头皮非要说胶片牛逼,暗房牛逼,它们就是有它们的局限,我非要睁着眼说瞎话也没人信。
在我个人看来如果胶片想要更好地存活下去,最好的做法就是转型,改变原来的产品定位,好好利用自己和数码不同的地方。
卡片机试拍样张
在我看来传统工艺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工具,因为它们非常地本质,非常地基础,只有看到了本质掌握了基础才能走得更远。通过传统银盐工艺学习摄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拔高方式。
感谢胶片还存在,感谢暗房如此地本质。
本号态度较主观,追求科学请见谅
新浪微博:菲林有毒
如果你也有与胶片相关的故事或拍摄的胶片作品想要分享给大家,欢迎来稿:
film5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