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起源:砖瓦发明和考古发现的早期砖瓦探讨
中华砖瓦从上古走来,是人类发展史上泥与火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本元文化的活化石。砖瓦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拥有木质、泥质建材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它们的发明和使用有力的推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各不同时期的砖瓦种类、造型各异,既体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与用材特征,又反映出着不同的制造技艺与文化传统。随着时代发展,砖瓦制造逐渐成为传统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分支。
一、砖
一种观点认为砖起源于红烧土。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认识到红烧土有防水、防潮的功能。这种技术在新石器早期已广泛应用,在河南舞阳贾湖、内蒙古兴隆洼、甘肃大地湾、四川大溪、湖北关山庙、安徽侯家寨、河南安阳后岗浙江河姆渡、马家浜等遗址的房屋基址中都发现有红烧土地面。湛轩业,傅善忠,梁嘉琪等学者认为,在新石器晚期已出现用红烧土块铺置建筑地基、道路的现象,典型代表如安徽潜山凌家滩遗址(据今5500年左右),红烧土烧成温度950-1000度,使用本地黏土,抗压强度、吸水率等物理性能与砖质建材非常相近,可以认为是早期砖,因此同时期良渚文化、双墩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红烧土块都可看作是“砖”的范畴,并提出据今5000年左右良渚文化时期我国已出现先代形体概念的烧结砖。但考古学界普遍认为凌家滩遗址出土五千年前的红陶块只能视为砖的过渡或雏形,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砖。另一种观点认为(烧结)砖起源于土坯砖,夏代早期已使用土坯砖建房。湖北、陕西、浙江等地新石器中晚期遗址均有发现用土坯砌成的房子,从外形看已与现代的土坯房没有多大区别。如陕西临潼康家遗址(距今四千多年)的房屋基址已发现一百多座,分若干排,每排房子又分若干组,每组房子少则两三间,多则五六间。居住面多抹白灰,也有用胶泥或草筋泥的。房屋前墙有的用土坯或草泥,其余三面墙则用夯土筑成。康家遗址的土坯长约39厘米宽34-36厘米,上下7层,东西8块,共56块。土坯的砌法同现代砌砖法类似。建国前在一些地区仍然使用土坯砖。
凌家滩遗址红烧土
(一)仰韶时期
宝鸡市仝家崖遗址发现一块带有一角的较厚残砖块(据今7000年);罗天艺认为是最早的砖。但未得到学术界公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蓝田新街遗址(仰韶时期),出土距今5000~5300年的“红烧土块”,这些“红烧土块”为规则的六面体,《陕西蓝田新街遗址发掘简报》中将其定为“砖形器”。陶“砖”形器的发现,或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烧结砖,对砖类建材的起源和建筑史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证意义。宝鸡岐山县孙家崖遗址发现了一块较薄的带有一边的残砖块。湛轩业结合以上三处发现认为在距今5500年左右,在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并且与黄帝文明时代几乎是同期的,这就充分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烧结砖的出现是同步的。
蓝田新街遗址陶砖(图片来源于考古报告)
(二)龙山时期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据今4500年)中、晚期堆积中发现了陶板104件,按照用法上的差异,将其分为二型。最大的特点是多数陶板上带有穿孔。刘军社认为是“砖”,推测用作墙壁护脚。付海龙认为是“瓦”(板瓦),推测用于覆盖屋顶以压茅草。仍有争议。
二、瓦
瓦产生于先民以陶器防雨的意识。陶器可以防水,早期半地穴或杆栏式房屋皆为茅草顶,用一些陶片覆盖重要部位(屋脊)既可以防止雨水渗漏,又可以防止茅草被风吹走。关于砖瓦发明的古代文献《古史考》载:“夏时昆吾氏作瓦。”《博物志》载:“桀作瓦室,今以覆屋者也。”
(一)龙山时期
陕西神木石卯遗址(距今约4000~4300年)出土筒瓦,是最新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筒瓦,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是排水管道。宝鸡市桥镇遗址(据今4000年)发现筒瓦和板瓦的残片。在石卯遗址筒瓦出土之前一直是“中华第一瓦”。 齐家文化灵台县桥村出土一批瓦(据今3900年),有板瓦和筒瓦,皆呈橙红色。湛轩业等认为其当是砖。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收藏一件泥质红陶筒瓦残片,与齐家文化灵台县桥村出土瓦的年代相当。
(二)夏商时期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宫殿区出土了一批陶瓦(据今约3400年),包括板瓦和筒瓦,原考古报告中将其称为“瓦形器”或“陶水管”。
三、学术界意见
今学术界一般公认最早的“砖”是蓝田新街遗址出土板砖,据今约5500年;最早的瓦是宝鸡龙山桥镇筒瓦,据今约4000年。只有曹红红,曹然认为陕西周公庙和赵家台遗址出土砖瓦是我国瓦的起源;砖则起源于战国晚期。
四、“砖瓦”相关文字
对“砖瓦”二 字的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已有相关记载,《左传》:“齐子渊捷从泄声子,射之,中楯瓦。”《考工记》:“匠人建国―凡为防:茸屋三分,瓦屋四分。”应该是指建材类瓦。但秦汉时期“瓦”的含义较为宽泛,《说文解字》:“土器已烧之总名。”与之相关的有瓴、甃、甓、瓴、瓿、甂、甌、瓬、甋、甗、瓵等。直到《古史考》才将其分离出来专指屋面建材瓦。砖,即甎,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南朝梁代顾野王著《玉篇校释》中“土”部中给出“塼”的释义:甎,亦作塼。甎甓也。“瓦”部中给出“甎”的释义:甎,火烧土墼也。由此可见最初的砖字为“甎”——从專从瓦,后来又与“塼”相通,最初不从“石”而从“瓦”。先秦时期虽有“專”字但意为陶纺锤,不是建筑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