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及层进式专项练习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一)
层进式论证结构的特点是文章各部分之间层层深入,前后顺序不能随意调整。主要有三种基本结构:
一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意义和价值);
三是,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路。
例一·2019年天津卷高考真题
①“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②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③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论证思路:
(1)文章从给资源下定义入手,提出正确认识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2)接着论述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3)然后分析注意力资源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4)最后指出在信息爆炸时代要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的做法。(根据黄底字)
论证结构:
层进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根据红底字)
例二·2020年全国Ⅰ卷
①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②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③“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④“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⑤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论证思路:
(1)首先提出家庭伦理对社会的重要性;(2)然后论述“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3)接着分析“孝”成为家庭伦理规范、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4)最后指出“孝”的内涵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趋势。(根据黄底字)
论证结构:
层进式(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因果论证、举例论证。(根据红底字)
例三·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课文
修辞立其诚
张岱年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⑥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承上启下】
⑦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已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⑧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⑦⑧两段乍一读是有点突兀的,但联系上下文就能看出,它们是紧接第⑥段,共同交代了本文提出“修辞立其诚”这个观点的原因——不仅学说、言论、文章有诚伪问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有一个诚伪问题,所以要“立其诚”】
⑨“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⑩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⑪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论证思路:
(1)首先提出“修辞”要“立其诚”的观点(第①段);(2)接着指出“立其诚”的含义,并分三个角度展开并列论述(第②③④⑤段);(3)然后论述为什么要“立其诚”(第⑥⑦⑧段);(4)最后从学术研究、处理社会关系、世界观三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具体做法。(根据黄底字)
论证结构:
整体采用层进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局部采用总分式和并列式。
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第⑦段列宁、第⑨段汉代经师)、对比论证(第⑩段)。(根据红底字)
(二)
并列式结构的特点是论证的各部分之间并列平行,分别独立又围绕同一个中心。整篇都用并列式结构的文章不太常见,大多在文章局部出现或者跟其他结构形式结合起来展开论述。
例文一·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
①《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②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远古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③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④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⑤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种。《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⑥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论证思路:
(1)首先指出《古文观止》备受读者喜爱是有原因的;(2)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其优点(即受喜爱原因);(3)最后又指出了《古文观止》的两个缺点。(根据黄底字)
论证结构:
并列式:整体上优点和缺点并列;局部三个优点并列,两个缺点并列。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根据红底字)
例文二·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
①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②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③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论证思路:
(1)整篇文章围绕明代青花瓷的兴盛原因展开论述;(2)首先指出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崛起提供了契机;(3)接着论述明朝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民窑青花瓷的崛起使得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4)最后论述青花瓷的的兴盛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有密切关系。(根据黄底字)
论证结构:
并列式。
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
例文三·人教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①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不需要客观实践。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现代性的认知是创造性推动的,现代性的实践是积极协作,是动手动口的结合。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证实才能有效。这样从古典时期的权威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大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自命都是无效的。现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
②本质而言,主体性必须经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出是不是适合现实。儒家的心学实际是自命无证的。这正是佛教指责的,“想入非非”,舍弃客体,无法正心诚意。朱熹的“格物致知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对知识进行客体认证,会使知识成为真实的知识。传统思想走的是权威主义之路,圣人之言无须客体认证。现代性恰恰与此相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
③传统文化历经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是远古时代,文字初创、人文初建的时期,以原始人文意识、宗教为特点;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会,文明开启文字统一并且历史演义家天下大一统;第三是元宋明清时期。远古时期,客观性认识不断增加,自我认识开启,不断对域外文明进行接纳。古典时期自命无证,晚清时期追求知识的客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更是把客观化的标准作为知识的尺度、思想的依据以及认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命无证被淡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为自身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的可行性,到最终以事实作为知识的结果,都以客观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现代年轻人“未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期的疏狂,但是整个传统文化因为自命无证而变成整体性的谎言。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而古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这是认识论的历史——不断增强的客观化,不断使思想回到现实,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不断完善。
(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论证思路:
(1)文章围绕比较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不同从三个并列角度展开论述;(2)首先从学理的角度指出儒家的错误与现代性的特点;(3)然后从客体认证的角度进一步比较二者的不同;(4)最后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传统文化的背离性与现代性的可信度。(根据黄底字)
论证结构:
并列式与对照式交织。对照式是指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两个论述对象的对比,并列式是指学理、客体认证、认识论三个论述角度的并列。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因果论证、举例论证。(根据红底字)
(三)
总分式论证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先提出文章的总论点,再分层论述。主要有三种基本结构:一是,先总后分;二是,先分后总;三是,总——分——总。
先看一篇简明清晰的。
例一·2018年全国Ⅱ卷
①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②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③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④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利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论证思路:
(1)文章首段先解释了“被遗忘权”,接着指出它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2)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述其意义所在,分别是①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的自决控制权,②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③是对大数据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根据黄底字)
论证结构:
总分式。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因果论证。(根据红底字)
【二轮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科技日报》曾推出系列文章报道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短板包括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核心工业软件、数据库系统、航空发动机短舱、航空钢材等。我国核心科技颌域面临严峻挑战的真实现状,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材料二:于2020年9月11日下午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与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的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材料三:自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推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旨在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被认为最有才华、最具创新精神、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年轻技术创新者或企业家。2018年,榜单首次在中国区评选。这很大程度归功子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迅速崛起和新兴科技力量上的增长。
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会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发展。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中国人特别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发出强烈的呼唤--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中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特别是世界尖端技术垄断更为严重。中国的十年“文革”对脆弱的人才资源破坏更为严重。总的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拥有世界尖端技术的领域很少。改革开放创新世纪这个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但是世界尖端技术并没有量的进展。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强,拥有世界名牌的中国企业不多。中国企业的发展靠得是规模,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之路,因此也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坦率的说是“世界加工工厂”。国外的专家评论中国的企业总是说:“Made in china,but china can’t create……”纵观中国企业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人们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同时也有些激动。在悲喜交集的时刻,看到缕缕曙光。
振兴中国民族工业需要有一批世界名牌和尖端科技,这样才能使民族工业唱起凯歌。“海尔”就是民族工业振兴的楷模。“海尔”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的。1984年12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引进电冰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合作合同》。海尔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搞技术创新,并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创业思路,引进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吸收技术,并且开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产品。当我们走进大城市的海尔专卖店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海尔产品--海尔双桶洗衣机,海尔空调,海尔彩电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航天公司的辉煌前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载着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是继前苏联、美国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中国的“嫦娥奔月”计划奠定了基石。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靠买国外技术发展,但是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核心技术,这严重阻碍大部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2001年12月,中国终于加入WTO,靠买技术的企业越来越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今年中国企业的保护政策基本取消,中国的市场基本开放,企业面对这机遇小于挑战的不争事实,终于在长时间的“沉默”后发出呐喊声--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对教育事业的投资逐年增长,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投资更大。近几年大力扶持教育,培养出一批批莘莘的学子,并且派出大量的公费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毕业大学生和“海归派”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中国政府近几年花费大量的资金扶持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企业面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上企业内部的努力:领导班子、企业科研人员和企业工人,这“三股”力量,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瞄准市场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避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集约型的发展之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化工业之路。
我坚信中国企业经过一番努力后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会响起,那时中国的工业会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那一天会到来。
【立意】
1.树立科技自强观;
2.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国家科技发展,保持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让自主创新成为战胜困难的坚实武器;
3.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希望在于年轻一代。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参观革命旧址,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走进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重温红色故事;献上一束花,向为共和国献身的英雄致敬……忆峥嵘岁月,聚奋进力量。“十一”期间,全国多地红色景区人气高涨,人们在互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在致敬英雄中激发吾辈当自强的奋斗热情。
在当今和平时代,你认为这些红色文化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有一种精神,叫红色
热爱的土地上烙印着热血,红色版图镌刻着它!——题记
有一种力量,任时光打磨,任岁月冲击,任一切不堪侵蚀,它也从未褪色,以耀眼明媚的颜色,给予炎黄子孙无限拼搏的力量!红色啊!你是这片土地的颜色,你是这块版图的信仰!
我以为红色是醒目,是标识,其实红色是精神——长征精神。毛泽东曾有词写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二万五千里长征,以红色为信仰,最终解放中国,如今,国泰民安,我们不再需要历经磨难长征,但我们仍需要那一种红色,那一种长征精神,我们不应丢弃坚守的心,更不应忘记那些长征岁月,红色是信仰,更是一种力量,我愿坚守内心,坚守一份红色,坚守自己!
亲情,友情,爱情,皆为小爱,大爱者,国家,他人,信仰也。还记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冒昧进入别人的生命,却以自己的生命,换了别人的未来。她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勇救学生导致自己残疾。
她是一位年轻的消防员,勇闯火场导致自己黯然陨落。他是一个人民警察,勇夺砍刀丧失左臂。以鲜血换一个陌生人,值得吗?值得!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职业,更对得起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以为,红色是一种可以让人泪湿眼眶的力量,是感动的力量,他们,甚至更多的他们,以一腔热忱,一颗跳动的火热的心去温暖别人!
我愿意甘寂寞,清苦但平静。有一些年少或年长的人,他们书写奇迹,描绘不可能,为中国鲜艳上色,他们以红色为底,怀满腔热忱,却守得孤独,清苦,你还记得他们吗?那些国家的工匠,那些以红色为调的“艺术家”,虽然他们有着甘于寂寞、平淡、乏味的生活,但他们始终怀一腔热忱,择一事,忠一生,不移白首心,他们为国画补色,为飞机制作精密器件,为飞船磨制燃料,一点一点,细毫不错,他们心细如麻,哪怕环境清冷,他们依然能用热情为国家伟业鲜艳上色。
有一种颜色,像樱桃初熟,像牡丹初放,染色一块版图,描绘一种文明,是精神亦是力量,是火的热情,是血的刺目,是昂首骄傲的原因,也是坚守不悔的信仰,一抹红色,以炽热重新唤起华夏,以热忱践行中国梦!
【立意】
(1)红色文化,闪耀新时代;(2)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3)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激发新时代青年的力量。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摘来樱桃煨作酱;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凭借在网上分享中国风的诗意生活,李子柒火到了海外,在2019年年末意外又当然地成为年度人物之一。在她身上,不同的网友看到了不同的东西:田园牧歌、返璞归真、传统文化、追逐梦想……
也许,很多人也在干着李子柒一样的活,为了谋生或者休闲或者其它,只是李子柒“被看见”了。生活中这种“被看见”的需求与渴望普遍存在。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论述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
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生活中这种“被看见”的需求与渴望普遍存在。“风光时”,我们渴望被看见,可是“失意时”,你是选择蜷缩躲避还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曾经说过:真正的伟大在于脆弱的凡人之躯却具有神圣不可战胜的力量。人从呱呱落地就预示着要承受苦难。先贤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苦难能摧毁人,也能锻造人。当人生不得不面临困境时,不要一味地躲避,蜷缩进气馁的墙角,苟延残喘,要挺直脊梁大踏步走向黎明,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对着窗外深邃的夜空发呆,想起几十天后的我身在何处。我喜欢黑夜,可我更喜欢曙光打破沉寂黑夜的那一刻。当光环在身上闪闪发光时,这个世界会看见你。不要被一点挫折所打败,坚持下去你定会看到曙光,看到光芒。你会被这个世界看见。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让这个世界看见自己,因为我们缺少坚持。马云曾经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很多人却死在明天的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面对苦难,光有勇敢、达观还不够,还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在最后的几十天时间里,我们需要的是坚持,缺乏的也是坚持。看着那可怜巴巴的分数,我们中的很多人,挥泪告别了三点一线的奋斗生活而加入到白加黑的无聊游戏之中,放弃了自己心中的梦想,放弃含苞待放的蓓蕾。可悲呀,为什么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呢!我们中的很多人,因为这失去了让世界看见自己的机会,而获得的只能是永难追悔的苦涩!
如何让自己不被黑暗所笼罩?如何让自己不被挫折所击败?唯一的方法就是勇敢面对,并坚持不懈地与之斗争,用汗水去浇灭挫折的火焰,用坚持去打开挫折的层层枷锁,走向黎明,远离牢笼,让阳光洒在身上,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他当初的芽儿∕却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不要只渴望成功,只渴望没有挫折,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鲜花铺就的坦途。你如果想成功,就必须历经磨难,就必须学会坚持,学会面对挫折。巴尔扎克曾说过:“挫折,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使其止步不前;对于强者来说是垫脚石,使其站得更高。”当一个人能够坚持下去,能够战胜挫折,能够站在挫折这块垫脚石上,还怕世界看不见自己吗?
既然生活中“被看见”的需求与渴望普遍存在,那么坚持下去,在最后的阶段不怕挫折,不怕考验,努力进取,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立意】
1.“我们渴望被看见”:生活中“被看见”的需求与渴望普遍存在。人具有社会属性,想被看见,这是普遍存在的,合情合理。这是大多数同学都能想到的,它属于精准的常规立意。
2.“想'被看见’,就得'发光’”:年轻人要打磨“被看见”的内核,正向输出,既成就自身的精彩,也为时代增光添彩。“年轻人要打磨'被看见’的内核,正向输出”就相对深入一点了。应当正向输出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精彩“被看见”?深入探讨,你就会发现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写得非常有深度。
3.“需被看见,但切忌急功近利”:传统文化需要被看见,但不应被急功近利地展示,而应自然真实地轻松展示。“需要被看见,但切忌急功近利”,这个立意就有思辨的感觉了,它辩证地看待“被看见”。个体可“被看见”的东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具有正向价值辐射作用的一类,和无正向价值辐射作用的一类。前者如李子柒让人看到了追逐梦想的可能、回归自然的美好、传统文化的魅力等,传播、弘扬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等。而后者如某些所谓网红的恶趣味言行,也带着“被看见”的希冀,但其行为本身并没有给别人带来正向的激励与价值引导,甚至只是出于“谋利”的目的,或者充满低级趣味等。正因为“被看见”有正反两面,所以,对“被看见”的行为,我们应该辩证分析,择其善者而思之、行之。
4.“莫被'被看见’绑架”:被不被看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充盈自己,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莫被'被看见’绑架”,就有一种反弹琵琶的味道了,有一定的新意。它质疑与批判“被看见”,把更多的笔墨放在充盈自己、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上。这也是一种正向积极而且新颖的立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次亲友聚会,某位大学生与亲友们聊起了“信息检索与筛选”的话题。
在一家企业做管理的表姐说,自己曾因为开启了“垃圾短信屏蔽”而险些遗漏了几条重要的工作信息。
刚退休的大伯感慨现在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觉得还是过去好,虽然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但人们做事心里感觉踏实,效率反而更高。
自主创业的堂兄认为,信息检索与筛选是现代社会人们一项重要的素养,谁的“搜商”高,谁就更有可能抓住机遇。
对“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你有哪些理解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
学会“信息检索与筛选”,培养“搜商”
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以高中生的视角看,我觉得首要的是学会“信息检索与筛选”,培养高级“搜商”。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就像大伯所说,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大伯觉得过去好,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人们做事心里感觉踏实,效率反而更高。但是我们能回得去么?不能,毕竟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那就得学会正确认识这个时代,接纳这个时代,解决这个时代中高科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是提升媒介素养,否则,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一睁眼就要面对微信朋友圈,打开网络便是铺天盖地的热搜新闻,培养“搜商”,也就是提高“信息检索与筛选能力”迫在眉睫。
一定意义而言谁的媒介素养高,“搜商”便高,谁就更有可能抓住机遇。
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信息的获取、辨别和处理能力——搜商,直接影响我们的事业与生活。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知道互联网的人非常多,但把互联网做到极致的却只有马云等几个大佬;互联网始于上世纪的美国,近几年,中国却出现了以“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为特点的新的产业形态——“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的典范。这一切,都有赖于强大的“搜商”。
表姐因为开启“垃圾短信屏蔽”险些遗漏重要的工作信息,如果回避信息检索,还可能有比这更可怕的情况出现,可见媒介素养不可小觑。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悲剧,你相信“一万小时定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学会了一项技能,这个行业却可能已经过时,濒临淘汰。比如你刚考了驾照,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了;好不容易英语八级过了,却不知道讯飞的智能翻译软件已经可以翻译方言了。为什么会这样?在你做这些事情之前,对相关信息连搜索一下都不屑,就更不要说处理和抉择了。
信息检索与筛选是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的重要的媒介素养。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的不再是信息闭塞问题,而是信息抉择问题。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很强,孙悟空虽神通广大,却并不是全能神。每至一处,他并不知道此处有何妖怪,于是他就会把土地找来。有了打不过的妖怪,他会根据妖怪的不同情况,或请龙王,或请观音……这才解得九九八十一难。《水浒传》里攻打祝家庄时,宋江听说祝家庄路径复杂,便派遣杨林和石秀前去探庄。杨林打扮成解魔法师,由于没有搜索到见白杨树就转弯的信息,很快便被捕了。第一次探庄失败。石秀扮作樵夫,从一位老人那里弄清了村里复杂的盘陀路径,攻打祝家庄才取得胜利。
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认识这个时代,接受这个时代,提高认识,培养“搜商”,获得上乘的媒介素养。
其次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如何使用?到百度、谷歌、搜狗上去搜。
再次,“搜商”不仅是信息检索,更重要的是信息筛选与处理,这需要智慧。
总之,身处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媒介素养亟待提高,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与筛选,让高搜商助力我们更从容的学习、工作、生活。
乱云飞渡也从容
社会飞速发展,潮流不断变化,这就是现在每天都在改变的信息时代。面对信息的大批量呈现,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理性的头脑正确处理信息,具备了这样的媒介素养,新时代的我们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也从容”。
正确处理信息,辨别信息真伪。对于信息时代,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信息量之庞大,每天各时各地都发生着不同的是事情,这也就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无论是娱乐、健康,还是体育、时政等方面的信息,究其根、溯其本都离不开其价值所在,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不是创造与制造信息的人来说,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辨别信息真伪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找寻其真正的价值,挖掘其本质呢?将我们得到的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联系、整合,再静下心来思考,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与见识,我们也才能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完整的人。
正确处理信息,用理性的头脑面对。这理性,其实是我们接传信息的防火墙,防止我们冲动与盲目。它的冷静、全面、精密、严谨,将使我们接传信息时,合情合理合法,而不会悖情悖理悖法。反思这些年的“板蓝根事件” “碘盐事件”秦火火事件”、电信诈骗事件以及“蓝瘦香菇” “吃瓜群众” “标题党” “键盘党”等,我们确实需要培养一种理性接传信息的基本素养。它将使我们超越感性的低级阶段,而走向基于理性判断的成熟的互联网+生命形态。
而要做到理性接传信息,归根到底,需构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理性精神。中国自古便是一个诗的国度、散文的国度、人文的国度,但如此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比之于欧美,我们确实弱于基于科学知识与严谨求证的理性精神。很难想象,现代欧美会发生“大跃进” “文革”式的荒谬;也很难想象,欧美民众会相信“板蓝根治非典”“碘盐防核辐射”的谣言。所以,要做到理性接传信息,除了需公检法部门强力干涉,抑治不实非法信息外,更需要我们个人的理性自觉,以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科学知识、理性思维的倡导与普及。
孔子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长时间浸在充满分散而无逻辑的碎片信息的网络环境中,可能会让我们逐渐失去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也许还会让我们失去准确的表达能力。只有养成辨别筛选信息的习惯,用理性的头脑处理信息的媒介素养,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也从容”。
【立意】
1.提高自我认识,培养“搜商”。
2.正确筛选信息,提高媒介素养。
3.辨别信息真伪,提高媒介素养。
4.理性运用媒介,精准获取信息。
5.紧跟时代步伐,学会“信息检索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