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合辙押韵》详细解读!
合辙押韵
拼音:hé zhé yā yùn
解释:形容非常押韵。
在萧乾的《吆喝》一文中提到——“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 18 课)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合辙押韵十三个韵母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合辙跟押韵,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1、 发花辙:韵母包括 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
〔注:绕口令〕
2、 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乜斜辙:韵母包括 ê、ie、üe 。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 一七辙: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 姑苏辙:韵母是 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6、 怀来辙:韵母是 ai 和 uai。
举例: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注:刘若英《后来》]
7、 灰堆辙:韵母是 ei 和 uei(ui)。
举例:你的心情总在(飞),什么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点安(慰)。你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徘(徊)
〔注: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声)}”有时唱作“hui(二声)”〕,
你最害怕孤单的滋(味)。
〔注:《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8、 遥条辙:韵母是 ao 和 iao。
例:(一)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注:《天安门诗抄》中的两首诗〕
9、 由求辙:韵母是 ou 和 iou(iu)。
举例:六十六岁的刘老(六),盖了六十六间好高(楼),买了六十六篓桂花(油),养了六十六头大黄(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注:绕口令]
10、 言前辙:韵母是 an、ian、uan、üan。
举例: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等我儿他到来同把饭(餐)。
〔注:传统相声《汾河湾》〕
11、 人辰辙:韵母有 en、in、uen(un)、ün 。
举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注:《唱支山歌给党听》〕
12、 江阳辙:韵母有 ang、iang、uang。
举例:梦下园林草木(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奄奄不起(床)。
〔注:京韵大鼓《黛玉焚稿》〕
13、 中东辙:韵母有 eng、ing、ueng(weng)、ong、iong。
举例:正月里来正月(正),我请小妹看花(灯)。
合辙押韵京剧的十三辙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歌舞剧,其中歌唱方面(包括部分念白),要求唱词合辙押韵,以求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不但唱词具有诗的味道,就是人物上场后唱的“引子”、“点绛唇”、“粉蝶儿”和念的“定场诗”,以及人物下场时念的“对儿”(两句对剧情和人物情感进行小结性的诗句)都必须合辙押韵。故念来朗朗上口,听来铿锵悦耳,无论抒情、写景,还是叙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京剧的辙韵与古典诗词要求相比,则更加宽松和通俗,它在古典音韵的基础上,将剧中唱词的韵脚规范为 13 项,形成京剧十三辙。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摇条如《连营寨》中,刘备唱:“白盔甲白旗号,点点珠泪往下抛”。
二、发花如《捉放曹》中陈宫唱:“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做差”。
三、人辰如《打龙袍》中包拯唱:“忽听万岁宣包拯,午门来了放粮臣”。
四、由求如《失街亭》中,诸葛亮唱:“两国交锋龙虎斗,各为其主统貔貅”。
五、乜斜如《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唱:“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害得奴挨长夜”。
六、姑苏如《献地图》中张松唱:“我张松卖地图不误主顾,一顿棒打却了西川地图”。
七、江阳如《二进宫》中杨波唱:“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站宫门听学生细说比方”。
八、怀来如《镇五龙》中单雄信唱:“大吼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九、中东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平生志气运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
十、一七如《铡美案》中包拯唱:“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十一、言前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十二、灰堆如《逍遥律》中汉献帝刘协唱:“父子们在朝中伤心落泪,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
十三、波棱如《打渔杀家》中萧恩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十三辙发音不同,韵脚各异。一般由唱词内容决定。如江阳、言前为宽辙,词多、字多,发音嘹亮,打远。乜斜、姑苏为窄辙,词少,字少,发音低回,委婉。一些名演员按自身条件选用不同的辙口演唱,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各有千秋。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把十三辙归纳为一句话:“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另外有两道小辙儿——小人辰儿、小言前儿,均发儿化音。词汇活泼、俏皮,多用于丑角的数板和曲艺唱词中。
合辙押韵诗歌的韵母
诗、词和曲一般都是要押韵的,诗词曲韵都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诗韵、词韵和曲韵之间就有一定的联系。
诗韵最早形成,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广韵。而后在宋词兴之后,才有了词韵。
而戏曲的十三辙,则是在明清时代形成的。
古体格律诗,到清末使用的官韵,是通称的“平水韵部”。在民国以后就没有官韵了,而写旧体是的人仍依“平水韵”,但平水韵部里的许多字,和现在的语言已经脱节了。而且有许多的字和现在的语言根本不同了。因此我极力主张用汉语拼音为标准的新韵。只要依照汉语字典为准就可以了。
平水韵的上平声有十四个韵部,下平声有十五个韵部,总计平声韵部 29 个。我曾写过篇关于诗韵改革的文章,建议合并为十四个韵部,即:
一东(dong),分解为 d-i-eng 韵尾为 eng。将冬、庚、青、蒸等韵尾为 eng 这合并。
二江(jiang ),分解为 j-i-ang。将阳韵合并。
三七 (qi ),将支、齐、灰(部分)和鱼韵合并。
四灰 (hei),平水韵的五微和十灰和的一部分。
五怀 (huai),平水韵十灰的一部分。
六屋 (wu),平水韵七虞的部分
七佳 (jia ),将九佳和六麻合并。
八真 (zhen),将真文侵和十三元的一部分合并。
九元(yuan),将十三元的一部分和寒、删、先、覃、盐、咸韵合并。
十萧 (xiao )将肴、豪韵合并。
十一歌 (ge),在平水韵的窝(uo)为入声字,与(e)韵合并。
十二尤 (you)
十三月(xie )平水韵里的入声字。
十四儿 (er),拼音的 er 我这样将平水韵韵的一些韵部合并,合乎现代的语言,也和十三辙相对应,便于现代人的使用。
十三辙是戏曲界常用的押韵工具,和现代语言一致。十三辙和我合并的诗韵是对应的:
遥条(即十萧),花发(即七佳),人辰(即八真),由求(即十二尤),乜斜(即十三月),姑苏(即六屋),江阳(即二江),怀来(即五怀),中东(即一东),一七(即三七),言前(即九元),灰堆(即四灰),梭坡(即是十一歌)其实在戏曲中是有儿(er)韵的,只是未列入十三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