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讲道理

道家

道法自然...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作者:玄微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我们来做道选择题:你认为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是好人还是坏人?

A.坏人      B.好人

你会发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在大部分人的第一认知中,秦始皇他刑罚严酷、徭役繁多,并下令焚书坑儒。是不折不扣的暴君。会选择A。

但在历史学家的眼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贡献。会选择B

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每个人都只会选择自己的愿意相信的答案,并且真诚的认为那就是世界的真相。【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人嘛,永远也不可能脱离主观而完全客观的思考问题。这就使得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主观感知信息的思考而去定义世界的本质。

所以有人觉得秦始皇是好人,有人觉得秦始皇是坏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

你改变不了的,就选择顺应

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人明知道追名逐利实在累人,还是坚持兢兢业业的想法?而另一类人,清楚功成名就的人生多么精彩,还是情愿做那只曳尾于涂的小乌龟呢?

人类,本身就是地球上最复杂,最有多样性的生命啊。

“昨怜破袄寒,今嫌蟒袍长。”一首《好了歌》,算是写透了曹雪芹先生对人性的理解。贫穷的人渴望物质,富贵的人难求自由。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幸,与不幸。

这时候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鬼谷子不重视道理,只讲求方法,就如他说的: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

人呐,本来就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所以只能区别对待。

浮世如潮人如水,大家都只是在凡尘俗世中浮浮沉沉的一颗微尘,商人怨不得艺术家缺乏经济观念,学生,笑不得上班族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这就是社会啊

任何人,都没有义务要对你的观念全盘肯定。

你改变不了,你的选择只有妥协,或是适应。

别和不同立场的人讲道理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孔子暂住一处院落休息,子贡在院门口闲坐,这时远处走来一个身着绿衣的人。

那人问子贡:“你是谁啊?” 子贡回答:“我是孔丘先生的学生。” “那你一定懂很多东西喽?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吧,你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绿衣人问道。

子贡一听,绿衣人居然问了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便有些不屑地答道:“自然是四个季节,这是常识啊。”

“不对,是三个季节。”绿衣人摇摇头,认真地说。

“不对,是四个季节。”子贡很惊讶。

于是两个人争执不下,从早晨一直到中午,声音越来越高。孔子听到门口有争吵声,就走了出来。二人就让孔子来评判。

孔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绿衣人,对子贡说:“你错了,一年确实只有三个季节。” 这样的回答完全出乎意料,子贡一脸不解地看看老师,欲言又止。

绿衣人非常高兴,满意地走了。

心有不甘的子贡终于忍不住问孔子:“老师啊,一年分明有四个季节,您怎么说是三个呢?” 孔子笑着说:“你没看到那人通身的绿衣吗?他分明是蚱蜢所变。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经三季,从没见过冬天。在他的知识系统里,一年就是三季,你和他讲道理,怎么可能说得通呢?你又何苦枉费口舌呢?” 子贡听后,点头不止。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对一件事情,大家有不同看法,有时候无所谓对错,因为每个人的判断都是依据自己心中的尺子,而每个人心中的尺子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

人生在世,或许人跟人最大的矛盾,就是孰是孰非之间的矛盾,很少人会去思考,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根本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理。有时候表面上在讲理,实际上在争输赢,直到争的两败俱伤,元气大伤。

其实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卡耐基说:如果成功有诀窍的话,这个诀窍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

用鬼谷子的话说:说者听,必合于情。什么意思?想要说服别人,与其讲道理,不如兼顾他人的立场。我们必须要明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