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沟通,走进心灵
王惠霞
班主任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生活环境、性格迥异的学生,要带好一个班,这就要求班主任能明察秋毫、探幽索微,对学生坦诚相见,以心换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历史遗留的“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导致少数学生不敢在老师面前表露心声。我试图想方设法接近学生,但收效甚微。一次,我偶然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一天午饭后,我坐在教室门前批改学生日记:“老师,当你在课堂上提问题让学生回答时,我很想举手,心却不停地咚咚乱跳……..然而还没举起又很快放下来,举手还是不举手呢?我在问自己。上次我举起了这该死的手,但因为说错了一个字,引得同学哄堂大笑,于是我曾发誓不再举手。可是,现在我的心又一个劲地在胸口猛撞,手紧握成拳,掌心在冒汗………”看到这里便挥笔疾书:“勇敢点,战胜自己,老师希望每天都能看见你高举的手。”看着批着,猛然间,我为之一惊,一篇题为《我恨语文老师》的日记映入眼帘,我便急切地想知道恨我的原因:“我没做作业,你让我站在那里,我身边的xxx先推了我一下,结果你转身看到的是我的回击,就批评我。做错题的人你不批评,好像全是我的错,这不公平…….”我思忖了一下批道:“没有了解情况批评了你,是老师的错,但你不能把不做作业和做错作业等同看待,希望你能和老师面谈一下。”通过和这位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终于消除了误会,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情。通过日记,解决了学生的一个个难题,给了他们一次次鼓励和勇气,日记成了我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有一次,我发现学生李屹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很懂事理,但是很深沉,整天沉默寡言,后来又听学生说他有煽动学生做坏事的不轨行为。于是我便有意接近他,不时问问学习上的问题,谈谈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说说家里的生活情况,慢慢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一天晚上李屹竟给我写了一篇文章《说心里话:我很想爸爸》,从这篇文章中我才知道,李屹的父亲一年前因车祸去世了,使他原本幸福温暖的家一下变得死气沉沉,使他失去天真、活泼的天性。读了李屹的文章,我心里特别难受,为此落了泪。第二天我对李屹说:“你若有什么困难,就给老师说说,帮助学生渡难关是老师的天职。”这句普普通通的话,使李屹的性格改变了。
受这件事的启发,我从此特别关注班里的单亲孩子,经常为他们买馍、喂药、梳头洗脸,竟使一位女学生扑到我的怀里抽噎着说:“老师……你对我……比我妈妈待我还亲!”就这样,学生把我当成了贴心人。现在班里的学生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就会向我敞开心扉,师生关系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