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葡萄酒
葡萄酒的世界犹如万花筒般争奇斗艳,目不暇接,单就葡萄的产地、种类以及酿造者的不同,千百种风味足以丰富了酒饕的品酩生活。新世界葡萄酒异军突起,屡屡有令人惊艳的表现,对于爱好葡萄酒的人来说无非是一大福音。
在充满先民文化的谷地中种植葡萄 智利酿造出酒界新星
新世界葡萄酒产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由于基督教的传入,为了酿造礼拜仪式中所必需的「耶稣宝血」- 葡萄酒。
殖民统治地便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如美国、智利、阿根廷、澳洲、纽西兰及南非…等国所生产的葡萄酒,相对于欧洲葡萄酒而言,就被称为「新世界葡萄酒」。
以欧洲人的观点来看,法国、义大利、德国…等,这些国家才算得上是传统葡萄酒生产国,不过,新世界葡萄酒在当时只能在限制地区内生产及消费,即使海上葡萄酒交易频繁且热络,但是殖民地仍然仅限内需消费,没有加上国际贸易的输出和输入。
换言之,新世界葡萄酒就只能作为「村镇葡萄酒」。另外,较少去使用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品种来培植葡萄,大多利用当地土生的葡萄品种,并以近原始技术来酿造。
新世界葡萄酒虽然使用在宗教仪式上,但是品质良莠不齐,风味尚未达到品酩享用的标准,殖民地统治者仍会考虑要把自己国内的葡萄酒送往殖民地销售,而不会把心思放在为殖民地发展葡萄酒产业上。
毕竟,殖民地统治国认为新世界葡萄酒若没有加以限制,将会导致产量过剩、酒品泛滥的危机,近而威胁到殖民者的葡萄酒经济。
跨越传统持续再进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体世界经济也随之好转,航运和通讯发达,使得世界变小,有利于推展超越国境的全球化市场,新世界葡萄酒也随之掀起了浪潮,法国高级葡萄酒及欧洲葡萄酒大举入侵,新世界葡萄酒国消费者对欧洲葡萄酒青睐有加。
于是,新世界葡萄酒陷入困境、乏人问津,新世界葡萄酒业者面临生存威胁,切实感受到大变革的必要性,如果情况持续再走下去,新世界葡萄酒业者将会全数淹没,唯一生存之道,只有努力改善品质,酿造出绝不输欧洲的葡萄酒。
不仅仅是在国内,更要在世界市场上拥有竞争力才有活路,新世界葡萄酒要面临的问题是以什麽当筹码与欧洲葡萄酒一较高下?
引进现代化的酿酒设备
无论资本、技术、历史都无法与欧洲相提并论,即使新世界葡萄酒业者投资再多,或引进最新技术酿造出优质的葡萄酒,在印象及传统上还是拼不过法国高级葡萄酒,因为它们早已是一种文化、历史与传承了。
既然如此,新世界葡萄酒可以从两方面来调整销售市场:第一,物超所值的品质价格比;第二,容易辨识的酒标方便消费者选择。
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或许会选择带有「文化印象」的欧洲特级葡萄酒,姑且不论品质,也不会另外选择高价的新大陆葡萄酒,就连一般大众也因为有所成见,如果是同等价位,还是选择欧洲葡萄酒居多。
因此,就算品质相等,如果价位相仿,新世界葡萄酒始终无法与欧洲葡萄酒相竞争,新世界葡萄酒必须提高品质,达到欧洲葡萄酒的水准,但价格相对低,不断培养实力,待到消费者逐渐对新世界葡萄酒改观后,价格始能呼应酒的品质。
以法国葡萄酒为范本,使用欧洲原生品种取代本土品种,新世界酿酒业首先即从葡萄酒的原料 - 葡萄品种开使法国化,再加上引进法国(波尔多式)葡萄酒酿造技术。
发酵时温度调节或是熟成等方面都採取法国化,如今已做到仅是气候、土壤与欧洲不同,新世界葡萄酒与欧洲葡萄酒相较起来,实际上差异逐渐在缩小。
崛起开辟新战略模式
有别于欧洲葡萄酒,新世界葡萄酒採取比欧洲葡萄酒标籤更容易辨识的葡萄品种标示法,挑选葡萄酒时,消费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择欧洲的?还是新世界的葡萄酒?
欧洲葡萄酒在传统上强调「酿酒厂」以及「葡萄栽培地区」;相反的,新世界葡萄酒则强调以哪种「葡萄品种」酿製,这是因为新世界国家很难以葡萄酒酿造的传统与历史来与欧洲竞争,因此就以品种和风味来一较高下。
近年来,欧洲葡萄酒有时也会标示品种,但是大部分仍然照著传统而未标示品种,对葡萄酒涉略未深的消费者,难免对此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假如消费者喜欢的品种是饱满强劲、充满辛香料味的希哈(Shiraz),或者是风味凝聚苦涩与香甜的马尔贝克(Malbec),新世界葡萄酒会将其大字标明在酒标上,让消费者容易分辨、挑选。
全世界吹起葡萄酒风潮,欧洲产量有限的高级葡萄酒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以良好气候、大量生产的设备、技术革新而武装起来的新世界葡萄酒,靠稳定的价格与物超所值的品质攻占世界葡萄酒市场。
与中低价位的欧洲葡萄酒展开激烈竞争,欧洲名牌葡萄酒席捲世界,高售价犹如长了翅膀般往上飞,而中低价位的葡萄酒,就必须面对以品质和价格为口号的新世界葡萄酒的攻势与挑战。
风格多样的新世界葡萄酒 受全球消费者瞩目
其中,新世界葡萄酒咸鱼翻身、决定性的契机就是为纪念美国独立200週年而举办的巴黎品酒会「法国vs.美国葡萄酒」。
在1976年的春天,一场看似胜负已定的盲目试饮会,竟意外掀起撼动葡萄酒世界的革命,排除偏见,证明新世界葡萄酒绝对不输给欧洲(尤其是法国葡萄酒)的事实,也正式开启新、旧世界酒分庭抗礼的态势。
消费者选择更多元
新世界葡萄酒迎接戏剧性的大转变后,更进一步惊人的成长,欧洲葡萄酒资本看见新世界葡萄酒的前瞻性,与新世界葡萄酒公司合作生产高级葡萄酒,掀起了合资企业热潮。
无论是法国数一数二的葡萄酒集团,还是著名的葡萄酒贵族、葡萄酒大公司等都设法大举进入新大陆。前往新大陆发展的欧洲葡萄酒企业,不仅资本,就连尖端酿造技术都一併地引进,使得新世界的葡萄酒品质进步得令人刮目相看。
不可同日而语,反观欧洲的中低价葡萄酒,因新大陆的挑战而陷入苦战;相反的,新世界葡萄酒已摆脱连价的刻版印象,品质、价格等方面都对欧洲葡萄酒造成威胁,产量也大幅提昇,步步为营抢食著葡萄酒市场的大饼。
法国葡萄酒薄酒莱(Beaujolais)酿造一年以内要饮用完毕,有的则是必须长期熟成、保存的高级葡萄酒(Premium Wine),不但种类多样,价格也有天壤之别。
相对的,新世界葡萄酒则有一部分超高价的膜拜酒(Cult Wine),引进欧洲技术和品种所酿製的高级葡萄酒,大部分不向欧洲价格差距那麽大,此外,气候也比欧洲稳定,且不用太在意生产年份(Vintage),不受年分影响而维持品质平稳的长处。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也同步进行以凸显地域性的「地方」品种为新武器,开发「全球再地化」产品,每个国家都以优秀的固有品种来提高竞争力,如今,除了传奇性的高价特级葡萄酒以外,全世界都各自以优秀的品质和价位展开竞争。
美国 USA
主要品种(红酒):卡本内.苏维浓(Cabernet Sauvignon)、Pinot Noir(黑皮诺)、希哈(Shiraz)
美国 - 新世界葡萄酒的代名词
加州、华盛顿、俄勒冈、纽约四个州的葡萄酒产业实力,受到世界级的认可,亦成为国际性的指标;其中,以旧金山为中心的北太平洋沿岸地区,葡萄栽培面积广大,堪称是美国葡萄酒的一大产地。
加州的产量佔绝大部分,品质年年提昇,成为新世界葡萄酒的代名词,昔日「巴黎品酒会」对抗法国葡萄酒一战成名,证明了美国葡萄酒拥有无限潜力。
阿根廷 Argentina
主要品种(红酒):马尔贝克(Malbec)
阿根廷 - 蓄势待发的葡萄酒大国
阿根廷人大多来自于西班牙,追随传统习性,日常生活中绝对少不了葡萄酒的陪伴,阿根廷葡萄酒产量庞大,而且对于自产的葡萄酒需求量也不少。
最重要的产区为门多萨(Mendoza),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酿酒葡萄品种的发展逐渐趋向单一化;换言之,倘若生产一种葡萄酒深受消费大众所喜爱,该国就会大量地种植和发展这种葡萄品种,例如 - 马尔贝克(Malbec)。
智利 Chile
主要品种(红酒):卡本内.苏维浓(Cabernet Sauvignon)、卡门内里(Carmenere)
智利 - 开拓国际市场视野无限
东为安地斯山脉,西为太平洋,夹在两者之间地形狭长的智利国土,以中央为主要产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造就多变的环境与气候,日夜温差非常大,造就了酸味丰富的葡萄,酿成具有浓浓果香的葡萄酒。
此外,智利在独特地理环境的天然屏障下,从未出现过葡萄树的天敌 -「葡萄根瘤蚜虫」,得天独厚无虫害,是全世界葡萄酒产地中,唯一没有受过虫害侵袭的国家,葡萄在优质的环境中健康生长,因此,酒的品质相对稳定。
澳洲 Australia
主要品种(红酒):希哈(Shiraz)、卡本内.苏维浓(Cabernet Sauvignon)、黑皮诺(Pinot Noir)
澳洲 - 风格自由多样化的产区
开启葡萄酒的历史并不久远,可说是新兴的产国,澳洲的葡萄栽培主要都集中在南方,因为气候温暖,所以品质差异不大。
在澳洲,葡萄酒并未订下严格的法规,自由之风盛行,形成独特的葡萄酒文化,于各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之下,孕育出葡萄酒的多种样貌,即使同样是希哈品种,在南澳的巴罗沙谷与猎人谷所呈现的风味却截然不同,为品嚐带来惊喜与乐趣。
纽西兰 New Zealand
地球最南端的清境岛国
主要品种(红酒):黑皮诺(Pinot Noir)
据说该岛的原住民称呼纽西兰为「长白云袅绕之岛」,海洋型气候一年四季整体虽然寒冷,但清凉的空气中总是洒满灿烂阳光。
极大的日夜温差使得此地种植的葡萄能够缓慢熟成,让纽西兰酿製的葡萄酒中有股嫩叶般的清新香气与葡萄柚、百香果味,纵使在新世界中属于开发较晚的产地,拥有崭新风格的葡萄酒确实抓住了不少人的味蕾。
南非 South Africa
彩虹之邦酝酿真实力
主要品种(红酒):皮诺塔吉(Pinotage)、希哈(Shiraz)卡本内.苏维浓(Cabernet Sauvignon)
酿造葡萄酒的历史相当悠久,主要产地以开普敦为中心成扇状扩展,经过法国葡萄酒名产地的技术移植,逐渐打下专业葡萄酒产地的基础。
近来出现许多个人经营的的小酒庄,再度引进新技术,葡萄酒生产速度大增,从高级酒到日常餐酒,种类丰富,因此提昇并且带动了葡萄酒的品质与竞争力,融合了传统与革新的想法,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