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头条#襄阳遗迹
---安乐窝
“安乐窝”明墓位于襄阳城南羊祜山东北麓, 在襄阳军事历史博物馆门前。
曾经数次从安乐窝附近经过,一直以为那是修建军事历史博物馆时的地下通道,只是觉得有些阴暗潮湿,很不解。
上周去博物馆,看到安乐窝里出土的舍利子和发掘的图片,顿时恍然,其实在博物馆多次看到过这些展品,都没有引起我的注意,这次看到,顿时好奇起来。
安乐窝是明墓,该墓早年被破坏,石室洞开,因洞内一条石上阴刻“安乐窝”而得名。在安乐窝的墓葬上方发现了一个八角形带有精美图案的盒子。盒子成八棱形,带盖,最长处9厘米,盖面浮雕摩竭鱼和佛教供养“七宝”:银锭、铜钱、象牙、珊瑚、法螺、法轮、灵芝; 盒内装有“金玉满堂”银质供养钱和5枚五彩舍利子。铜钱分别为铸造于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的“大定通宝”和明神宗万历四年(1570年)的“万历通宝”。由于五彩舍利子在当时是第一次被发现,从而引起考古界的巨大轰动。
据规划专家陈家驹先生回忆,墓主人是明代襄阳卫副使(相当于副司令)聂贤墓,乾隆《襄阳府志》有8处记载。在岘山亭词条中,“明正德中,副使聂贤重建,亦辟有思贤堂。”在习氏故宅词条中,“明正德中,副使聂贤建亭池上。”在郡城词条中,“正德时,汉溢,破城三十余丈。巡道聂贤自大北门至东长门捐甃泊岸二百八十丈,又筑子堤护之。”在羊巨平侯祠词条中,“明成化间,副使马震重修,副使聂贤、知府吴华、知府万振孙相继修葺。”在水利词条中,“前巡道聂贤兴砌大北门至东长门泊岸,护筑子堤。”在职官三词条中,“嘉靖时,改分巡下荆南兼郧阳兵备道。聂贤,四川长寿人,正统年任。”在名宦词条中,“聂贤,字承之,蜀长寿人。进士,历荆南兵巡道,修城岸大堤,葺浮桥,新通济桥、羊侯祠,立岘山亭,及习池覆以亭,筑蒋家埠捍水,获安全者万家。修郡志。寒士不能赴试者,资遣之,擢按察史去。《明志》”在清朝乾隆年间王正功撰写的《老龙堤记》中,还专门提到:“宪副聂贤修之。”由是,聂贤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贤能的官员。他兴修水利、筑堤修桥,以保万家平安;不仅如此,他还重视文物保护和民风教化,修立了岘山亭,在习家池上修建了亭子,修撰地方志,资助贫困学生参加考试,最后官至按察史。
“安乐窝”明墓出土的舍利子经鉴定并非佛身舍利子,而是专门用于佛教供养仪轨使用的“感应”舍利子。根据墓主人为明襄王府门正和明襄王府建有诸多寺庙的文献记载、文物遗存如承恩寺、广德寺、华严寺等情况推测,明襄王府很可能供有佛骨舍利,作为虔诚佛教信徒的墓主人将这五枚“宝石”供养在佛骨舍利旁“吸收灵气”,时间一长,也变成了佛教舍利子。墓主人死后带入阴间,继续供养在其墓顶石龛内,祈求“往生极乐”。
聂贤的墓葬题写了“安乐窝”三字,也表明了聂贤安贫乐道、修身养性的思想和品德。聂贤被明史和后世载入史册,受到人们的纪念和景仰,也不应该被今天的我们所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