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学雷锋

那年,我在学雷锋

文/刘 琳
每到三月,全国各地大中小学都会刮起“学雷锋活动”的旋风,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学雷锋时光。
记得我还在顺阳小学四年级,有一天班主任袁秀丽老师给全班同学说: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请同学们给村里的五保户或者孤寡老人帮忙干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帮助他们。那时那月,我还很小,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从没有过半丝怀疑和犹豫,立刻在脑海中搜寻村里符合老师描述的需要帮助的人,终于找到符合条件的一对老夫妇(其实老夫妇不是孤寡老人,他们有三个儿子,但没有任何一个儿子管两位老人)。于是那天放学我就去了老人家,给老两口说我来学雷锋来啦,抓起扫把就开始给他们扫院子。那可是农家院落,有三间草屋,剩下的就是大大的黄土院子,院子里种了几棵高大的树,还养了几只满到处跑的鸡,院子里经常落叶,有鸡粪。我每天都是下午放学了去老人家,先拿铁锨把满院子的鸡粪清理掉,给脸盆里接些水先洒水,省的扫地的时候灰尘漫天,再拿着比我还要大许多的扫帚从屋里扫到屋外。就这样我的学雷锋活动开始了,每天如此,除非遇到下雨天才会按下暂停键休息一下。
还记得我妈调侃我说你们老师的话是圣旨吗,怎么不见你这么给家里扫地,我固执的回答说:是老师让我们学雷锋呀。现在想起来少年的我还真是一根筋呀,可爱又天真。因为天天去老夫妇家扫地,时间久了和老人也相处的很好,老人也慢慢对我有了很深的感情,到后来老人竟然买瓜子给我吃,我的童年时光完全没有零食,因为农民家庭恨不得把一个硬币掰成两个来花,父母除了过年买点瓜子花生之外,是不会给我买零食的,而老夫妇家更穷,所以当老人给我吃瓜子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意外,在老人心里已经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孙女了吧,所以我是傻人有傻福。
日子就这么平淡充实的过着,直到有一天我去班主任袁秀丽老师的办公室,正好碰到了其他老师和袁老师正说话着,就看到袁老师一脸骄傲的指着我说:就是她呀,别人学雷锋都是三月来四月走,这娃竟然学雷锋学了一年,人家寄来了表扬信表扬她呢。听完了我一脸懵,袁老师又给我说了一遍事情缘由,我才知道我被表扬了, 而且还是大张旗鼓的被表扬。下课后我悄悄的来到校门口的宣传黑板旁边,假装不小心看表扬信,那是一张很大很大的红纸,用毛笔写了一封长长的表扬信,端端正正的贴在醒目的位置,我不好意思仔细看,迅速留浏览了转身就跑,心里很激动,脸上很平静。那个年代,父母忙于农活,几乎很吝啬对子女的夸奖,只有我拿上奖状的时候才会得到他们一点点言语的表扬,所以可想而知我被当众表扬,心里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了吧。接下来的周一升旗仪式上,校长例行讲话后专门表扬了我,说我学雷锋的事乡政府已经知道了,乡镇府特别奖励了我一个雷锋笔记本,还说要把我的这件事记录进我的档案中。这之后我就出名了,我放学后再去老人家帮忙干活的时候,村里人碰见我了就会调侃说:又去学雷锋去呀。弄得我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因为我去学雷锋又不是为了求表扬。通过这件事我才知道原来学雷锋是有时间限制的,就只在三月学雷锋就行了,可心里却在想学雷锋不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啊,怎么还有时间限制。
等我上了初中,学习压力变大,去老人家的次数就少了,后来去县城读高中,就再也没去过老人家了,直至去西安读大学后又工作在西安,回老家的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减少,那对老夫妇完全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有一次妈妈告诉我说,我上高中后那位奶奶还来我们家打听我,怎么在村里看不到我了,说我是好孩子,他们想我了。当我听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两位老人家已经过世了,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由于从事教育行业,每到三月总是看到各种各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现在学雷锋已经流于形式了,形式大于意义,不管什么活动一定要拍照片,留下活动的证据,于是乎形式丰富的学雷锋活动遍地开花,可孩子们对于学雷锋的本质却很少去了解,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对现代孩子而言学雷锋已经不是三月来四月走,而是一次性的表演。虽然如此,但学校还是要提倡学雷锋活动,因为要在少年的心里种下关爱他人的种子,也许现在这颗种子很渺小,可随着一年一度的重复,这个种子也会慢慢长大、发芽,等这些少年长大了,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有更多的相互关爱、帮助,我们也会感受到这样的相互温暖。
小时候的自己真是很傻很单纯,现在想起来非常感谢那段岁月,小小的自己坚持着简单的想法。如果时光可以穿梭,我想回到过去,回到我的少年时代,对着那个个子小小的,手里拿着大大扫帚的我说:你是很傻,但真的很可爱,我愿意成为长大的你。
作者简介:刘琳,陕西富平人,现在西安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