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各个时期钧窑瓷器特点,真伪鉴别方法,收藏转发
钧瓷最早诞生于唐代,禹州的钧瓷,因此也被称为“国宝”。同时凭借其复杂的配釉、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因此也被称为“国宝”。钧窑这时可以烧制出绝伦的红釉钧瓷,也就是这时候改变了以往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色彩的新世界,钧瓷也是因宋代时期,而发扬光大。
我们自古以来时候就一直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钧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也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成色还是各种纹理的表现,都是极其不容易所仿造的。尤其是北宋时期的钧窑瓷器,为何那么说呢?
不同时期的钧瓷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人为就难以控制做不到恰到好处,虽然不完美这也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自宋徽宗起就被历代帝王钦定为御用的珍品,入住宫廷,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私藏。
在南宋至元代烧制出了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铜红釉,这种其呈色原理显然与宋钧铜红釉来源于一脉。
元代钧瓷产品种就变得单一画,受元代审美所影响,器物就变得大件多,给人以笨重的感觉。其特点具体就表现为:胎釉粗,釉的薄厚也不均匀,厚的则肥的过度,釉流下垂处聚釉达到了“垂若蜡泪”的程度;薄釉露胎处则又可看到胎上的轮指和刀痕,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釉面光泽度较差。
鉴定真伪
关于钧瓷的真伪可以从这几点入手,都是笔者自己总结,仅为个人观点,如有更好的建议各位藏友可以评论,大家互相学习。当然不同时期的钧瓷肯定是不一样的特征,下面主要从宋跟元来区别。
一,钧瓷特色——蚯蚓走泥纹
钧窑蚯蚓走泥纹,这种纹理是钧窑一种特殊的现象,它与建窑生烧构成沟壑状纹理相似,不过,钧窑在烧制中出现,后来又有釉继续融化基本填平了先前的裂纹。官钧尤其明显,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可能与多次上釉有关,也与烧成机制有关。由于宋钧“其配制色釉,法用调和,不加研乳,颜料与釉汁未能十分融合,经火乃现离合状态,致有大如'蚯蚓走泥纹’,而元钧“其配制色釉之法,则调和后,再加研乳,颜料釉汁务令熔合”,因此没有“蚯蚓走泥纹”这种特征。
二,制作工艺
历经宋、金、元,直再到民国时期的后期仿钧都是采用的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就是器物的都是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到了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能看到一些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三,支烧方法
钧窑烧制工艺分二次烧制:第一次是素烧,然后通体施釉第二次入窑釉变彩。满釉支烧工艺,也是我们俗称的“裹足支烧”,是指在通过施满釉层在器物,然后入窑烧制时,用细小的支钉支烧器物,烧成后支钉被消除掉,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平台参加拍卖,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壹叁伍叁,零肆捌零柒捌柒咨询相关事宜器物的底部除了一些细小的支钉疤痕外,通体都是有釉的。这是五大名瓷共有的特征,也是御用官瓷精细的标志。
四,胎土
胎土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有笔砚台之说。如用砂纸打磨能感觉到十分细腻润滑,含沙量极少,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砂质地为元代的。应该说,钧瓷和景德镇瓷用的高岭土瓷胎是有区别的,和其他窑口用料也不一样。
五,气泡
钧窑观泡铜红釉是大泡,泡像在漩涡中一样。温润色浅,有光环围绕着泡。天蓝釉泡也都更稀少,但釉的流动状态不像红釉,天青泡多密,釉也没什么流动感,大小泡都有,大多都在一个层面,没有上下层之说。月白釉中泡很少也几乎不出泡,红斑器物泡显得十分稀散。
关于瓷器的鉴定我们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多多学习。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各位看官,喜欢的麻烦点赞收藏加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