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的昨天和今天

每次回趟老家,都会给我留下极大地震撼,够我回味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回去都感到有很多陌生的东西出现,让我这个在城市中生活游刃有余的本地人感到新鲜。在印象中古朴的平氏小镇不是这样的,那应该是青砖绿瓦,间或有土墙茅草,不算宽阔的一条大街横穿南北,从南头到北头,这条每隔一日的赶集日的街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它伴随我成长。而现在她和城市俨然没有多少区别,街道宽了不少,两边都是越来越高的楼房,家电、超市、商场一应俱全。说普通话的人也很多,这在20年前绝对是件轰动的大事。我记得20多年前,我携妻子回老家,左邻右舍像看稀罕物一样看我妻子,还有好些人指指点点,我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无非是议论妻子是个外地人,讲普通话的,他们都感到很好奇。

              平氏街的标志

临街的三间平房,那几年看着感觉还挺过得去,现在看上去已落败很多, 前后左右都修起了两层三层的楼房,楼房外部都贴上了白色的瓷砖,还有那些不锈钢的护栏以及从落地玻璃往外透出的各种色彩的窗帘,感觉是在城市里。几乎家家都安装了空调,干净的卫生间里装着浴霸,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这是我印象的平氏小镇吗?不是,全变了。

       我的母校——平氏中学

成立于1956年的平氏镇中学是我的母校,那时叫平氏二中。彼时的母校不但设有初中,而且还有高中。仅从学校的名字大致就能知晓当时学校的教育排行地位,桐柏是一中,而平氏是二中,桐柏是县城,平氏只不过是个小镇。当时周边十里八乡的孩子以考上平氏二中,以能在平氏二中上学读书为荣。更有甚者从其他乡镇比如吴城、新集、油田慕名转学而来的求学者。时过境迁,1990年将雷庄、前洼、联中一起合并入平氏二中,如今的学校更名为平氏镇第一初级中学,没有了高中,我的好几位同学都在学校担任校领导职务或教书育人。目前在以刘辉校长为核心,以范福海、吴林高等组成的领导班子率领下,教学成绩从1993年始,升学率以及综合考评等一直排在全县前三名,这个成绩还是很令人骄傲的。

在二姐家吃晚饭,做的是久违的浆面条,二姐问我吃多少,我说吃一碗就行。饭好了,给我端上来的却是一个很小的碗,无奈我又多盛了一碗,搞得二姐和姐夫好像不够吃。老家何时不用大碗而改用这种南方人才用的袖珍碗,真是难以理解。后来到了大姐家和哥家,才知他们都是用这种很小的碗盛饭。看来是变了,真的变了,变得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平氏人都认不得了,都疑惑了。
       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本田,丰田甚至宝马牌子的车子。我很难想象我的外甥女亲自开车——丰田车载我到县城,又载我到“水帘洞”景点旅游,我这个做舅舅的除了脸上感到无上荣光以外,就是感慨老家发展太迅速了,简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变得我有点惶恐,有点惶然,有点不敢相识。

 规划整齐的平氏街道

老家平氏的耕地越来越少,好多都盖成了住房,尚余有一些已经濒临绝境了,也快成了宅基地了。那些地块的价钱也高的咂舌,一亩近20万元,就是这么高的地价,也像不要钱似的,抢购的人排成队。我想再过几年,再回去估计很难看到庄稼了,要看到庄稼须要到几里外的二里庄、五里岗等农村了。

 母亲河——北大河

晚上吃完饭,和妻子一起借着星空铺满的 夜色,携手逛逛夜色笼罩的平氏小镇的街道。顺街南头一直走到街北头,又拐到新街上,尽管已是夜色渐浓,但是好多临街铺面的生意人仍然好多都敞门,或看电视,或闲聊。循声看到一户人家在忙活着炒茶叶,男主人和女主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妻操着一口普通话问他们茶叶的事,女主人听到妻讲普通话的,很热情的放下手中的活介绍茶叶的品种,原来他们是来自周边一个叫石头庄的,在平氏镇买的房,从他们身上我看到很多周围村庄的人搬到小镇居住、谋发展的缩影。

 古峰寺——因海贤老和尚曾经在此修行而名声大噪。

古峰寺(一说孤峰寺),在我小的时候,那里仅仅是因为一棵传说十分有灵性的柏树而有名。近些年更是信众增多,香火旺盛,寺院又扩建不少,目前还在建设中。

噢,我的故土,我的平氏小镇,我常常魂牵梦绕的平氏小镇,她的昨天已完全被现代的今天全替代、覆盖。很难再找寻昨天的遗迹,昨天的遗迹就像村头的小溪一样 完全消失了,代替的是成排的楼房和磨得平光的水泥地。
       古朴的平氏小镇成了留在脑海里的美好记忆,也只有唯记忆不变。

(0)

相关推荐

  • 一首梦驼铃,把我们带回父母刚盖了3层新楼房的老家

    一首梦驼铃,把我们带回父母刚盖了3层新楼房的老家

  • 不住的老家土屋,还能换一套楼房,这种好政策快推广

    不住的老家土屋,还能换一套楼房,这种好政策快推广

  • 陈庆德 | 想起老妈妈(下)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王慧骐,当年从江都出发 腊梅花开    免费的午餐 家乡的朴树    在那土灶台上 想起老妈妈 丁沟中学  陈庆德 作者陈庆德先生,丁沟中学退休教师.短身板,小胡子. ...

  • 夜游婺源梦里老家,感受小镇之夜的魅力

    江西婺源梦里老家小镇,是婺源夜游市场的一张名片,来看看有着古徽州情调的小镇,夜场有什么魅力.

  • 婺源梦里老家小镇,跟着朱子去研学

    江西婺源,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祖籍地,跟着朱子去研学,是婺源梦里老家小镇独有的研学活动,来看看孩子们如何在小镇上研学的.

  • 【西南作家散文】郑 燕 / 春节回乡小记

      春 节 回 乡 小 记  白酒醪糟   巨   变 大年三十,妻子开车,我们一家人回了趟老家.早上8点多出发,下午4点左右赶至岳母家,晚上与傍晚时分赶回来的女儿三舅三舅妈一起吃了顿年夜饭.初一下午 ...

  • 民间故事:和尚去化缘,老妪给了一碗粥,和尚喝完后却是砸了碗

    民间故事,奇闻趣事,这里是话神道仙的原创故事领域. 接下来请看传奇的民间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民间的一个神异传说,一位不知名的和尚,大致三十来岁,算是一位年轻的和尚了,但是此人却是有着一股风尘仆仆的感 ...

  • 平氏拾忆

    平氏是个乡镇,平氏镇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离湖北境线只有十来公里.关于平氏有好多美丽的传说,比如平氏街的鸡叫.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追杀刘秀至平氏,同日夜晚俩人均宿于平氏街,刘在街南头一处投宿,王睡 ...

  • 邂逅平氏的北大河

    一场不期而遇的春雨,淋湿了深藏的记忆,一丝拂面而来的春风,捎来了遥远的思念.北大河岸边的油菜花应该是满满的金黄吧,河北边桑椹园的桑椹树都发芽了吧!一次美丽的邂逅,迎来红尘中千年的等待:一次铭心的回眸, ...

  • 平氏街炒股的女人

    平氏街北头住着一户大公司的李总经理,他的夫人姓张,曾经是幼儿园的老师.张老师人很好,总是以人为善的样子,大家都很尊重她,尽管张老师衣着朴素,从来不会做矜持状. 平氏街南头住着一位中年有成的私家老板王老 ...

  • 平氏三月三

    平氏的农历三月三是个隆重的日子,因为这一时间段是传统庙会时间.平氏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辐射方圆周围百十里地范围,影响力很大,可谓一地方盛会.从记事起就记得庙会在孤峰山的山底河滩上举行,后来几年也曾搬到 ...

  • 乡愁——怀念平氏系列文章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文化认同的情感投射.故国之思,家园之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每一个中华儿女 ...

  • 村子——怀念平氏系列文章

    前天阅览一张报纸,偶然发现一位仁兄写的关于农村村子的文章,深有同感,也深深触动我内心,那份对农村发自内心的质朴感,以及对农村乡下自有的归属感.亲切感时时萦绕耳边. 现在每天生活在噪杂的城市中,每天被车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北大河

    岁月悠悠,水流潺潺.我不喜欢湍急的河流,因为她早已冲走了我的激情.我喜欢细水长流,涓涓淌过,如姑娘轻柔般清逸和秀美,就像故乡的北大河.她悠长的将我少年美好的记忆存藏,时不时在夜深人静时泊着我回去,回去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我大你大

    "我大你大" 是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个朋友的昵称,他是我中学时的同学,好朋友,叫"民".民的父母在我们平氏小镇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属于"双职工"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说书人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书接上回说,上一回书说到... ..." 这段开场白是伴随着一声惊堂木"啪"的一声开始的,这是说书人开始说书了.在生产队磨房门口的大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