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吊打”特斯拉,民族企业超越洋品牌需要多久?

非知名军网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今后我还会出一些讲中国民族企业的文章,讲这些企业成长的故事,但这都不是广告,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过去半年里,销量增长最猛的车是哪一辆?

如果不是长期关注汽车领域的人恐怕不会知道,一款国产新能源电车正在成为一匹最大的黑马。

五菱宏光MINIEV,过去半年里,这款车一共卖出去186268辆,比第二名特斯拉 model3多57%。

自从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以来,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名就被model3牢牢地把持着,或许,这也正是特斯拉对待中国消费者有恃无恐的原因。

但MINIEV上市之后,直接把model3打成了万年老二。

即便从新能源领域放眼到整个汽车销量榜,MINIEV的表现也是现象级的,过去两个月,在全部门类销量榜里,它都冲到了第三名,销量和轩逸朗逸只差了不到10%,比国民车卡罗拉更是高出20%。

MINIEV的成功,很多人都归结为便宜,但实际上似乎并不是这样。

三万多块钱的面包车、微型卡车市面上也有不少,只多花三四千块,空间就比MINIEV大多了,拉人拉货都很实用,但这些车没有一款卖爆。

MINIEV能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其实就是一点,充电非常方便。

充电功率2kw,和电磁炉差不多,插在家里的插座上就能充电,很多人开到自家院子或者单位里就能接线充电。

能上牌的汽车,充电比电单车还方便,MINIEV成为了现象级的新能源电车。

01.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和缺点都极为突出。

加速平顺、噪音低、动力输出强、节能环保,除此之外,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一个优点,其实就是用车便宜。

一般的家用车5毛钱/公里,新能源1毛钱/公里,一公里差4毛钱,一辆车的生命周期内跑20w公里,就差出八万块。

如果再算上燃油车五千公里一次的常规保养和易损件更换,又要差出三四万。基本上差出一辆家用车的价格了。

即便这么便宜,但续航弱这个缺点也实在太要命了。

一般的车实跑300公里,好一点的500公里,激烈驾驶以及开空调还影响续航,最要命的是北方的低气温,很多车主都表示,一到冬天实际续航里程就会出现腰斩。

因此电车车主不敢出远门,平时开车也总有里程焦虑。

以现在的电池技术,这个问题基本无解,推出快充功能、城市和高速服务区增加充电桩,这些行为都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新能源厂家们也终于想清楚一件事。

他们没有办法和燃油车直面竞争,因为续航和充电慢靠现阶段的技术无法彻底解决,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把燃油车所不具备的优点给拉满。

新能源汽车的本质,有点违背传统的木桶产品理论,短板注定存在,长板有多长决定了它的产品力。

限购限行的大城市,新家庭第一辆车只能拿到新能源指标,这些人最关注什么?

经济实力相对充裕,家里已经有了燃油车的中产家庭,他们尝鲜新能源时会考虑什么?

还有很多村镇里的年轻人,他们也想做有车一族,如何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想通了的厂家,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MINIEV的长板是价格,极低的用车成本,真正做到了小县城和乡村的下沉。

蔚来的长板是配套服务,电池终身质保,还有换电池服务,即到换电站换满电的电池,让换电池和加油一样方便快捷。

厂家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油车阵营里没有长续航里程需求的用户,都争取到新能源这边。

越来越丰富的产品线和价格区间、持续增加的保有量和市场口碑,还有在产品力方面持续的升级,这一切都在撬动消费者心中的天平向新能源倾斜,等过了那个临界点之后,市场会迅速给出答案。

2020年前四个月,新能源车一共售出16.4万辆。

今年前四个月,新能源车一共售出59.8万辆,同比增长264%。

即便抛开疫情因素,这个涨势依旧很猛。

02.

汽车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重要?

最简单来看,以制造业见长的德国和日本,本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就是汽车制造。

作为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最复杂也最贵的工业品,汽车行业是整个国家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也是最能体现综合实力的制造业。

有人说不对,航空发动机才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从难度上来说是,但从规模和重要性上看,远远不是。

全球飞机基本被波音➕空客垄断了,俩家加一起年营收1500亿美元,而汽车光大众一家就2800亿美元。

2020年,国内汽车总产值是8.5万亿,占总GDP的8.5%,从2008年这个数字第一次过8%以来,连续13年,都在8-9%这个区间浮动。

但这么大的产值,我们挣的却都是辛苦钱。

销量前4名,全都是合资品牌,销量前10名,只有两个国产品牌。

而国内的消费者,一方面要承受着高昂到近乎于“讹诈”的定价,另一方面还有忍受着配置上的大幅缩水。

无数人记忆中的一代神车捷达,在国内级别越做越低、质量越做越差。而在美国,这一代捷达其实就是国内的速腾,而且配置比国内的速腾还要高。

▲美版捷达氛围灯都有

之所以敢于区别对待国内消费者,就是因为中国的自主品牌没有和他们叫板的底气。

国产车和合资车,差距到底在哪儿?

就差在年限。

燃油车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外国的品牌做了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其背后的技术积累不是我们十几年的时间就能赶上的。

比如说马自达的底盘调校好,那是马自达从626系列就开始留下的传承,每一处的调整和数据反馈,都在内部实验室里进行了百万次的记录迭代。这是几十年在细微处的积累,后来发力的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上。

但新能源不一样,大家是同时发力的。

新能源汽车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我们和国外的技术差距都比燃油车三大件要小,占据整车成本25%-40%的电池,我们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更是世界第一梯队。

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对国外品牌的超越。

从2010年开始,中国连续11年都是全世界汽车市场的销量第一,新能源销量则是连续六年第一。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仍然存在着无车家庭买车,有车家庭换车、添车的需求,根据《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排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高居第一。

就像前面提到的,只要是对续航里程没有刚需的用车者,都是新能源电车的潜在消费者,只要厂家的产品力足够,消费者就会做出真金白银的选择。

再往远了想,全球化的新能源企业目前还只有特斯拉一家,大众、丰田、奥迪这样的老牌车企在新能源领域表现都非常差,比亚迪、理想们,有没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也抢下份额?

东南亚那边的温度,可没有冬天续航里程腰斩的问题,3万块的MINIEV,在任何国家都会是最便宜的工具车。

抓住出海机会,中国的新能源队伍里不是没有机会孕育出大众、丰田这样的超级巨头。

03.

国内参与新能源市场逐鹿的群雄,可以划分为三伙,一伙是比亚迪、吉利、上汽这样的传统车企;一伙是蔚来、理想、小鹏这三个造车新势力;还有就是刚入场的百度、小米、滴滴这样的互联网玩家。

最新入局的互联网玩家,就是新能源战场里最不容小觑的新势力。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采用逆向思维法来看待这个问题。

企业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分为两种。

一种是开辟性的,即围绕着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消费需求,造出一个新产品新业态,坐到风口上快速起飞;

另一种是守成性的,即一个相对成熟健全的业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持续发展,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增长。

当然,前者会随着时间推移变为后者。比如90年代去南方搞针织服装是开辟性的,现在也变成了守成性的。

互联网的快节奏大大加速了这个进程,在互联网这条赛道上,风口的迭代变换实在是太快了。

十年前做电商是开辟性的,现在是守成性的,5年前短视频是一片蓝海,现在已经完全杀红了眼,如今带货直播是最火的风口,但这个红利期估计也会在两年内见底。

太快了,这个节奏实在是太快了。

为什么这么多巨头们去年都疯狂地杀入买菜市场。因为大家的流量到底了,大家的增量枯竭了,大家必须要下沉下沉再下沉,即便买菜是一桩高成本低利润的买卖,但是因为它能触达二三四五线城市数亿的消费者,大家就必须挤破脑袋去做。

这背后不是什么商业逻辑,而是增长焦虑。

不是巨头们都觉得买菜真的是一个好生意,而是他们必须去做买菜这门生意。想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想要继续给投资人信心,想要真正成长为伟大的公司,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就必须给自己找大事、找难事做。

新能源汽车实在是太符合他们这个要求了。

增长空间足够有想象力,市场规模足够大,产业链条也足够长,放眼望去,只有汽车行业能容下这么多互联网巨头们的野心。

各家很容易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切入这个大市场,比如百度的优势在自动驾驶上,那就可以和传统车企做软件和硬件联合开发;小米强在供应链和品控,就可以以“组装”的方式完成整车制造;还有滴滴,1100万司机在路面上就是现成的数据库,可以为车辆实验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持。

最重要的是,大家手里都有现金。

蔚来理想甚至马斯克为什么前几年过的那么艰难?因为手里钱太紧巴了,产能上不去,售后服务和配套设施还都要跟上,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但在互联网玩家眼里,钱不是问题。

雷军手握1080亿现金,未来投入100亿美元造车,李彦宏透露去年百度在自动驾驶研发上砸了200亿。

从产品逻辑上看,新能源汽车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就是将长板拉满,和燃油车抢夺对续航里程没有刚需的客户。

从市场潜力上来看,这个市场的空间足够大,这个行业的能量也足够大,值得我们的企业入场去搏杀。

从入场企业来看,有储备深厚的传统车企,有突进迅速的新势力,还有手持海量现金入场的互联网巨头,产品线会很快丰富起来。

有多快呢?可能就在我们不经意之间。

2010年4月6日,中关村的银谷大厦里,黎万强的父亲凌晨五点起来熬了一锅小米粥,一大早给他们送了过来,小米诞生。

2011年6月,oppo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机X903,也就是现在的Find系列,当时花500万美元请小李子来代言。

2011年11月,vivo V1上市,打下其独有的拍照和音乐标签,小时候的步步高复读机,变成了面向年轻人的手机。

2012年4月,华为第一款智能机ascend P1上市,只获得了不到一百万的惨淡销量。任正非没收了余承东的年终奖,只给他一个航模,告诉他从零起飞。

真快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十年那么久了。

到现在,我们在换手机时,再也不会考虑三星苹果了,甚至我们都不会关注手机出货量排名了,因为国产手机的品质不需要去用数字再证明了。

多么希望在2031年的时候,我们也能像今天说起华为小米oppo一般说起理想、小鹏、比亚迪。

在困难与挑战中,艰辛地砥砺前行,啃下一个个硬茬,攻下一个个高峰,即便是付出无尽的汗水血泪,我们也必须要做到。

这一切,不就是中国工业、乃至这个国家与民族过去四十年所崛起的缩影吗?  

出品人:蒋校长
主编:夏扬舟  责编:FOX
撰文:权周  运营:电动肥仔
(0)

相关推荐